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童谣融入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

2017-11-10苗苗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可行性

苗苗

摘要:成都童谣作为成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也极具地方特色和审美情趣。但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成都童谣不再被孩子们传唱于大街小巷,而且已经渐渐处于消亡的边缘。艺术教育作为当地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以成都童谣为素材,将对推进成都乡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整理归纳了成都童谣的类型与价值,以及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成都童谣的选择要求,并以四川音乐学院幼儿园为例,将具有代表性的一则成都童谣进行实践教学,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充分利用其所含的本土文化底蕴,使当地儿童逐渐了解、亲近家乡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促进成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成都童谣;幼儿艺术教育;可行性

童谣强调格律和韵脚,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音节和谐而简短的歌谣。成都童谣千百年来流传于广阔的四川盆地,是以形象生动、感性直白的四川方言为载体,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易于传唱,大多表现了老成都特有的文化内涵,具有十足的艺术情趣与音乐韵味,深受当地孩子们的喜爱。但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充斥在我们身边,那些陪伴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成都童谣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又由于普通话的全面普及,幼儿教育大部分以现代儿歌为素材,除了能发挥幼儿教学的语言功能、娱乐功能和教导功能之外,也仅仅反映了现代生活的面貌。作为成都本地生长的孩子,如果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和体会当地的文化精髓,也就无法将独特的成都文化传承下去。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四川音乐学院幼儿园为例,将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老成都童谣融入本地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中,希望其不仅发挥传统童谣教学的基础功能,更能通过童谣具有的音乐性和动作性传达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底蕴,从而使成都童谣的艺术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成都童谣的类型与价值

(一)成都童谣的类型

老成都的童谣童趣之中充满独特的文化魅力,大俗之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它音韵和谐、诙谐幽默,在川西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代代的口口相传,沉淀下来的童谣自然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和艺术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成都童谣大致划分为:成都本土特色童谣、教诲童谣、游戏童谣、连锁调、颠倒歌。

1.成都本土特色童谣

老成都的童谣内容大多是描述当地生活场景、民俗节庆,并经常会出现一些代表着成都本土特色的典型元素。如:《正月正》:“正月正,耍龙灯,龙灯转,龙尾跟。三桥焰火架,火炮响通城。十五过大年,家家吃汤圆。开门做生意,大吉又大利。”这首童谣描绘了成都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类似的成都童谣还有很多,如:《西蜀景》、《游都江堰》、《青羊宫》、《老成都地名童谣》等。对这类童谣的学习,能帮助儿童更生动形象地感受成都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

2.教诲童谣

教诲童谣浅显且幽默的字句中蕴含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并易于为儿童所接受,有助于儿童良好品德的养成。如:《桃花树 李花树》:“桃花树,李花树,红红白白开满树。今日看花花才好,明日看花只有草。小孩大了大人老,孝敬父母要趁早。”这种类型的童谣可以对儿童进行劝诫,引发他们的思考。

3.游戏童谣

游戏童谣即儿童在游戏时吟唱的童谣。如:《小汽车》:“小汽车,迪迪迪,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相类似的成都童谣还有《踢毽子》、《丢手绢》、《藏猫猫》等,它们音节和谐、节奏明快,为当地儿童的课外游戏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4.连锁调

童谣中的连锁调又称连珠体,其修辞特征是“顶针续麻”,即前一句尾词作为后一句的首词。表现特征是“无意之意味”,意味在于内容的诙谐幽默所造成的趣味性上。如:成都人耳熟能详的《胖娃歌》:“胖娃胖嘟嘟,骑马赶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弯刀;弯刀耍得圆,胖娃滚铜圆;铜圆滚得远,胖娃跟到撵;撵都撵不上,白白跑一趟。”连锁调环环相扣的特点更有利于幼儿记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5.颠倒歌

颠倒歌又称倒唱歌,其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如:《颠倒歌》:“八月十五桂花香,贼娃子翻墙偷水缸。聋子听到忙起床,哑巴一路喊出房,跛子赶忙追去切,爪手赶紧来帮忙。强盗吓得跑得慌,阴沟掉到鞋子头,出得门来人咬狗,捡坨狗来砸石头。”这种类型的童谣讽刺且幽默,有十足的民间趣味,能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二)成都童谣的价值

1.语言价值

四川方言豁达乐观、硬中含柔、俗中见雅、措辞幽默、声调起伏有趣,是其他方言乃至普通话所无法比拟的,使以此为载体的成都童谣妙趣无穷,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仅如此,成都童谣朗朗上口、语言浅显、形式活泼,还包含了大量四川方言中的特色词汇,十分符合幼儿的欣赏兴趣和生理特点,也更易被接受。因此,对于当地的幼儿来说,成都童谣本身就是一种让其亲近四川方言的素材,它的教学意义不仅是可以丰富幼儿词汇、提高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通过此学习来加强对四川本土语言传承和保护的意识。

2.文化价值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被称为“天府之国”。川剧、茶艺、蜀绣、蜀锦都是成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都是展现成都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成都小吃品种繁多、风味十足,有名扬国内外的美食节,彰显了“美食之都”的風采。而这些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大部分都反应在产生于相应历史时期的成都童谣中。例如:成都童谣《游都江堰》:“赤日炎炎六月天,清风爽爽都江堰。观音宝瓶澎湃水,浇灌川西万顷田。李冰父子创奇迹,不亚当年大禹仙。我至赞美灌县人,只缘身在仙境中。”这首童谣以剪短的语言描写了成都著名旅游胜地——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进而感受与体验成都文化。

3.教育价值

成都童谣对幼儿的教育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老成都的童谣有大量属于四川方言中的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饿茫茫”、“瘦筋筋”……这些ABB式叠词生动形象,为童谣内容增添了情趣,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在诵读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词汇、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使其真正地欣赏并热爱本土语言;其次,成都童谣取材于日常生活,大多数是描写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当地民俗风情,题材多样,扩大了儿童的审美范围,并从中获取新的经验与常识;再次,有的成都童谣也蕴含了积极的教育内容,一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成都童谣中以童趣盎然的字句呈现,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优秀品行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二、成都童谣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选择

幼儿时期的孩子思维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语言表达能力弱。但幼儿期又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迅速的時期,是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所以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好成都童谣这个素材,发挥其所有价值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应选择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成都童谣,这样更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在道德养成方面,应选择有蕴含伦理道德的成都童谣,不但能充实幼儿的涵养,也有利于其陶铸品行;在文化传承方面,选择内容含有成都本土特色的童谣,例如:成都民俗、小吃、景点等,加深幼儿对成都文化的感知,亲近家乡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本土文化保护意识,使成都童谣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课例实践应用——成都童谣《青羊宫》

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以上结论的支撑下,我选择了成都童谣《青羊宫》为典型课例,对四川音乐学院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进行了实践教学,探究成都童谣融入当地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教育价值。

(一)设计思路

《青羊宫》是成都本土特色童谣之一,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贴近生活,又极具表现力,符合幼儿的兴趣特征。在此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引入音乐、表演、朗诵三门艺术形式,使幼儿在学会念读童谣的基础上,亲身感受、体验成都当地文化魅力。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成都著名景点——青羊宫

2.通过表演活动感受青羊宫的热闹并以四川话诵读童谣

3.讨论、分享各种成都小吃,感受成都美食文化

(三)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打击乐器——鼓、青羊宫和成都小吃图案卡片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向幼儿提出是否知道成都有一个叫青羊宫的景点。这个问题从幼儿所熟悉或是听说过的地名出发,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会得到“知道”、“我还去过呢”、“没去过”等回答,并提议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所有小朋友一起去一趟青羊宫。这样就为下一步的表演活动奠定基础。

2.情景表演活动

在黑板上贴出青羊宫的图片,告诉幼儿这就是青羊宫的大门,并对青羊宫的情况做简短的介绍:“青羊宫在我们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的一环路上,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羊宫内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和资料,所以小朋友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要好好爱护里面所有的建筑和文物哦。”

接下来由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选择两位小朋友扮演卖小吃的人,并让他们用四川话叫卖:“糖油果子咯!”、“三大炮!”。选择三位小朋友扮演一家三口去青羊宫赶庙会,买小吃。让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假装包包丢了,并气得双脚跳。

这样的情景表演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展现了自己的个性,锻炼了其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由于此活动过程大致还原了童谣所表达的内容,使得幼儿在“好玩”、“好看”的情境中,内心已经对所学童谣有了一定的了解,为童谣教学的顺利展开做了铺垫。

3.了解成都美食文化

教师带领所有幼儿向刚刚表演的几位小朋友表示称赞后,出示在表演中出现的小吃——“糖油果子”和“三大炮”的图片,形象而具体。幼儿认识之后,教师对糖油果子和三大炮做一个简短的介绍:“糖油果子和三大炮都是我们成都的特色小吃,其中三大炮呢主要由糯米制成,在抛扔糯米团子的时候会发出当、当、当的响声,所以称它为三大炮。”

接下来,教师要求幼儿分享自己所吃过的成都小吃,并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作出小结:“我们的家乡成都有很多很多特色小吃,味道也特别好,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人们又把成都称为美食之都。小朋友们要经常把成都的美食和好玩的旅游景点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好不好?”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幼儿认识和了解了成都的美食文化。也许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有这样的意识:原来美食也有文化,好吃的小吃也是属于成都的特色之一。

4.童谣教学

教师向幼儿表明,把上课开始时的表演活动编成了一首小童谣,暗示幼儿这首童谣与表演内容有关联。教师边表演边用普通话诵读童谣,帮助幼儿回忆起表演内容,有助于接下来的童谣教学。第一次示范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童谣里熟悉的词汇,这样就将童谣与之前的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告知这首童谣名字就叫《青羊宫》,让幼儿加深对童谣的记忆。

第二次示范要求幼儿尽量跟着老师边说边表演,并结合图片对幼儿进行提示。重复三遍后,幼儿已经基本掌握《青羊宫》的歌词与节奏。

接下来教师要求幼儿一起用熟悉的四川方言表演童谣《青羊宫》,重复两遍后,说明理由:“四川话是我们最熟悉的语言,是本地人的母语。小朋友们学习的童谣都是要用属于我们的语言念读,这样才是真正的成都童谣。”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童谣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加深幼儿对童谣内容、节奏的记忆,最后带入四川方言,让幼儿认识到母语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应用。

5.拓展:用打击乐为童谣伴奏

教师利用打击乐器——鼓进行第一次示范:边以四川方言念成都童谣《青羊宫》,边随着慢速鼓点为童谣伴奏。第二次便要求幼儿以较慢的速度进行跟读,重复几次后,幼儿已经熟悉这样的方式。接下来教师告知学生自己跟着鼓点念童谣,并逐渐加快鼓点。最后,由幼儿选择出一个最适合此童谣的节奏,边念读边表演,结束本课程。

加入打击乐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体会不同速度带给童谣的不同情绪,增强幼儿对童谣的音乐表现力。

6.课例总结

这篇课例在四川音乐学院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应用基本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十分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情景表演时、分享成都特色小吃时和以四川方言学习童谣的时候,幼儿积极性高、气氛活跃。这些表现说明,幼儿对成都文化十分亲近,在艺术教育中以成都童谣为素材感受并热爱本土文化魅力是可行的。

幼儿的艺术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生长在成都这个文化大熔炉的幼儿来说,了解、感知成都本土文化应成为其艺术教育中的必要环节。而成都童谣作为一种极具趣味和本土气息的语言形式,不仅有着童谣教学的基本功能,更以短小、通俗的字句道出了成都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对于当地的幼儿艺术教育来说,成都童谣是十分有利的教育素材。并且经过多次课例的实践应用发现,成都童谣的教学加深了幼儿对成都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乡音乡韵,对于推动成都文化的传播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超声滚压处理提高30CrNiMo8钢疲劳性能可行性的研究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预见“小盒子空间”与其可行性的探讨
我国批准2005年海牙公约可行性问题的思考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