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地区汉族健康成年人骨密度CT定量研究

2017-11-11陈文清李建军陈峰刘光洪沈宁江郑进华马秀苗张武李一波

海南医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年龄组年龄段椎体

陈文清,李建军,陈峰,刘光洪,沈宁江,郑进华,马秀苗,张武,李一波

(海南省人民医院CT室1、骨病科2,海南 海口 570311)

海南地区汉族健康成年人骨密度CT定量研究

陈文清1,李建军1,陈峰1,刘光洪1,沈宁江2,郑进华1,马秀苗1,张武1,李一波2

(海南省人民医院CT室1、骨病科2,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研究海南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建立各年龄段BMD均值和与设备自带同性别BMD峰值比较的标准差(T-Score)均值,以及了解本地区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方法使用定量CT(QCT)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1 080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进行腰椎BMD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MD值和T-Score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生率进行χ2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60~69岁、70~79岁男女间的BMD和T-Scor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BMD和T-Score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在男性和女性组中,不同年龄段及同年龄段男女之间的O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OP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男=0.527,r女=0.797)。结论男、女各年龄段的BMD和T-Score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男、女各年龄段的OP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海南;成年人;骨密度;年龄;性别;相关性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下降、紊乱、代谢性疾病及长期激素治疗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结构改变至逐渐加重发展而来的总称,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该病目前位于各种慢性病的第四位,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对于健康成年人因年龄的增长而导致的OP,属于原发性O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对OP的诊断、防治及疗效评估的外在依据,是以客观存在的数据表示OP在数量、程度上变化。本研究通过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对海南地区汉族健康成年人腰椎BMD进行检测,分析骨量变化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QCT检查者共5 413例,以问卷形式调查健康成年人1 080例,所选人员均符合以下条件:(1)海南地区汉族常住人口,居住时间至少10年以上(含10年),汉族;(2)无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变异;(3)无代谢性及肾脏疾病,无进行激素类治疗、激素替代和长期钙剂治疗者;(4)身材匀称;(5)正常职业,不包括运动员、重金属及有害工种工作者等。其中女性630例,男性450例,年龄30~79岁。按年龄、性别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30~39岁57例(男20例,女37例);40~49岁244例(男116例,女128例);50~59岁374例(男128例,女246例);60~69岁236例(男111例,女125例);70~79岁169例(男75例,女94例)。

1.2 检测方法 应用GE Hispreed CT机骨密度仪(GEQCT-5000TM),自带原配标准BMD体模及计算BMD软件。检查者仰卧于检查台,将标准体模置于受试者腰下紧贴皮肤,与检测者同步扫描L1~4椎体中间层面。扫描条件:层厚10 mm;电压120 kV、电流130 mA,时间2.0 s。选择椎体中部横断面的骨松质测量,测量时避开骨皮质、骨岛和椎体后静脉区的最大范围,BMD软件自动计算出L1~4椎体BMD及Mean BMD值(以下分析使用的都是Mean BMD值,简称BMD),单位以mg/cc表示,以及BMD与设备自带的同性别峰值比较的标准差,即T-Score。

1.3 诊断依据 依据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2]的建议,用T-Score值对骨量减少及OP进行诊断的标准分别为:(1)骨质正常:T-Score≥-1SD;(2)骨量减少:-2SD<T-Score<-1SD;(3)OP症:T-Score≤-2SD;(4)严重OP症:T-Score<-2SD 时,合并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或T-Score<-3SD无骨折者,本文所选择者为健康人群,因此严重OP者则用T-Score<-3SD。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发病率以%表示,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使用LSD法,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体检者的BMD比较 40~49岁、60~69岁、70~79岁男女间的B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男性的BMD比女性低,60~69岁、70~79岁男性的BMD高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BM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见表1。

表1 1080例体检者各年龄组的BMD比较(±s,mg/cc)

表1 1080例体检者各年龄组的BMD比较(±s,mg/cc)

注:表示男性该年龄段与前一年龄段比较,aP<0.05;表示女性该年龄段与前一年龄段比较,bP<0.05。

?

2.2 各年龄组体检者的T-Score值比较 50~59岁、60~69岁、70~79岁男女间的T-Scor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男性的T-Score值均高于女性;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T-Score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见表2。

表2 1080例体检者各年龄组的T-Score值(±s)

表2 1080例体检者各年龄组的T-Score值(±s)

注:表示男性该年龄段与前一年龄段比较,aP<0.05;表示女性该年龄段与前一年龄段比较,bP<0.05。

?

2.3 各年龄组骨量正常、减少、疏松及严重疏松发生率比较 男性和女性组中,不同年龄段及同年龄段男女之间的OP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男性年龄与OP发生率呈正相关(r=0.527,P<0.05),女性年龄与OP发生率也呈正相关(r=0.797,P<0.05)。

表3 1080例体检者各年龄组骨量正常、减少、疏松及严重疏松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3.1 BMD的作用、敏感部位及必要性 BMD测量是目前检测骨量变化和诊断、防治OP的主要依据。原发性OP的基本病理改变是骨量不断减少所致的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骨结构退行性病变,外在表现为全身慢性的骨疼痛,骨脆性增高,甚至伴有病理性骨折。人体骨骼按结构分为松质骨和皮质骨,Ruegsegger研究发现,皮质骨在20~70岁之间BMD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松质骨达到峰值后与年龄呈负增长,且松质骨的代谢转换率是皮质骨的8倍,腰椎是以松质骨为主体的骨骼,是人体重要承重器官及活动支撑点,也是OP最早受累的部位,所以腰椎是检测BMD最敏感的部位。

目前OP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常用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种,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T-Score≤-2.5 SD;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0CCGS)诊断标准:T-Score≤-2.0 SD或BMD≤同性别BMD峰值75%;2007年国际骨密度学会(ISCD)诊断标准:BMD≤同性别峰值80 mg/cm3或T-Score≤-3.4 SD;美国放射学学会(ACR)诊断标准:BMD≤同性别峰值80 mg/cm3;日本骨代谢学会诊断标准:BMD<同性别平均峰值70%[2-3]。国内外报道OP发生率为14%~60%[4-6],差距如此之大,除了诊断标准不同,还受被检测人员的遗传、年龄、性别、区域及检测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地区性标准BMD数据库,减少其他因素对OP诊断的干扰。BMD的测量除了用以诊断、防治OP外,也可用以诊断椎体等病变,如椎体的搓伤、压缩性骨折及成骨性病变,局部BMD会相应增高,或远超过该年龄段BMD及周围椎体BMD。如果骨质破坏,局部BMD会降低。对于骨量减少和OP患者,其骨质修复能力及强度较正常者低。所以通过对椎体的检测,也能间接提示该区是否存在骨挫伤、隐性骨折或成骨、破骨性病变的存在[7],能客观、有效地判断外伤、术后骨质的修复、融合能力以及内固定器的稳定程度[8]。

3.2 QCT的优势、研究对象要求及分析参数 QCT是在CT机的基础上携带BMD标准体模及在工作站中添加计算BMD软件,就能开展BMD检测,是目前BMD检测的常用手段,具有较容易推广、重复性强的优势。QCT是三维容积检测,能避开骨皮质、骨质增生等病变骨质及周围软组织、钙化斑的影响,因此其测量BMD的准确性及灵敏性较高。在采集BMD时,应该严格按要求进行健康成年人员的筛选,因为对于一般来医院检测者,部分患者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相对健康者的BMD低,骨量减少或OP相对提高。本研究是根据BMD及T-Score两参数进行。依T-Score的使用方法来诊断OP,已普遍被国内外的骨质疏松基金会等组织所应用[9]。

3.3 BMD、T-Score、OP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1)30~39岁、40~49岁年龄组女性的BMD较同年龄组男性的BMD高,是否为女性将来的生育、生理变化打下有利的基础,这有待于继续探讨。(2)50~59岁年龄组男、女BMD分别为135.28及130.99,两者BMD数字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Score分别为-1.20及-1.66,已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从T-Score均值分析,男、女已全部达到诊断骨量减少,其中部分已从骨量减少开始陆续出现OP,该年龄段男、女OP发生率分别为20.3%及39.5%,女性约是男性的近两倍,表示女性BMD下降幅度较男性大。(3)60~69岁年龄组男、女BMD分别为116.34及97.60,T-Score分别为-1.9及-2.8,BMD及T-Score差距进一步拉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该年龄组的女性,T-Score均值已达到OP的诊断标准,而男性的T-Score均值只是接近OP的诊断标准,但仍在骨量减少范围内,在这个年龄组中,男、女OP的发生率分别为42.3%及84.8%,明显较同性别上年龄组多,女性已是男性的两倍。说明该年龄女性骨量丢失仍比男性更多。(4)70~79岁年龄组男性BMD为99.98,T-Score均值为-2.35,达到OP诊断标准,患病率为69.3%;该年龄组女性BMD为75.58,T-Score均值为-3.83,达到严重OP诊断标准,OP发生率达95.8%,该年龄组女性骨量丢失仍比同年龄男性多,但两者百分比差距较50~59岁、60~69年龄组缩小,说明在这个年龄段女性骨量丢失速度比男性较前有所缓慢。(5)从表1~表3中显示:60~69岁年龄组女性与70~79岁年龄组男性的BMD及T-Score稍接近,但仍低于男性,OP发病率也较男性高。从表1中分析,当BMD降低了25%时,女性出现在50~59岁年龄组,而男性要在60~69岁年龄组出现,这也提示BMD降低到病理临界时,女性比男性早10年。据文献报道,50~59岁女性OP发生率为56.34% ,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50.64%[10]。本组研究OP发生率:50~59岁女性OP发生率为49.5%%,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42.3%,也就是说,无论是文献报道还是本研究,50~59岁女性与60~69岁男性的OP发生率相近。

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应对无症状人群的重视。女性从40~49岁年龄组进入50~59岁,其患OP从3.1%提升到39.5%;男性从50~59岁年龄组进入60~69岁时,其患OP从20.3%提升到42.3%,这两个年龄段间的巨变,与男性60岁以后雄性激素的下降,女性受绝经影响有关[11]。本研究结果分析是使用国外设备和软件检测海南地区的BMD,它能够如实地反映BMD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目前国内使用的CT机多数是进口的,所携带的正常人数据库主要是白人,有些机器也携带中国人或亚洲人的正常数据库,但样本量一般不如白人数据库大。目前国际上骨矿领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不同人种的BMD值的差异是黑人>白人>黄种人[12]。因此本研究结果分析依据设备提供的T-Score,其骨量减少及OP发生率只是提示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但难以如实反映以谷类食品为主食结构的中国人体质。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各年龄段标准BMD均值,比黄敬等[13]研究承德地区的BMD较低,但稍高于李娜等[14]研究的北京地区BMD,所以BMD值有区域性差别。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该建立自己本地区的正常数据库,再扩大检测年龄范围,加大样本量,细化每个年龄段及其BMD数据的积累,以便得出本地区的不同性别BMD峰值及T-Score,以达到对本地区骨量减少及OP诊断的优化及精准,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研究。

[1]袁冰,韦卓.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骨科,2014,5(2):125-128.

[2]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007-1010.

[3]Engelke K,Adams JE,Armbrecht G,et al.Clinical use of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rd tom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adults:the 2007 ISCD official Positions[J].Clin Densitom,2008,11(1):123-162

[4] 邓伟民,崔伟历,沈有高,等.补肾壮骨冲剂与密钙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8(15):2973-2975.

[5]Knapp KM,Blake GM,Spector TD,et al.Can the WHO definition of osteoporosis be applied to multir-site axinl transmission qunntitative uitrasound?[J].Osteoporosis Int,2004,15(5):367-374.

[6]张智海,刘忠厚,石少辉,等.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回顾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1):1-7.

[7]孙金磊,李葆青.腰椎定量骨密度测量对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38-41.

[8]钟远鸣,苏之盟,苏正义,等.腰椎QCT值与腰椎融合术后骨融合的关系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5):397-401.

[9]向青,李春岩,苏楠,等.Z-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271-272.

[10]陈文清,沈宁江,刘光洪,等.575例体检者QCT椎体密度测定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6):441-443.

[11]邓伟民,魏秋实,谭新,等.绝经后妇女血清SRC-3表达水平与骨量丢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4):3932-3934.

[12]伍贤平,廖二元,刘忠厚.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骨密度参考值及其相互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1-21.

[13]黄敬,王胜林,赵亮,等.应用QCT探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37-39.

[14]李娜,唐海,张勇,等.双能X线吸收与定量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0):1487-1491.

Quantitative CT study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for Han nationalities healthy adults in Hainan province.

CHEN Wen-qing1,LI jian-jun1,CHEN feng1,LIU Guang-hong1,SHEN Ning-jiang2,ZHENG Jin-hua1,MA Xiu-miao1,ZHANG Wu1,LI Yi-bo2.Department of Radiology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2,Hainan General Hospital,Haikou 570311,Hainan,CHINA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average centrums bone mineral density(BMD)of each age group,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T-Sco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BMD and equivalent BMD peak,and to understand osteoporosis(OP)incidence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MethodsQuantitative CT(QCT)was used to examine and record the lumbar BMD of 1 080 healthy adul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Hainan General Hospital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16.T te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BMD and T-Score in different sex and age group.Chi squar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 incidence of OP in different sex and age group.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MD and T-Scor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of 60-69 and 70-79 years old(P<0.05).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MD and T-Scor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the same sex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groups of 40-49,50-59,60-69,and 70-79 years old,and decreased with age.In the male and female group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OP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the same age group(P<0.05).Ag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OP(r=0.527 for male and r=0.797 for female).ConclusionThe average BMD and T-Score of males and females decreased with age.The incidence of OP for male and female in all ages increased with age.

Hainan;Adults;Bone mineral density(BMD);Age;Gender;Correlation

R68

A

1003—6350(2017)20—3342—04

10.3969/j.issn.1003-6350.2017.20.025

国家临床专科建设项目(编号: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173);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NSK(YB)15-33)

陈文清。E-mail:chenwqq@163.com

2017-04-26)

猜你喜欢

年龄组年龄段椎体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