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眉山市2016年6月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11-11刘莉丽吕莲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眉山市物理量暴雨

刘莉丽 吕莲

摘 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6月14—15日发生在眉山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副高边缘位置处的高空波动导致低层冷空气向南移动而引发的;中低层位置处存在有切变线南压,系统缓慢移动,再加上充足的水汽输送、良好的高低空配置动力条件等,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长且降雨量大;眉山市位于高湿区域,并且长期处于水汽辐合中心周围,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强烈的上升运动,再加上地面辐合线移近,触发了强降雨天气过程。

关键词 暴雨;物理量;水汽条件;眉山市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7.054

眉山市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西南部区域,位于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东部连接资阳市,南部临近乐山市,西部与雅安市相望,北部靠近成都市。眉山市境内丘陵起伏,山峦纵横,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海拔最高为3 522 m,最低为335 m,境内自然条件也较为复杂[1-2]。眉山市受到海陆季风交替、西北利亚、蒙古冷空气等的影响,导致该区域气候类型表现出多样化[3]。年平均温度由东往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该地区降水充沛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受到地形地势、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灾害性天气过程多发,其中暴雨天气为该地区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之一[4]。一旦发生暴雨天气过程往往伴随有雷雨大风甚至冰雹,不仅仅使民众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还会威胁都民众的生命安全。本文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6月14—15日发生在眉山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期能够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暴雨天气的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1 降雨实况

2016年6月14—15日迎来范围最广的南方暴雨天气过程,本次强降雨天气的降水范围比较广,暴雨覆盖面积约为100万km2;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还具有短时降雨强度大、累计降雨量大等特点。据统计,四川的东南部地区、湖南中部、贵州、江西的中南部等大部分地区达到了暴雨甚至以上级别,并且还伴随有短时的强降水天气。

就四川省而言,2016年6月14日16:00左右,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及资阳市等地区已经遭遇大雨天气过程的袭击,3 h降水量达到50 mm以上,暴雨导致眉山市部分房屋、公路与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还有部分乡镇严重受灾。

2 天气形势分析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副高边缘位置处的高空波动导致低层冷空气向南移动而引发的。500 hPa高空位置处表现出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在东北部地区出现有高空冷涡,在中纬度区域存在有东亚冷槽且缓慢移动,南支槽在中纬度地区也缓慢往东部地区移动,眉山市正好位于槽前,强盛的西南气流为水汽的良好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6月14日20:00,588线由孟加拉湾之间延伸至中国的华南区域,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该形势的影响下,冷空气发生缓慢的扩散,导致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6月15日08:00 700 hPa位置在四川-贵州-湖南一带出现有切变线,850 hPa位置处切变线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部的走向并四川方向移动,为眉山市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急流对生成强降雨天气过程具有显著作用。分析各层的风场能够发现,西北至江淮区域对流层顶

200 hPa位置处存在有呈现出东西走向的急流轴,风速在40 m/s以上;在湖南北部对流层中部500 hPa存在有西南急流,其风速在24 m/s以上;700 hPa在四川-重庆-湖北一带存在有风速在16 m/s以上的西南风急流带;另外,

850 hPa在四川、重庆等地区也存在有较为明显的风速在15 m/s以上的西南偏西急流带。就四川眉山市而言,15日08:00正好处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位置处,充分保障了水汽输送及低层的暖湿气流。与此同时,眉山市也处于高空急流的左部,高空辐散下沉区,加上上下两层冷暖气流交换极易引发强对流天气过程。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3.1 水汽条件

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发生的时间段内,眉山市对流层中上层始终受到高湿区的控制。850 hPa低层位置处只有15日05:00—11:00的相对湿度较大,特别是在07:00—08:00的时间段内,三层的水汽条件能够配合一致,这一现象完全符合该时次小时降水量最大的特点。分析850 hPa水汽通量图(图略)可知,15日02:00在贵州、广西一带出现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在四川东南部出现低层辐合,截至15日08:00大值区域逐渐延伸至眉山地区,水汽辐合中心也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至四川西南部,充足的水汽输送再加上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3.2 动力条件

自14日20:00开始,暴雨区域低层的负散度值逐渐增大,并且在15日08:00—14:00这一时间段内绝对值达到最大,散度的负值中心出现在925 hPa位置处,辐合层相对较低。眉山区域长期位于高空辐散区较强的位置区,为水汽的垂直持续输送创造有利条件,导致降水过程持续较长时间。与此同时,眉山市上空属于上升运动区域,随着时间的延长,上升运动高度逐渐升高至400~500 hPa

位置处,且15日04:00—11:00这一时间段内的中心值在-1.2 hPa/s以上,这一现象表明14日20:00起眉山市的上升气流呈现出明显增强的趋势,15日04:00—11:00这一阶段上升气流达到最强,并且这一时间段内的降水现象也最为明显。

3.3 热力条件

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之前,高湿高能气流控制30°N的南部区域,另外,还有从南部入侵的较低的θse的干冷气流对30°N以北的区域进行控制。700 hPa对流层之下,随着高度的逐渐升高,θse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存在有干冷气流叠置在暖湿气流的上部,使气流表现出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状态;就700 hPa对流层之上而言,大气对流的稳定性较强,对暖湿气流继续向上扩散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用,使能量在低层出现积聚。随着上升气流的持续增强,低层积聚的能量也逐渐开始释放,当垂直上升速度、地面辐合线、水汽辐合带等条件都吻合时,导致短时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发生。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6年6月14—15日发生在眉山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副高边缘位置处的高空波动导致低层冷空气向南移动而引发的。中低层位置处存在有切变线南压,系统缓慢移动,再加上充足的水汽输送、良好的高低空配置动力条件等导致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长且降雨量大。

第二,眉山市位于高湿区域,并且长期处于水汽辐合中心周围,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强烈的上升运动,再加上地面辐合线移近,触发了强降雨天气过程。

参考文献

[1]宋雪瑞,李彩虹.2016年6月23日局部大暴雨成因分析[J].科技展望,2016(27):310.

[2]马煜.2016年6月博州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6):157-159.

[3]欧阳小娟.2015年6月湖南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188-194.

[4]方敏.眉山一次暴雨的MCS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16(3):27-31.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眉山市物理量暴雨
暴雨突袭
My Opinions on How to TeachSection B 2a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暴雨袭击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猛兽的委屈
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