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2017-11-10翟治国周晓天叶丽周福红
翟治国+周晓天+叶丽+周福红
摘 要:皖东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常常出现秋季持续阴雨,导致在田农作物病害加重、品质下降、不能及时分获。该研究分析了秋季阴雨对农作物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适应性集成防控技术,通过选用品种、适期播种、秸秆还田、肥水管理、合理栽培等技术措施,可以规避或减轻秋季连阴雨对农作物的危险,促进农业产业稳产增效。
关键词:秋季阴雨;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皖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116-03
安徽省皖东地区自然地理位置处在北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常常出现秋季连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甜叶菊、芝麻、绿豆等在田农作物病害加重,品质下降,不能及时收获,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危害。每年都有农户因为秋季连阴雨天气,损失较重。针对这种情况,明光市气象局和明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4年12月合作开展秋季连阴雨危害调查和农业适应性集成防控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结果和实践证明,可以通过选用品种、适期播种、秸秆覆盖还田、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合理栽培、科学田间管理来规避或减轻规避或减轻秋季连阴雨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稳产增效。
1 皖东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情况分析
1.1 皖东地区秋季出现连阴雨的原因 分析皖东地区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入秋以后,西风带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沿海无经向大槽建立,冷空气不易大举南下,同时亚洲中纬度环流平直,多短波槽活动,有利冷空气持续南下。副高势力持续偏强,脊线位置稳定偏北,副高脊线维持在23~28°N。由于副高持续偏北偏强,印缅槽加强,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长久维持和水汽通道畅通,副高西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向江淮流域一带输送,并和北方南下的小股冷空气交汇,形成一条稳定的东西向雨带。明光市在安徽省皖东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每年夏季高温过后,立秋至立冬常常会出现秋季连阴雨低温天气。
1.2 8—11月月降水量情况 根据明光基本观测站2007年8月1日至2017年9月31日气象监测结果,2007年至2017年,8—11月月降水量超过150mm的年份有10年,概率为90.9%;月降水量超过150mm的月份有13个月,概率为31.0%;月降水量超过200mm的月份有8个月,概率为19.0%。其中2007年8月降水量为233.3mm,9月降水量为216.0mm;2011年8月降水量为297.8mm,2012年8月降水量219.3mm,2014年8月降水量为239.5mm,2016年10月降水量为255.8mm,2017年8月降水量为243.4mm,2017年9月降水量为285.4mm(見图1)。
1.3 8—11月出现连阴雨情况 根据明光基本观测站2007年8月1日至2017年10月6日气象监测结果,2007年至2017年,8—11月每月降水日数超过15d的年份有6年,概率为54.5%;月降日数超过15d的月份有7个月,概率为16.7%(见图2)。2007—2017年8—11月,年年出现连续5d以上降水,概率为100%;出现连续5d以上降水的月份有16个月,概率为38.1%。8月出现出现连续5d以上降水的年份有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和2016年,概率为90.9%;9月出现出现连续5d以上降水的年份有2009、2010、2013、2014、2016、2017年,概率为54.5%;10月出现出现连续5d以上降水的年份有2016年,概率为10.0%;11月出现出现连续5d以上降水的年份有2011、2014、2015和2016年,概率为40.0%(见表1)。出现连阴雨10d以上5次,其中2009年8月出现18d连阴雨,2011年8月出现14d连阴雨,2014年8月出现13d连阴雨,2016年10月出现14d连阴雨,2017年8月底至9月初出现10d连阴雨,2017年9月底至10月初出现12d连阴雨。
1.4 8—11月低温出现情况 皖东地区每年7—8月高温过后,常常出现连阴雨,并伴随低温。根据明光基本观测站2007年8月1日至2017年10月6日气象监测结果,2007—2017年,秋分前出现持续3d以上低于20℃3次,出现年分概率为27.3%;寒露前日平均气温出现持续3d以上低于18℃3次,出现年分概率为27.3%;寒露前极端最低气温≤15℃7次,出现年分概率为63.6%(见表2)。2 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防控技术
2.1 连阴雨造成旱作渍害与防控 连阴雨造成旱作渍害。连阴雨天气,旱地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水分过多,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饱和区侵及根系密集层,使根系长期缺氧,造成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形成渍害。为了减轻渍害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控措施:一是三沟配套或起垄栽培,及时清沟沥水。甜叶菊、大豆、芝麻、绿豆等作物畦面宽度为2m,每30m一条横沟,做到墒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沟沟相通。玉米、花生起垄双行栽培,垄宽45cm。山芋起垄单行栽培,垄距90cm。二是雨停后,结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植株对渍害的抗性。
2.2 连阴雨造成不能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与对策 皖东地区每年8—9月,是秋收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草害易发生的时期。遇到连阴雨,有利于杂草生长,而且容易滋生病害。然而连阴雨天气又无法及时开展病虫草害化学防治。为了减轻连阴雨带来病虫草害的危害,要统筹安排农业生产。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防治病虫害次数;三是在降雨间歇期,应用无人机进行飞防,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四是重视芽前或播前封闭除草,干旱天气还要加大喷液量提高前期除草效果;五是后期连阴雨不能采取化学除草,必要时采取人工除草。endprint
2.3 低温阴雨对作物的影响与防控
2.3.1 低温阴雨对水稻的影响与防控 皖东地区秋季出现连阴雨,光照不足,气温降低,影响水稻灌浆。寒露风来临较早时,影响更严重。一般认为,秋分前日平均气温出现持续3d以上低于20℃,籼稻灌浆受到严重影响;寒露前日平均气温出现持续3d以上低于18℃,粳稻灌浆受到严重影响;寒露前出现极端低温低于15℃,不同品种的水稻灌浆受到影响。播种较迟的水稻在灌浆结实期遇到低温和连阴雨等因素影响,稻米结实率下降,千粒重下降,水稻的充实度不足[1],米粒残缺,整米率和出米率下降,麸白增加,白米粒增加,造成商品性下降。播期太迟的,甚至不能完好成熟。例如,明光市张八岭镇岭东村,2011年5月27日8hm2杂交稻工厂化育秧,6月18日机插秧,9月18日遇连续3d气温≤18℃低温,不能完好成熟,比正常减产48.6%。防控低温对水稻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择适宜品种和播种期。明光市杂交籼稻安全播种期为5月25日之前,粳稻安全播种期为6月25日。二是粳稻比杂交稻耐低温,可以通过水稻“籼改粳”,可规避秋季低温气候风险。三是基肥减少氮肥用量,后期结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根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植株对低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3.2 低温阴雨对玉米等作物的影响 皖东地区秋季出现连阴雨,光照不足,气温降低,也会影响玉米灌浆。玉米籽粒灌浆到成熟阶段的适宜日平均气温为20~25℃。玉米在灌浆期受低温危害,影响子粒灌浆,百粒重下降,引起产量降低。严重的低温危害使玉米雄花枯死,果穗上部叶片皱缩青枯,果穗秃顶增多[2]。
防控低溫对玉米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择耐低温、灌浆速度快、子粒脱干快的适宜品种。二是播种期不宜过迟,明光市夏玉米适播期为6月10日至7月30日[3]。秸秆直接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三是秸秆覆盖还田。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整株铺放在玉米行间地表,秸秆用量3000kg/hm2,伴随作物的生长和田间农事活动完成自然腐熟,腐解物可为当茬或后茬作物直接利用[4]。5cm地温可提高0.5~0.2℃,减少杂草40.6%~24.9%[5]。
2.4 连阴雨造成在田作物不能及时收获、小麦不能及时播种 皖东地区9—10月份连阴雨,会造成山芋、甜叶菊、花生、大豆、玉米不能及时收获。水稻、玉米出现穗芽,花生地里长芽。皖东地区10—11月份连阴雨,会造成小麦不能及时播种。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做好秋收秋种工作,一是利用履带式收获机抢抓晴雨间隙,加快成熟作物收获进度;二是充分发挥烘干设备的作用,防止收后霉变;三是在已收获的田块,开沟沥水,以便尽早播种;四是秋种应用配方肥料,选用良种,适当增加播量。
参考文献
[1]耿立清,王嘉宇,陈温福.孕穗-灌浆期低温对水稻粒重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2):131-134
[2]王国忠,周国富,彭忠华等.低温阴雨对贵州山区玉米抽穗灌浆期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5(04):43-44.
[3]赵允玲,周福红.应对气候变化的玉米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14):54-56.
[4]赵允玲,周福红.沿淮农作物秸秆还田形势、问题与应用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5(14):49-51.
[5]李红,周连第,张有山.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01):3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