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中数学几何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2017-11-10赵定佳
赵定佳
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是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必备技能。实践证明,将高中数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能够高中生灵活的学习数学,也能够更加轻巧的应用数学,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是如何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呢?
关键词:高中数;生活;情景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
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因而学生需要教师引领他们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秘.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掌握授课内容的指导路线.
其次,教师要注重调动课堂的气氛,把握课堂的大体节奏.
例如,在讲“函数”时,对于函数的形式“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如何更形象生动地讲述这三种函数形式的区别呢?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阐述这一问题,将x,y看成箭和靶子,一把箭同时射到多个靶子上,显然不可能;而一个箭对应一个靶子和多个箭射到一个靶子上都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形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抽象的函数概念,丰富教学的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创造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教师是敬而远之的长辈,这样的形象很难与学生更好地交流学习情况,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形象,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以微笑亲切的态度解答学生的疑问,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调节心理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水平.
2.适当借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环境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的难度也不断上升,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课堂使学生更容易学好数学呢?要从我们身边的事物入手,联系实际教学.
例如,在介绍几何图形时,教室角落的柱子可类比为四棱柱,粉笔可看做圆柱体,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找出生活中其他几何图形的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辅助学生学习,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应付式地学习、记忆,无法在学习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环境,实行民主化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有自我发挥的平台,鼓励他们踊跃发言.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数学
数学与实际生活相关,学生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发现数学,在实践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看到地球仪,我们可以想到球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它都是一个圆,通过实物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在实践中寻找数学.数学的运用在生活中無处不在,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探索数学
数学的教学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拼命做习题,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数学.对于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发现其中的原理.
3.学会创新,生活少不了创新
单一的思维模式只会抑制学生学习的发散思维能力,阻碍学生掌握新知识,因此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社会,电子产品是生活的必要工具,然而这些设备的发明,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数学.
四、情境创设的要求
(1)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由于师生在经验、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经常会导致双方在对客观世界和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判断以及观察问题的角度产生偏差,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偏差不仅不利于情境功能的发挥而且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造成一定的障碍。
(3)教学情境要符合教学目标。许多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存在着绝对化和形式化的倾向:为了创设情境,有的教师便不顾实际想办法捏造不符合常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忽视了教学目标与要求,缺乏目的性。不同的课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对于意义的理解、概念的建立我们的确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建构。
(4)教学情境应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要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五、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现象。要想实现生活化高中数学建模,教师需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作为数学建模的范例,借此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利用建模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至现实生活运用中,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生活化数学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能够有效调动其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可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新课导入:学校通知本周一上午九点,高一年段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集合作为一个常用的数学名词,生活范例能够让学生对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感兴趣,并不是个别对象,以此顺利引出新的数学概念――集合,即为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接着,教师可将生活范例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设计问题: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怎么分类?让他们得出集合概念的要点,且弄清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利用生活化集合模型使其亲身经历和体会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
总结: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来提高课堂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2]蒋夏军.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