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土匪不丢人

2017-11-11关河五十州

特别文摘 2017年13期
关键词:张子饭堂棉絮

关河五十州

旧时的东北,即便在公开场合,“耍混钱”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何况这真称得上是一个不赖的活法,清末民初,东北有一首歌谣唱道:“当胡子,不发愁,吃大菜,住妓馆,花钱好似江水流,真比神仙还自由。”

当地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有一个地主家来了“胡子”,进了院门就一迭声地喊:“压连子!瓢洋子!翻张子!挑龙!”

这些“胡子”说的都是江湖黑话,“压连子”意谓放马,“瓢洋子”是下饺子,翻张子是烙饼,“挑龙”是下面条。那气势,那排场,把地主家的伙计们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胡子”们要吃啥,地主家就不能不做啥,酒菜摆了一大桌子。吃饱喝足,“胡子”们扔下狼藉的杯盘,一抹嘴走了。伙计们赶紧上前,边收拾边走,有人尚不知道来的是何方神圣,禁不住问:“他们是谁?吃得这么好!”

“他们是土匪,专吃好吃的。”

“咱们去当吧!”

没过多久,几个伙计真就上山当了“胡子”……

正当张作霖对绿林生涯心驰神往想入非非的时候,倒霉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胡子”劫走了堡子里一家财主的马车,失主告官,说是张作霖拉的线。张作霖被以“通匪”罪名抓了起来,后来衙门审讯后查无实据,纯属诬告,才将其释放。

张作霖深感窝囊,他一天也不想在家乡待下去了,于是就跟着一位外出做买卖的商人来到了大高坎。初到异地,张作霖举目无亲,只能靠给人家干点零活、打点短工来维持生计。

高坎北面有个磙子泡村,村里有家姓孙的财主,雇著二三十个伙计,开了一个“饭堂”。张作霖常到“饭堂”找饭吃,一开始“饭堂”的伙计觉得他是小孩,也不太计较,只要他到“饭堂”来,就给免费管饱。可是张作霖去的次数实在太多,伙计们就不干了,常将他拒之门外。

这件事后来让孙家老太太知道了。老太太是个寡妇,平时吃斋念佛,且喜欢积德行善。她可怜张作霖无依无靠,就让管事人把张作霖带到“饭堂”吃饭,还亲自为他缝补衣服和鞋子。

很多年后,张作霖听到一则故事。故事说韩信年轻落魄时,连饭都没得吃,整天忍饥挨饿。一个在河边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很同情他,就把自己的饭菜拿出来给韩信吃,连着十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棉絮漂洗完毕为止。这则故事深深打动了张作霖,他十分感慨地说:“孙老太太就是漂母啊!”

(摘自《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现代出版社 图/亦晨)

猜你喜欢

张子饭堂棉絮
太白县文化馆:“非遗过大年”太白县2021年迎新春棉絮画展
饭 堂
首屈一指的乐天派
消失的棉絮
木棉絮儿飞
张子和妙法治惊证
饭堂打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