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017-11-10肖华琼谢君东
肖华琼++谢君东
【摘 要】高中数学一直是令许多学生头疼的科目,本文就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总结从初高中的过渡、学生自身的学习问题等方面对影响成绩的原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结合自身平时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观察,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及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成绩 原因 学习状态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46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同时高中数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一直受所有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是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由于其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太好,基础又差,所以很多同学很早就选择了放弃,但是从同学们的内心来讲,还是有不少同学想努力,尽量能够有所提升。鉴于这种现象,自己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直在寻找问题,也试图帮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渡
从初中升入高中,高中数学又会用到初中所学几乎是所有知识,但又是一种零散的使用,系统性、连贯性很差,导致很多同学,甚至是初中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都难以胜任高中数学;另外,不同的学段,由于学生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的变化,高中课本编排内容以及所需学习观念也需转变,包括初、高中的学习环境也不同,这使得同学们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适应也较为困难。主要表现为:老师角色的转变,高中老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性思维,尤其对于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又贫乏的地区,实际上到高中老师才学会适当的放手,给同学们自主的学习空间。
二、不主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老师惯性运转,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且记笔记的方法都有很大问题,最终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那就更别说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解答过程,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學不得法
高中学段有太多同学困惑这样一个问题:我课上认真听,而且老师所讲内容都能听得懂,课本上的知识点,公式,概念也都记住了,课下在数学上也用了不少功夫,但是很奇怪,一做题,一上考场就很多都不会了。其实这就是同学们把学与用弄成了两张皮,他们只管学什么,而不管学了的东西怎么用,所以其实学习中需要同学们可以随时让自己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来想问题,让知识点和考点有效结合。
作为高中生,想学还不行,我们要将想学转化为会学,更要结合自身情况,找到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及其对学生的观察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琢,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学习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二)坚持不懈,防止急躁
由于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中的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