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高校雕塑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11李希山

艺海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翻转课堂

李希山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高效创新的教学新模式,目前已经在我国众多高校的教学中加以研究和结合实践,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探析是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一直在大力推行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以雕塑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其教学特点和不足之处,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和显著作用,进一步分析和阐述雕塑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意义和局限性,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几点对于高校雕塑教學的发展的新思路和教改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 雕塑教学 优化资源 创新实践

雕塑教学是我国艺术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日前,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上大受追捧,在引进中小学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馈后,中国的许多高校现在也在加强对翻转课堂的试点实践和教学应用,尤其是艺术类高校中需要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课程中正在大力推行这一举措,但是其对雕塑教学是否真的完全适合,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商榷。

一、高校教学新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由于其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模式为“课后学习、课余练习”,因此也被称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模式起源于美国某高中,两位化学老师在网上录制教学视频以方便缺课的孩子在家补课,后来,学生对于这种视频教学模式反馈良好,这两位老师开始创新教学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观看视频学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完成练习和作业,一改往常“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很快风靡开来,并且反响甚好。被引进国内以后,我国的中小学的英语、语文、计算机、思政等课堂开始率先试点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现在尤其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中开始盛行。采用翻转课堂,有利于不断更新和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对于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思维模式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翻转课堂”对改善我国目前高校雕塑教学中专业创新人才缺失、课程模式单一等现状也具有很强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二、高校雕塑课程特点和教育现状

雕塑是我国高校中雕塑工艺、环境设计、绘画等专业设置的课程,国内开设雕塑专业及雕塑课程的时间较国外晚,授课经验和研究领域都相对处于不够丰富的状态,因此,我国目前的雕塑专业培养方案、雕塑课程设置及课堂实践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随着当代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提升,雕塑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的探析显得尤为必要,也迫在眉睫。

1.课程培养方案模糊,不受重视

由于雕塑专业是一门美术类学生的基础课程,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于该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要性未能得到凸显,此外,授课大纲也显得较为混乱,相关授课教师自身对于教学目标也不够清晰,这导致雕塑课程教学在艺术类高校总是被当成一项审美培养课程或是文艺熏陶理论课来安排,其本身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被大大忽视,长此以往,会导致美术类学生产生固化的意识形态,不利于雕塑课程改革和发展。

2.学习内容浅显,课时安排少

现在国内的艺术院校和专业对于雕塑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比较趋向理论学习,对于大部分非雕塑专业的学生,这只是一门课时非常少的选修课程。据研究调查显示,很多高校只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安排了32个课时的雕塑课程,远远少于其他专业课的课时安排,自然,雕塑课程的学习不能够进一步深入。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只是学习必要的雕塑美学发展历史及常规的基础知识,没有相当的实践课程和课外参观等作为拓展课程,对能力的培养较为单一,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十分混乱。

3.未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大部分开设雕塑课程的学校都采取传统的“灌输知识”的中国教育模式,而艺术课程的特性是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意识形态的唤醒,这是非常冲突的,也不能满足现代艺术教育的需求。在教学中,学生过多地依赖模特造型进行临摹,仅仅掌握浅显的基础知识,不能由表面的美深入到内在的美,精神层次的美,忽视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最后的课业交流和期末作品中,也只是完成对于经典作品如《伏尔泰》等的临摹,而不能加以自身的发挥和特色融入,未能体现美育教育的核心与真谛。

三、翻转课堂在高校雕塑课程中的应用

1.翻转课堂应用于雕塑课程的意义

现在的大部分艺术类雕塑课程尤其是理论课程都惯常采用课堂授课、课下练习的模式,不仅很难把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课下作品练习,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此外,由于学生对于课余学习时间段和地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认为学习是主动探索、寻求知识的过程,对于雕塑专业这样的艺术类学生,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也十分有益,凸显艺术课程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1)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指导

虽然中国大力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么多年以来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应用到真正课堂教育中。翻转课堂这一特殊的教育模式将为不同的学生打造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尤其是雕塑专业这种需要非常多开拓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学科,不能依赖于课堂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让学生选择在令自己舒服、适应、有积极性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知识摄取和艺术创造,会更有效率,还能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降低盲目学习的弊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交流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不只是简单地临摹,也学会去创造和创新。

(2)教育资源的集中化和高效性

翻转课堂能改进往日雕塑教学中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利用视频、图片、语音等技术,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最优质的雕塑领域师资力量和最完善最先进的教学模具。即学即停,还可以一边学一边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艺术作品背景知识的搜索、答疑,不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来调节教学速度和选择课程侧重点,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接受度。endprint

2.雕塑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雕塑是将美学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呈现,让创作者和观赏者能够完成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转化,更好地培养立体美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形成非常难得的空间思维和意识。因此,雕塑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艺术审美能力,需要有空间的全方位的展示和立体的感受,如果通过网络工具代替课堂展示、体验进行理论学习,学生观察和实体塑造的能力得不到强化,也不能在课堂上随时得到老师的提点和引导,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雕塑教学需要大量的实例分析和艺术知识拓展,通过网络载体进行自学,不能够像课堂学习那样直接有效,也不一定能有老师讲解的那么生动。

3.高校雕塑教学的改革路径与展望

(1)适当穿插翻转课堂,构建网络微课学习平台

尽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不可盲目照搬。前提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一体化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合理地安排时间,主动学习,以保证课堂练习和讨论的效果。建议可以利用现代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分享平台、论坛、网盘等,利用该平台,师生可以分享雕塑艺术的授课课件、视频内容、文档,还可以是一些雕塑美学的理论知识、风格特点和作品赏析等,不仅教师分享,学生之间也能够自行查找资料来进行课前交流,如这样在课堂的联系和讨论中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效率。

(2)建立导师沟通制度,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不仅仅通过网络平台,还有在现实课堂和课下,构建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对话机制,微信设置关键词回复,方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自身接受程度提出疑问,为其答疑解惑,课下建立导师制,方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更好地安排后续的讨论联系以及之后的課程安排,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3)创新课堂练习模式,寓教于乐

将课后的练习放到课堂中进行,可以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学生能够就实践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练习的方式也不仅限于学习临摹、完成雕塑作品,也可以就某件艺术作品做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就某个学界相关略有争议的课题进行讨论,如对于“过于裸露的人体雕塑作为市政景观建筑的利弊”就可以开展一次深度的交流,以辩论赛、小组展示、分组比赛等不同形式加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结语

我国的高校雕塑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传统课堂枯燥和单一教学模式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雕塑课程教学面临人才缺失、课程失衡、培养混乱的现状,合理引进翻转课堂模式作为辅助,可以为其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但是不可盲目照搬模仿,而是要将其当做是一个辅助手段,结合自身学科的教育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雕塑教育的特色改革之路。

(责任编辑:杨建)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翻转课堂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