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嘎达梅林》:每个人都是主角

2017-11-11王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剧话剧舞台

王潇

黄冈中学利用音乐剧《嘎达梅林》教学活动,展开一系列学习研究、组织排练、舞台表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剧中故事的矛盾、冲突与变化,以及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以及舞台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让学生了解表演、音乐、舞蹈等不同艺术类别在剧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影响与关系,以便学生了解音乐剧的体裁特征,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表演创作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将艺术表演和教育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高中话剧课堂教学的目的。

以基本功训练为基石,锻炼学生的个人素养

音乐剧《嘎达梅林》讲述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主人公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环境与当地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教师在介绍剧情的时候,要注意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求与剧中的主人公形成精神上的共鸣。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作素质。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持续而稳定的注意力,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准确、鲜明的判断力,灵敏、即兴的适应力以及真挚、生动的模仿力,同时还应具有真实感、节奏感、形象感。这些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之中的。训练开始时,教师应从培养与发展演员的基本创作素质入手,运用各种类型的游戏、即兴练习、哑剧技巧、假面练习、动物模拟、人物模拟、人物形象小品和表演小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其次,要注重形体语言训练。与创作素质相结合的是进行形体基本素质的训练,例如呼吸发声、吐字、正音以及语言基本技巧训练等。舞台上的语言、发声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发声,要求清晰响亮具有传送力,使观众听清台词;还需要音质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善于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训练的内容大致有发声姿态、呼吸方法、元音发声、音素过渡、咬字肌力、共鸣位置、扩展音域、声区连结、音量力度、声音造型等。

通过基本功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对话剧教学有一定的了解,更锻炼了学生的个人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为他们在话剧表演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探索过程为引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建立话剧编导组,培养学生在戏剧活动中的统筹安排与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层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舞台综合艺术的创作力与表现能力。让学生了解表演、音乐、舞蹈、场景、舞美等不同艺术类别在音乐剧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影响,了解传统民族音乐、舞蹈、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点。

建立话剧表演组,让学生学习运用歌唱、肢体语言表现剧情矛盾、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借助舞美、服装道具等辅助设施表达剧情,感受音乐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舞台站位、造型等表现形式在舞台表演中的特点及作用,了解蒙古音乐、语言、习俗、服饰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建立话剧舞蹈组,让学生学习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剧中特定场面的方法,借助音乐、舞美、服装道具等表现形式表达剧情,了解站位、造型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了解蒙古民族舞蹈及文化艺术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与舞台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建立话剧配乐组,通过对相关音乐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为不同场景、不同角色人物选择背景音乐或歌唱旋律,掌握运用电脑软件剪切、合成电子音乐的能力,能够运用简易和声、配器知识进行小型乐队演奏,了解音乐在舞台剧中的特点及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作力、表现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建立话剧舞美组,了解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能运用绘画、手工、媒体技术等手段为不同的场景设计、制作背景,能根据剧情需要进行舞台道具装饰及空间布局。了解蒙古族在服饰、物品、装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征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舞台美术的动手能力及创作、合作能力。

各组的学生根据活动任务和目标,制定本组详细实施方案和计划,通过查询、整理、讨论等方式了解各组在舞台音乐剧中的功能定位与艺术特征,通过模仿、二度创作等形式体验舞台音乐剧各职能组的不同角色特点和情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表现等形式完成剧目的排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个人能力,还培养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以树立良好的情感价值观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话剧排练中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场面的戏剧矛盾冲突与情感变化,把握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与心理特征,体验舞台综合艺术的感染力,认识正义的崇高与邪恶的丑陋,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和文化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舞台表演艺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品味,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排演话剧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排练剧目中,找道具,选服装,画布景,群策群力;学习台词时,互挑毛病、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学习;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出场、退场,互相配合,互相提醒。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它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并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得以强化,由此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排演话剧实质是学生阐释原著、创作新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体现学生以现代复杂社会理念观照作品内涵的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通过表演话剧,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及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打开一个学以致用的新局面。

由于话剧选修课中的“表演”是团队行为,不是一两个学生独立完成的,所以,“表演”讲团队合作、讲分工合作,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特长不同,每个同学在其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有主角、有配角,有导演、有剧务,教师一个人很难公正客观的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调动全体同学参与到小组互评中来,学生在“表演”部分中的評价才会是公正、客观的。

在音乐剧《嘎达梅林》表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引进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即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综合到一起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做好记录,将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结合到一起作为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其实质是改变了“一考定终身”评价方式。

(责任编辑 周小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剧话剧舞台
话剧《坦先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话剧《二月》海报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