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心理课堂的不足与改进

2017-11-10林明珠

南北桥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趣味性

林明珠

【摘 要】相对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学科,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发展比较滞后,亟待完善。本篇文章就针对如何完善与改进小学心理课堂阐述笔者的几点思考成果。

【关键词】小学心理 趣味性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8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曾经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是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是,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实际发展水平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与弊端。古语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毕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对其事业与生活幸福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探明当前发展的不足并且寻求改进之道是非常重要的。

一、不足之处

(一)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足

其实,当前小学心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但是,本身饶有趣味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往往又变成了一个个不那么有趣的知识点或者说学习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很难真正高涨起来,学生不积极,我们教学的效果又怎么会理想呢。所以,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足是一个首要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欠缺

在当前的中小学中,专职的心理教师少之又少,很多教师都是在没有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去教授这门课程。而这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缺乏变化。很多教师往往就是照本宣科,讲知识、划重点。其实,小学心理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门课程的根本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建立起坚强的意志等。因此,其实心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非常多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感受不到心理课的独特性与趣味性,学习的效果怎么可能理想呢。

(三)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亟待拓宽

学生的识字能力、算数水平等都是可以在学校进行提升的,这个过程基本依赖于学校教育。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则不是学校可以单方面决定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一些心理问题出现可能性大的学生,比如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学校教育再完善,缺乏了家庭的合力,要想帮助孩子完全夯实心理健康也是不成的。但是,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懂得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互动、及时的沟通的老师数量着实不多。换句话说,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是亟待拓宽的,如果不能在这一方面做出实质性的突破,那么我们讲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二、改进之道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当前流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心理教材,其本身的内容对小学生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关键是教师要将其中的趣味性通过讲述表达出来,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快乐。比如说,在讲解与学生自信心有关的一课时,教师就完全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同学进行联系,学习到的是身边人身边事,学生自然兴趣大增。再比如说,在讲解某一知识点的时候,增加一些课外的事例、故事、谜语等,都是非常可行的。总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足了、吸引力强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不会差,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更加流畅。

(二)尝试变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很多学科中都存在的问题,小学心理这门课也不例外,模式的单一直接导向学生学习态度的低迷,所以想方设法变换教学方法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小学心理这门课因为指向性的外延很广,使得很多教学方法和模式都非常适合这门课。比如说,在讲解合作力量大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通过合作达成某个目标的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其他人的支持或者是信任,比单纯从教师那里获得语言的知识点要好得多。再比如说,讲到情绪调整的篇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短片就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总之,适合于小学心里课堂的游戏和活动是非常多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方法多了、教学模式变换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节心理课都是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的,学生就会从内心期待着每一次的心理课,并最终爱上这门课。那么,我们课堂现存的困境自然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不断深化家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学校单一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如果可以与学生家长就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形成合力,那么就会形成“1+1>2”的局面。那么,究竟怎样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家长真正重视起这门学科,真正关注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依然有不少的家长还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关心非常少。因此,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举例等方式,让家长重视这一问题是一个大前提。其次,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到位的沟通。比如说,针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教师无法与家长面对面,那么就要借助电话、微信、QQ等现代手段,在合适的时候与家长取得联系。尤其是学生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时,要适当增加沟通的次数与时长。再次,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自己沟通时的用语与态度。比如说,当学生由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学校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教师要巧妙地与家长沟通,要避免过于强硬的语气或者是批评式的态度,以免沟通不成产生误解。要让家长明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有更好地发展和更美好的未来。

三、结束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因此,改变现状,谋求学科的深化、优化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只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借助社会各种合力,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未来与幸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怎样更懂我[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3]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郑硕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5]丁园园,姚本先.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浅析趣味性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