英模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2017-11-11闫丽娜
【摘要】英模精神意义重大,在授课中,枯燥的理论让学生很难加深印象,身边鲜活的事例更能深入内心。
【关键词】英模 马哲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13-02
六十年彈指一挥,六十年辉煌岁月。我们无比怀念那些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无比怀念那些领导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探索、在艰难中前行的优秀共产党人,无比怀念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自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赴汤蹈火、甘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和战斗英雄,无比崇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英雄辈出的军队,几十年来在我们的军队中,有舍生取义的英雄,有威武不屈的英雄,有为民赴死的英雄。这许许多多优秀的华夏儿女正是以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和人格魅力流芳百世,历经风雨而不朽。
八大英模是指1996年以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全军连以上单位先后悬挂了由总政治部统一制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时期共八位英模的画像。这八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尤其是前五位在上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的英雄,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英勇、牺牲、良心、美好、道德和崇高的同名词。他们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建军那天起、几千万曾经在人民军队的战斗序列中英勇战斗、前仆后继中国革命军人的代表,本质上更代表了今天中国社会核心价值,是每一个朴实的中国人内心那份美好和崇高的具体化和人格化。因此尊敬这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的挂像英模,就是尊重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良知和道德,以及尊重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壮烈。
全军悬挂画像的八位英模分别是: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光辉典范,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张思德;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战斗英雄,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的董存瑞;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英勇战斗奋不顾身的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胸怀远大理想,追求高尚人生的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杨业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光辉典范。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题目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毛泽东在演讲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话,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马哲授课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觉得枯燥,确少鲜活的例子,许许多多的英模就是我们身边的应该学习的榜样,传递给我们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从小事和点滴激发正能量。哲学是关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把全部的哲学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世界观的问题。 过去我们常识地理解哲学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认为人站在世界之外去看整个世界,把人与世界割裂开来;这还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和科学有一个分化过程,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从20世纪开始,哲学被驱除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哲学不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反思,从而为人类提供一种理解与协调人类与世界的之间相互关系的世界观。
人们通行认为的普遍规律哲学观,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它常常离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存关系,其结果是把哲学的理论混同于其他实证知识。只是从哲学和科学二者关系中去理解哲学,而没有从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多元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也就是没有从哲学与经验常识的、宗教的、伦理的、科学的、艺术的多元关系中去理解哲学。
人类不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社会的存在物、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以他具有的理论背景观察事物。“世界”与被我们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观察者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个被观察的对象,就无法被观察者把握到,所以是“有之非有、存在着无”。
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革命。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但世界在我们的语言当中,语言既是我们世界的消极界限,也是我们世界的积极界限。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那个自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用语言把握到的这个世界——世界图景。世界图景,是指人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所构成的关于经验世界的整体图景。长期以来,人们把人的“世界图景”混同于“自在世界”,没有从人的概念框架方面去理解人的世界图景,从而也忽视了人们用以构成“世界图景”的“概念框架”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
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宗教的、伦理的、科学的、经验常识的、艺术的、哲学的。人类以它的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把自在的世界构成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图景,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的世界。人们观世界的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世界作为观的对象,从而构成关于世界的思想;另一种是思考人怎么观世界。前者为科学活动,后者为哲学活动。
英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倍受鼓舞,更加容易理解所教授的内容,从而内化为自我行动,毋庸置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是我们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要责任和紧迫任务,也是新时期高校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曹志平.《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闫丽娜,女,汉族,籍贯:陕西,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广州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政法教研室助理讲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