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父亲
2017-11-11莫小米
莫小米
花季女子,怀有身孕,送夫上战场——这样的场景,在烽火连天、家国遭难的年代,并不鲜见。
孩子出世了,男人却再也没有回来。这样的结局,也并不意外。
花容凋零,信念不败。她相信夫君仍然在世,一日一日地熬,定要等到重逢。可是她的等待落了空,她的夫君,年轻的鱼雷潜艇艇长,早已沉入冰冷的江底。
作为有“海军黄埔”之称的电雷学校一期的毕业生,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他率领的鱼雷艇受命伪装成民船,秘密前往上海黄浦江,袭击日军“出云”号巡洋舰。
虽然发射的鱼雷仅伤及日舰的尾舵,却被称为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唯一的积极进攻”,引来敌人的疯狂报复。
黎明,他的鱼雷艇遭遇四架敌机的狂轰滥炸,虽英勇抵抗,最终还是被击中,起火沉没。包括艇长在内的全体海军官兵沉入江底,无人生还。
而这些,他的爱妻直到离世也不知情。
寻找父亲,告慰母亲,成了儿子后半生不敢懈怠的责任。
当地的档案局,他去过几十次,翻遍“敌伪档案”,未果。
让女儿专程赴台湾,到国民革命忠烈祠细细寻找,未果。
致信南京档案馆,奇迹发生了。一份“死亡官兵调查表”中,有父亲的下落,注明“抗战阵亡”。
辗转找到父亲沉船的地点,江水滔滔,风嘶马叫,周遭的市声渐渐隐没,儿子一步一步走向父亲……他深深地弯下腰,取了江水与石子,带回去与母亲合葬。
儿子从未见过父亲。父亲的照片,在被销毁前他看过一眼,那时他还很小,只留下模糊的记忆。他欲再次确认父亲的容颜,于是将从网上下载的电雷学校毕业照放大,再放大,却不知那些模糊的面孔中,哪位是父亲。
为了完成儿子走向父亲的心愿,很多研究者、鉴藏家都在助力。这天,儿子应约来到文献馆。在电雷学校尘封的影像资料库中,儿子的目光锁定了一个青年的肖像照。没错,他就是梦中的父亲。
最后,儿子还要做一件事:为父亲申请烈士证书。在提供相关资料,并经几年的等待核准之后,他完成了心愿。此时儿子已是八旬老人。
相对于很多成年的兒子目送父亲远去的背影,他刚好相反。时间深处,父亲一步一步地向他缓缓走来,直至清晰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