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初中那几年

2017-11-11张明曾

大理文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二中大理学校

张明曾

1957年,大理农村普遍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家里的三匹骡子都人了社,由合作社集中放养,统一调派使用。社员每天出工,由社长指派分工做活,土地改革后获得了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积极欢畅地自主劳作,自己计划安排生活的农民,一下子又失去了属于自家的土地牲畜,耕种收获都全部望靠集体谋划安排。开初,社员们集体化的热情高涨。但是,生产生活都失去了自主性的农民,过不多久,就感到适应不了集体生产劳动、集体生活,处处感到身不由己,无法把握家庭的发展。

我从小是很疼爱我家养的骡子的,每天一放学。我就拿起镰刀,挎上竹篓开开厩门,将三匹骡子放牧到水草丰厚的洱海边。一出村门,习以为常,老骡子往村门外路边石坎前一站,我就骑到它背上,三匹骡子甩头扬鬃,欢奔乱跳地穿过白花刺栅成的田间路跑向海边。三匹骡子入了社,白天由放牧员赶着,牛马骡子毛驴一大帮,挤挤促促从窄狭的巷道中走过。放牧到苍山脚下的荒坡坟地中去。荒坡坟坝。水冷草枯,每天太阳落山时被赶回来,拥挤着关在大厩里。由于夜间没有人给牲口喂水添草料。“马无夜草不肥”,牲口们逐渐变得体瘦毛长,失去膘肥体壮、活蹦乱跳的风采。每天放牧员嘟嘟吹响出放牧的牛角号,我都要跑到大门口,站在我家门前支着供叔伯们闲坐冲壳子的青石条上,看牲口们挨挤着从我眼前经过。我所关心的是我家的三匹骡子,尤其是天天驮着我去放牧,和大人赶狗街、龙街、沙坪街的老骡子。看到它,一天比一天消瘦,身上的灰塵草屑都懒得抖落,我很心疼。我多么希望老骡子抬头看我一眼。知道我是疼爱它的。可是它总是低着头,被其他的牲口推挤着从我面前走过。直至巷道拐了弯,看不到它们了,我才心有失落地回家。

那年5月我在大理二中读完了初中。毕业典礼前,我们学校的少先队总辅导员,我们十分喜欢的美术、音乐课的黄唯一老师约我陪昆明来的五位画家,带上学校行军帐篷,到喜洲西南苍山五台峰下万花溪边写生。那个年代,那个季节,苍山洱海,家乡的风光如仙境般秀美。黛色的苍山,山顶闪耀着皑皑白雪。万花溪涌流着玉液琼浆似的泉水,水中散布着大大小小洁净得一尘不染的岩石。溪边长满了枝叶繁盛青翠欲滴深黑树干的水冬瓜树。田野中,小麦含苞,蚕豆开花,田陌路两边的白刺花篷密密匝匝开成了花龙。蜂飞蝶舞,阵阵吹拂的清风传送着似淡似浓的花香。满望的绿色视野,散布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青瓦白墙炊烟袅袅的村庄星罗棋布。分散在田间劳作,头饰绚丽身着红衫白衣的白族少女,如娇艳的花束,把喜洲田坝点缀得充满生机。省城来的画家们,置身于这般无边无际的田园风光中,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高兴得像小孩一样天真,手舞足蹈,放声欢歌。他们像采蜜的蝴蝶,如饥似渴地打开画夹,挥笔泼彩,画起了写生。一边画一边口中啧啧赞叹大理的美景,“走遍天下。哪里见到过这样的美景!”我在画家们身边,除了帮他们换水,端小凳子之外,就是忘记了一切的观摩他们作画。他们把画摆成排。互相点评。一帧帧。一幅幅,美轮美奂,看了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心畅神。对于这些画家的聪明,才艺,我幼小的心灵,无比崇敬。在心中,我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做他们一样的画家。

陪画家写生回到学校,看到学校贴出了布告,公布了一批保送读高中和大理师范学生的名单。我的名字列在保送高中的名单里。看了布告,我又高兴又着急。我勇敢地跑到杨宪曾校长办公室,对校长报告说:“学校保送我,我真高兴,但是我家里困难,供不起我读高中了,我希望读师范。”杨校长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我面前,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说:“你不要回家,学校帮你解决。”第二天打早,我又跑到布告栏前,看到了布告名单中,原来保送师范的杨应兴和保送高中的我,名字位置作了调换。我的名字加入到保送师范的名单。杨应兴的名字加入到保送高中的名单。读师范,国家供伙食。免学费,我继续读书有保障了,心中充满了对学校,对校长和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回忆在大理二中读初中的三年时光。除了学校浓郁的知识气氛,那些很有学问的教师的教导和熏陶,同学之间的纯洁友爱的桩桩件件事情、情境清晰地呈现在心中之外。深切地烙印在内心之中的,就是我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了。我觉得我是一个穷苦家庭出身的放马砍柴长大的小孩,没有国家、党和毛主席的培养,哪里能有初中毕业保送读师范的机遇!

那是1954年,我在周城完小高小毕业。土地改革之后两三年时间,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穷苦怕了的农民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精心耕作,生活一下子好过了许多。记得我家每年杀一头年猪,家里的糯米粉头年吃到第二年。就在农业生产高潮的鼓舞下,我父亲和我大哥做起了发家致富的梦,想自家开个做粉丝的作坊。他俩商定不让我继续读书了,要我回家来跟他们一起苦干,只要求我将来开起粉坊来,承担写写算算的任务就可以了。暑假即将过去,同村的同学们准备到喜洲报名参加升初中考试,都说到时候来约我。而我。父母一点都不松口,咬定不同意再去升学。我伤心透了,躲在家里不出门,暗自流泪。

报名的日子到了,同学们来约我。我像是陪伴玩耍似的跟着他们到了喜洲。在喜洲二完小,大家报了名。报名时要交相片,学校请来摄影师当场为学生拍照。同学们都照了,而我没有照相的钱,只站在旁边看着,交不出照片不知道怎么办。正在这时,不知道谁告诉了主持照相的杨进仁老师。杨老师是我们村人,在喜洲二完小教书。他主动走到我面前,牵着我的手,来到照相师傅面前。叫照相师为我照了平生第一张照片。照相钱是杨进仁老师为我出的。杨进仁老师虽是我同村人,但我不认识他,他与我家也非亲非故。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度过了难关,我一生都未曾忘记过。我觉得不是小小一张照片的问题,它解决的是我人生途程中一个关键的节点。

那天,报了名,我们同村一伙同学回到村里,已是吃晚饭的时候。我跨进家门。全家人坐在长条饭桌边正在吃饭。父亲问我去哪里了,我说去喜洲报考,就坐下拿起碗筷吃饭,全家人没有再说什么。两天后,我参加了升初中考试,一星期后放榜,我考了全考区第四十五名。这样,我就在通知报到入学的日子,背着一床小被子,一床席子跨入了大理二中。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跨进大理二中学校大门。迎面是一排二层楼的西式洋房。穿过教学大楼,面前是十分宽敞的大花园,花园正中是大礼堂,右手边是科学馆。左手边是图书馆。再往里走,是一排二层楼学生宿舍,两头是老师们的住家。行李背在身上,还没找到自己的宿舍,耳畔却传来从学生宿舍发出的二胡独奏的乐音。再往后面就是宽阔明亮的学生食堂了。我们入学以后,在食堂背后。通过师生共同开挖,修筑了一个游泳池,天热时。师生快乐地畅游其中。校舍东畔,全是體育运动场,中间是当时号称滇西中等学校中最标准的足球场。一条四百公尺的跑道环绕着足球场。足球场边篮球场、排球场和垒球场。跳高、跳远、掷铁饼、掷标枪的场地,错落有序地设置在空隙地方。每天课后和晚饭后,整个体育场内龙腾虎跃,各项体育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我最喜欢踢足球。几乎每天晚饭后都在足球场上跑得大汗淋漓。然后跳进游泳池里游上几圈。周身舒坦了。才进教室上晚自习。

初中三年,我都享受学校评给的二等助学金。助学金不够交伙食费,有时还得跑回家吃饭。三年级时,曾在喜洲市上街杨云英家自己煮饭吃。有时忙不过来煮。还得跑回家吃晚饭。吃了晚饭带一盒饭到学校。第二天中午放了学到学校北边的一个沙埂上。捡干刺柴烧火热饭吃。铁饭盒被烧得黑黝黝的,每回吃完饭,立马到水沟边用细细的流砂把饭盒擦洗干净。不然就没办法装进书包。看到我被停膳,喜洲、珂里庄的杨湘等同学回家吃饭时,多次从家里给我带炒饭、荷包蛋、油香这些好吃的东西来吃。那时同学之间的友爱情意,至今温暖着我的心。

初中一年级,我被老师提名指派为班上的学习委员。许多同学的年纪都比我大,为什么一入学就被指派为班干部。我想,大概是学校了解我在小学时。九岁出席大理县首届劳动模范大会,受过县政府奖励,一直担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的缘故吧。第二学年,大理二中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我成了大理二中首批少先队员,并被任命为大队学习部长。大队总辅导员黄唯一老师,昆明人,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性情开朗活泼,教我们美术和唱歌。他的歌喉浑厚响亮,每天课间操做完。他在广播里唱一首歌。吹一阵口哨。与全校师生分享快乐。到三年级时。原来任少先队大队长的沙玉泉到昆明读书了,我接替他任了少先队大队长。在黄唯一老师鼓励下,我创办了少先队报,用教室里淘汰出来的两块木黑板做版面,动员少先队员投稿,我自己也在上面发表文章。队报一开始由我和几个同学用彩色粉笔刊写,后来学校拨给少先队一点活动经费。就改用广告颜料刊写了。每期还配上我们学画的刊头和插图。这样做,学校领导表扬我们。同学们也欢迎,办报的几个小编辑也得到了学习和锻炼,干得很主动积极。就在那个时候,我给云南农民报投了稿,报道了我们村的人开发荒甸坝的事,被云南农民报特聘为通讯员。

说起总辅导员黄唯一老师,他待我如小兄弟。他喜欢到沙村洱海边游泳,每次游泳都带着手风琴和画夹。他常常约我同去,我也很乐意陪他去游泳、写生。每次出去。他总在喜洲四方街小摊子上买些松子、西瓜子和喜洲破酥粑粑带上,叫我与他分享。我负责帮他背手风琴,招呼吃的东西。他游泳,我在岸上看着,他画画时,我站在旁边兴趣盎然看他画。他是我们少先队员们最亲爱的辅导员了,最主要的是他和我们打成一片,给我们讲昆明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和我们一起玩。他组织举办过全校的化妆晚会。在化妆晚会上他扮演狼外婆,把狼外婆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他组织排练新创的白剧《杜朝选》。少先队活动,他给我们吹笛子,演唱印度电影《流浪者》的主题歌拉兹之歌。三年级时,由同学段国胜和少先队大队部介绍,我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年后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大理二中的老师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杨重庆主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大理城人,每次开文艺晚会,他都要参加表演出神入化的双剑舞、太极拳,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平生第一次见识舞剑人的英雄气概,冲天豪情。历史老师忽毓成,足球踢得好,是学校足球队的中锋主力球员。他每堂课只用二十分钟讲完课文,布置好作业,剩下二十多分钟时间他就给我们讲古希腊英雄神话故事和安徒生童话,每堂课他都引领我们幼嫩的心灵,飞跃到万里之外的欧洲。去与西方民族的远古英雄祖先碰面。我们最喜欢上他的历史课了。地理老师景文运,一表人才,随手在黑板上画地图、城市、交通、山脉、河流,画得精确无误。我们最喜欢他在晴朗的夜晚,带我们到大操场上,指认天上的星宿,看流星。他还把他收集的陨石让我们看。拿指南针让我们辨认方向。那时,我们就已经认识银河、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牛郎星、织女星、启明星、眨眼睛的是恒星,不眨眼睛的是行星。北斗星可以指认方向,他还告诉我们。凭长在地上的树木,也可以辨认方向,叶枝繁盛的一方,常常是向阳的南方。语文老师段绍科,他同时担任着高一年级和我们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听说他写了一部《杜文秀传》,人民日报记者专程来大理二中采访他。在我们心里,他是大作家,对他充满着崇敬。刚入初中的第一堂作文课,他给我们命出一道《记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题,要求我们做到一点,写出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写了1953年被大哥从中甸买回的一匹小青骡重重摔下地的事情。段老师说我不仅写清楚了事情、时间、地点、场景,还描写了父亲、大哥和我的心情,甚至还体察到小青骡的表现,把小青骡人格化,写活了,是一篇很优秀的记叙文。他把我这篇小作文拿到高中一年级课堂上读给大同学们听,并作了详细的点评。后来我有好几篇作文,段老师都给高中学生读过。在段老师这样的激励下,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几年大理二中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每遇节庆学校都组织各种活动。记得有一年新春报告会上,杨宪曾校长声情并茂地作演讲,他从国际讲到国内讲到家乡喜洲。他说:“我们党和国家给青年人开创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你们青年人前途远大。任重道远,国家希望你们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栋梁之才。现在,你们要静下心来,像海绵一样吮吸知识、增长才干,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以建设强盛的国家为己任。我们的家乡喜洲是美丽的,但同学们将来要走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经风雨、见世面,在不同岗位上,竭尽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努力奋斗,创造辉煌业绩,报效党和国家,让自己的青春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到那时,你们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美好,作为你们的母校,我们也会为你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紧接着,他引用毛主席对留苏学生讲话中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珍惜年轻的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这一席话深深感动着学生们的心灵,相信没有哪个同学会忘记杨校长的这次讲话。每当星期六,学校常常举办文艺演出、游艺活动、演讲比赛。记得有一次师生大会,校长传达完毛主席支援亚非拉人民反对美帝侵略指示之后,高中的老大哥同学们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就作激情的演讲,争先恐后朗诵即兴创作的诗歌。全校师生一起高呼支援亚非拉人民反帝斗争的口号,口号声经久不息响彻云霄。那种激情燃烧的情景,叫人难忘,永久鼓舞全校师生支持正义、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有一次春游,参观白族大村子周城和蝴蝶泉。在蝴蝶泉边,一位当地老先生讲发生在蝴蝶泉的杜朝选斩蟒蛇的传说故事。在周城看老艺人们表演吹吹腔戏,听大本曲演唱,参观蓝靛制作和白族扎染工艺流程。通过这次远足,零距离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使我初步认识到我们白族民间文艺的丰厚蕴藏。老师告诉我们,白族劳动人民祖祖辈辈创造保留下来的这些文化遗产是有很高价值的。

有一次,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邓川中学开展联谊活动。我们背着简单的行李,打早从喜洲出发,一路在校旗引领下,沿着大理古道步行三十华里路程,经过仁里邑、周城、上关、沙坪等村庄,看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上关关隘的险要。看到江尾洱海之源的风景。到邓川。受到邓川中学师生的夹道欢迎。晚上,两校师生举行了联欢,在操场开篝火晚会,跳集体舞。我们跳的这种集体舞实际就是白族的龙舞。就是数百人排成单行长龙,每个人都把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上,一齐按着唢呐和打击乐的节拍,踏步摆肩,围绕着篝火缓缓向前。舞步不变,长时间进行,圈子越绕越紧,人人跳得尽兴忘情,周身出汗,场景十分热烈。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加深了两校师生的友谊。第二天,参观了盛大的渔谭会。渔谭会是规模仅次于大理三月街的民间商贸盛会。来自西藏、四川和周边县份的商家云集,交易额巨大,是古代滇西地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大集市,历史与三月街一样悠久。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最有吸引力的除了耍猴、杂耍之外,就是赛马了。赛马就在渔谭坡西边的公路上进行,一场接一场各族旗手角逐的比赛轮番进行。参赛骑手中,身着藏袍、腰挂藏刀、脚蹬长筒皮靴的藏族骑手显得特别英俊彪悍。他们高超的骑术,其他骑手望尘莫及。就是那一次,我第一回开眼界,看到骑手们在马背上左右翻身,将身子悬挂在飞驰的马身一侧,伸出手拔插于地上的一排排五色小旗。更有甚者,骑手一下跃起,挺身稳稳地立于马背,展开双臂欢呼,而马仍然在风驰电掣般地飞腾。看着这样惊心动魄的比赛,人人都为骑手捏一把汗。

因为学校领导关心重视。少先队总辅导员黄老师组织少先队活动很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大理二中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大理县共青团委的表彰。到严家祠堂野营,到海心亭郊游,对野营郊游中开展模仿军事行动的“偷营”、登山比赛和采集矿石和植物昆虫标本等活动,少先队员们十分感兴趣,都热情参与,既得到了锻炼,又增进了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为学校科学馆丰富了标本资料。活动增强了少先队员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县团委和县教育局充分肯定大理二中少先队活动的经验和成绩,号召全县中小学向大理二中学习。并在大理二中开办了大理一中和二中少先队暑期夏令營。100多名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干部和辅导员,在大理二中开展了模拟军事训练、绘画写生、参观访问农村、两校少先队员交朋友等多项活动。营部还带领全营人员乘坐大帆船横渡洱海到海东挖色游览,访梨园和烧制陶器的作坊。夏令营野外画写生,没有颜料,我们用蚕豆叶染绿色,用油菜花染黄色,用桃花木瓜花染红色,画出的风景画还真有点像英国水彩画一样鲜亮透明。夏令营结束,回到学校,画了画的队员都把自己的画拿出来,一共有40多幅。我们经过精心编排,贴到少先队报两块大黑板上,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夏令营写生画展》。这些画虽然显得幼稚单纯,但仍然表现了我们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学校领导和老师同学都给我们的画展投以赞许的目光。总辅导员黄唯一老师,对我们的画展更是十分满意。他把我们小作者召集起来,用松子糖果招待我们,与我们座谈。他说的话至今我还铭记在心。他说:“要成为作家、诗人、画家,从小兴趣爱好是入门的钥匙。”可以说,黄唯一老师是我学习绘画的引路人。

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为支援荒甸农场运力的不足,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荒甸坝背洋芋。因为荒甸种植的洋芋太多了,运不出来。我们背着行李,攀登了五台峰,沿着万花溪畔新开出的马帮路,经过头哨、二哨,进入了荒甸坝。荒甸坝是苍山云弄峰和五台峰顶巅西坡的一个高山草甸,面积上万亩,全是千百年腐殖质堆积而成的荒原。四周山峰的融雪汇成清冽的溪水,曲曲弯弯穿流其间。草甸上,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野生动物野马、野驴、野牛、猴子、麂子、獐子、狼、熊、野猪成群结队,自由出没。荒甸坝盛产木香、贝母、天麻、草乌、虫草等等数不清的珍贵野生药材。荒甸坝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比大理坝子略低四五度,冬季比较寒冷,夏季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走在荒甸厚厚的黑土地上,就像走在有弹性的垫子上。到了荒甸农场总部宽敞无比的场院里,觉得这里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未经开发的世外桃源。师生们被分配到各生产单位食住。我们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往野地里跑,去看雪,看森林,看野花,看流水。最让我们惊奇的是,就在人们居住的瓦房前后,被垦植起来的田问路上,双脚总会踏到各种野生动物遗下的粪便。一堆堆、一滩滩,有的已经干硬,有的还很新鲜。主人招待我们吃包谷面掺大米的腊肉焖饭,绵软松散,香气扑鼻,特别好吃。吃完饭,大家忙着下田收洋芋,种满洋芋的荒甸坝,一望无际。田里的洋芋叶茎都已经干枯,早已过了收获的时节。荒甸坝田土真是太肥沃了,我们不费大劲一拔,蓬松的田土就松开一大片,数十个肥硕的大洋芋就滚落在面前。奇怪的是粉红色的洋芋皮不沾半点泥土,个个都是干干净净。就像有人事先堆好在那里似的。没费多少时间,我们每个人要背的洋芋就收够了,装满了各人带来的麻布口袋。那次背洋芋,全校600多师生。不仅初识了神秘的荒甸,背回了30000多斤洋芋,宽敞的喜洲供销社大院堆成了洋芋山,大大减轻了荒甸农场洋芋运不出山的压力。

在大理二中读初中的那几年,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有一次,一位苏联著名地震专家来喜洲考察,学校专门请他来学校,给全校师生作报告。由我们学校一位老教师做翻译。这一次报告会,杨校长叫我代表少先队,坐到主席台杨校长旁边。主席台其他领导喝茶水,而我面前,杨校长叫人摆了一碟水果糖。作完报告,主席台上的人同苏联专家拍了照片留念。就是那一次,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生平第一次见到外国专家,第一次见识了翻译是怎么一回事。杨校长和我送苏联专家离开学校时,苏联专家还特意邀请杨校长与我在他的汽车前拍了三人合影。

还有一回,喜洲人董学林回到喜洲探访,他是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参赞,学校也请他来学校作报告,请他介绍苏联的情况,讲他在苏联工作生活的感受。他讲得十分具体生动。他的报告,让我们知道了苏联人民与中国人民有深厚友情。尤其是他对苏联人民崇敬的俄国爱国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介绍,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普希金的抒情诗也是我十分喜爱读的。每当想起普希金,他那满头金色卷发和卷曲的胡须,瘦削下颌的睿智面容,就活在我心里。

我在大理二中读初中那几年,正是农村合作化高潮时期,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喜洲古镇更是空前繁荣。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医院在董家大院,大理州财会学校在大慈寺。喜洲街头增加了许多外来人口,人流物流十分强劲。商业贸易繁荣。大街小巷从早到晚人头攒动。市声鼎沸。这座南诏时的陪都,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减退它的繁荣与昌盛。

六十医院的军人俱乐部平时都对外开放,军民同乐。我们最喜欢跑到六十医院军人俱乐部玩秋千,打康乐球。每当星期天,六十医院大门前的广场上举行篝火晚会。跳龙舞的晚上,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就在跳龙舞的场子当中乱钻乱跑,乱吼乱叫,忘乎所以地胡闹。六十医院、财校篮球队、排球队,经常同大理二中举行友谊比赛。

有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篮球队到大理二中进行表演赛,吸引了周围群众上万人从四乡八寨前来参观,让喜洲地区的普通民众得以一睹国家篮球精英的风采。

1959年三月街,学校组织学生赶三月街,观看全州中学生文艺汇演。我们徒步从喜洲来到大理,进入人欢马叫的三月街街场。让人感到像淹没进了商贸集市的海洋。各种喧嚣汇成阵阵海涛的啸声,让人产生被漂浮起来的感觉。三月街来自川广苏杭、西藏和省里各地的商賈结棚为市,构成了方格形的街巷,人流汹涌,各色皮肤的人摩肩接踵,琳琅满目的货物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商品交易,在街场不同方位,有打跳的、唱调子的、耍杂技的、耍猴的、耍蛇的、演板凳戏的。三月街文艺汇演,几天几夜,大理滇剧团、下关京剧院、弥渡花灯、周城吹吹腔业余剧团轮番表演。就在会演开幕式上,从昆明邀请来的著名演员黄虹,演唱了螃蟹调、昆明小调。在三月街,平日没听说、没见过的吸引我们的事物太多了。我们只有到处钻,到处看。最让我们看不够的是那些摆摊卖药的黑皮肤、白牙齿的外国人。看他们怎么做生意,怎么和中国人讨价还价。让我们惊奇的是他们居然会说流利的汉语,做起生意来毫不困难。还有挑水卖、卖香烟洋火的小贩的叫卖,卖丁丁糖的敲击声,都叫我们十分的好奇。

初中三年。我除了各门功课学得好之外,还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参与了各种活动,得到锻炼,见识了许多人和事,增长了能力,开阔了胸襟,让我的体质和心灵都得到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初中三年,让我初步确立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一辈子受益匪浅。我一生在工作之余暇,坚持写作、画画,从事民族文化探索研究,取得一些成果,除了后来的深造、党和国家给青年创造了良好条件之外,初中三年学校德智体美全面的教育、老师的感染熏陶。就已经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母校大理二中,对于那些知识渊博、为人正派,对人对事开朗纯善的老师,我是终生不忘,永远心怀崇敬和感恩。毕业时,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我崇敬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借此回忆初中三年学生生活的机会,我还想说说1989年大理二中(喜洲五台中学)建校50周年庆典,母校请我为学校拍摄一部建校50周年电视专题片。母校找到我帮忙,我义不容辞。可是接到邀请,时间离校庆只有三个月,事先毫无思想准备。不知如何着手。接到通知,我立即赶往学校。学校专门为拍摄校庆专题片召开了领导、全体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大家发表意见。学校领导只谈了要表现学校新面貌的要求,我要求查阅学校历史档案。可是只看到几份建校初期的教职员名单、校董会成员名录,其它就只有各年度毕业学生名录,别无其它资料。如果只拍些新校舍、课堂教学的镜头。怎么也构不成一个电视专题片。拿这些镜头给观众看,不如看照片。经过个把月时间的苦苦思索,我想到两点重要内容:一是突出五台中学创建于国难当头的1939年,严董杨尹赵等姓民族资本家和爱国志士为培养抗日救国人才,造就家乡子弟奔赴抗日救国前线的大义之举,表彰他们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这应是大理二中建校50周年庆典份量最厚重的主题;二是要采集一大批曾经为国家兴盛、民族存亡而奋斗和正在为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工作的大理二中(含五台中学)的校友为母校增光添彩的事迹。这也是大理二中50周年校庆电视专题片的重要内容。鉴于这种考虑,我作了多方努力,诚请毕业于大理二中的学子,时任大理州州长的钟振川、州政协副主席李光荣等领导回访母校,拍摄了珍贵的领导看望师生、视察学校的镜头。用了十多天时间专程到昆明拍摄曾任五台中学领导、教师和毕业于大理二中的各领域卓有成就的精英人物数十人。补充了上述两方面视频资料以后。电视专题片有了骨干内容,有话可说了。州委宣传部电视工作室帮助剪辑,大理二中建校50周年电视专题片编成了。我给电视专题片命名《五台峰下的文化摇篮——大理二中建校50周年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在大理二中成立50周年活动中成了重头戏,给校庆活动增添了光彩,深受师生、喜洲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专题片在大理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播出后。毕业于大理二中的校友、大理地区在外地工作的人士、喜洲籍的华侨以及民族资本家的后裔,纷纷写信、打电话,赞扬专题片很好地表达了大理二中(五台中学)建校的重大意义和崭新的现实风貌,歌颂了大理二中培养的一代代人才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参加50周年校庆时,我将我公开出版的四本文学著作和一本山水画集赠送给学校图书馆。我始终觉得,能为母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光荣与自豪。

编辑手记:

在大理二中读初中的那几年是作者难以忘怀的岁月,就是这几年,一个喜洲的农家子弟得到了成长和进步。写作、绘画的基础都是在此时打下的,而对母校的记忆,对老师和学习生活的记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带着年代色彩的大理二中学习生活图。不同于现在总是强调素质教育,那时的学习和生活似乎是多姿多彩并和生活同步的,虽然清苦但也乐趣无穷。既有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演讲、朗诵、写生、联欢等。还有去荒坝背洋芋,去三月街。渔谭会,横渡洱海到海东挖色等,这些都是让作者记忆犹新和怀念的。不过,那时的老师和同学的真切情谊,也是作者在回忆里的浓墨重彩,是他深刻而温暖的记忆。读完全文。现在的我们从字里行间触摸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理喜洲的部分生活,也触摸到了那个年代大理二中学子的学习生活,显得那么真实而可贵。

猜你喜欢

二中大理学校
大理:梦游理想国
大理好风吹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