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小组课教学谈

2017-11-11刘丹

艺海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学声乐高校

刘丹

[摘要]声乐课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声乐小组课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一种授课形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日标的实践型课程。本文对声乐小组课中学生的科学分组、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教学中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 音乐学 声乐 小组课

传统的声乐教学形式是“一对一”,即一节课中一个老师教授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有利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较好。但随着本科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学生的扩招,“一对一”授课形式在教学资源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声乐小组课已普遍成为高校音乐专业采用的授课形式。虽然它早已应用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但仍是一个值得不断去摸索和探讨的教学形式。教师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个别性差异与小组课整体之间的问题,如何把握好有限的授课时间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是值得研究的。各高校对于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安排基本相同,只是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但目的都是想运用好这一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一、授课学生的科学分组

长沙学院的基础声乐课教学原本是“一对五”的小组授课形式,即一大节课中以5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声乐教学。一组中的学生歌唱水平程度往往参差不齐,唱法也有所不同,合在一组中上课显然不太合适。这样不利于教师集中讲解所授知识,影响教学效率。根据本院音乐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由原来的“一对五”授课形式调整为“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五”的不同授课形式。“一对一”是老师在一节课单独教授一个学生,学生是专业考试成绩靠前的,其声乐基础和嗓音条件一般较好,所选比率大概占学生总人数的10%。余下的90%学生进行“一对二”、“一对五”的授课,即一节课分别以2个学生、5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声乐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对二”、“一对五”分组时,一方面会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另一方面会尽量考虑其嗓音条件和唱法,把同一声部、同一唱法的分在一组。比如:男高音一组、女高音一组、男女低音一组等;美声唱法的一组、民族唱法的一组、通俗唱法的一组等。分组的结果基本上是声乐为主科的学生进行“一对二”教学,器乐、舞蹈等专业的学生为“一对五”授课。

对学生进行不同分组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一对一99、“一对五”的小组授课中,使“一对二”的这些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小组课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演唱能力,加强艺术表现,做到不影响他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一对五”授课的学生,其自身基础较弱,演唱技能和方法不太规范,集中教学便于教师对基础教学内容的讲解;有利于研讨解决学生演唱时所遇到的同样技术问题,达到共同提高。既充分发挥了小组课的特点和优势,又节约了教学资源。

这种声乐小组课课型的设置不是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而是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所上的课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每个学期学生的学习表现,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一对一”和“一对二”、“一对五”的学生是可以互换的,这在学生的学习中建立起了竞争与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合理地安排好声乐小组课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一是容易将声乐小组课变成学生的齐唱课,使教学不能因材施教。二是可能会把小组课上成了缩短的“一对一”声乐课,即教师把时间平均分配给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训练的时间太有限,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兼顾学生整体。三是由于人均授课时间比较有限,教学中个别声音条件好的学生成为集体课教学的中心,其他学生被边缘化。这样会使学生态度比较消极,认为小组课的学习学不到东西,专业难以提高。因此,教师要计划好小组课教学的时间,在一节课中安排好集体讲授和个别指导,完成练声与歌曲演唱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一对二”的声乐课,前15分钟以集体发声练习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单个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练声时,教师对每节课的发声技巧内容进行讲解和训练,解决发声基本状态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要努力听辨、观察学生的发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集体练声后,单个地对所学歌曲进行指导,辅导的时间尽量做到大致平均。“一对五”的声乐课,主要是集体发声、集体歌唱,以共性知识为侧重并注意学生个人歌唱问题解决的教学。教师可每节课给1-2名学生进行单个指导和检查,针对学生的发声技巧、歌曲处理、情感的表现等问题进行讲解。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当教师在给其中一位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时,应该要求其他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过程进行观摩。让学生对观摩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作讲评指导。从而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提高演唱能力。

三、教学中共性与个性问题的把握

声乐教学本身极具个性化特征,但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还是应强调声乐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共性,观念上和具体操作上不宜过分强调因材施教。一方面是符合小组课的课堂教学规律。小组课教学面对的是一组学生,而非单独授课的“一对一”。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把重点放在歌唱基础知识中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上,在反复训练中去解决学生容易犯的共同问题,使整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问题要有选择、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不断强化做到举一反三。如果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解决各个学生的不同发声问题,学生大多一时难以领会老师的意思,往往使学生思路不清晰,不能整体协调好各个发声器官,越学越没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处于基础声乐教学的阶段。声乐技巧方面的基础训练要求大多是相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共性的。比如歌唱的呼吸、打开喉咙、放下喉头、高位置等等,这些共性的技巧是都需要掌握好的,是歌唱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小组课的教学中,在某个阶段或某节课中,要注重共性问题的重点讲授和练习。

当然强调声乐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共性,并不是不注意学生的个性问题。小组课中虽然对本组学生是有明确教学目的,详尽的重点难点讲解,但由于学生声乐基础、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并在教学中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对症下药”,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主要布置符合本组学生学习和掌握程度的歌曲,但也允许学生在教师给出一定参考意见下个人自选1-2首曲目。既能让学生增强对演唱作品的兴趣,又能适当地因材施教,解决学生的一些个性问题。这样小组课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四、课堂情况的及时记录

课堂记录是指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后练习要求等进行简要记录。教学中学生的演唱往往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每个学生接受的能力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每周要分别教授几十个学生的声乐老师来说,记录课堂情况还是有必要的。教师可根据记录情况督促每个学生主动地思考与课后勤奋练習,学生不至于全依赖老师、依赖课堂;教师可在备课时结合记录情况进行教案的撰写,设计解决方案,选定相应的练声曲,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同时,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是加大了,但从中会有所获益,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声乐小组课虽不能像单独授课那样对学生的歌唱问题深入细致地进行雕琢和反复调整,但学生获得丰富的声乐知识、掌握好基础的歌唱技巧、提高全面综合能力、相互观摩与探讨的收获等是声乐小组课教学的价值所在。研究声乐小组课科学分组、授课时间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把握等等,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对小组课的教学充满信心,在有限的小组教学课中学有所获。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还需要声乐教育者们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进行教学的改革探索,不断地拓展声乐小组课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努力提高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牧鑫)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学声乐高校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