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香菇生产独特性分析

2017-11-10李拴曹李存玲邬勃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0期
关键词:独特性分析

李拴曹+李存玲+邬勃

摘 要:商洛地处秦岭腹地,秦岭山脉的自然禀赋,赋予了商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色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商洛人民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和应用了商洛香菇 “百万袋”生产模式和“七统一分”组织管理方式,集成应用了先进栽培技术,创建了商洛香菇生产全程可追溯、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生产出菇形圆整、肉厚紧实、鲜香浓郁,嫩滑筋道等独具特色的商洛香菇,打造了“生态农产出商洛”形象,实现了商洛香菇及深加工产品漂洋过海的梦想,推进了商洛香菇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洛香菇;独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045-03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总面积19290hm2,辖1区6县,86个镇,12个办事处,总人口251.74万人。2016年生产总值699.3亿元,农村居民收入8358元。商洛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正在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1 商洛香菇生产现状

商洛物产丰富,商洛香菇生产、食用历史悠久。据相关资料记载,香菇生于栎类枯朽的树干上,分布于秦岭、巴山各地。20世纪70年代,商洛各地人工椴木栽培家生香菇相继成功,实现了商洛香菇由野生向家生的转变;1986年,依托“星火计划”,商洛大力示范推广香菇代料栽培技术;2011年全市推行食用菌“百万袋”生产模式和“七统一分”管理方式,促进了商洛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2016年,商洛香菇栽培规模达1.43亿袋,鲜菇总产15.1万t,实现产值11.48亿元,香菇产量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88%,商洛成为陕西香菇生产第一大市。

商洛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已经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会,全市获得无公害香菇生产产地认定33个、产品认证33个,建立香菇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购销大户1500多人;建成自动化菌包生产线71条、菌种生产厂66个、香菇深加工企业4个,研发香菇酱、香菇脆等系列产品11个,商洛香菇及深加工产品远销南方市场,出口韩国、日本等地。2014年被认定为特色农业“商洛八大件”之一。2016年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先后深入商南县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阳县高坝镇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视察香菇生产,对商洛香菇给予了很高的赞誉。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到“十三五”末,商洛香菇发展到2亿袋,年产鲜菇20.13万t,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2 商洛香菇生产优势

2.1 独特的生态环境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秦岭山脉的自然禀赋,使商洛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赋予了商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资源优势,绿色和生态是大自然对商洛的特别馈赠。商洛境内山峦叠障,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越。7县区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

2.1.1 气候四季分明 商洛处于南北气温0℃分界线和800mm降水线上,横跨长江、黄河2个流域,属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具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1℃,无霜期173~218d,年平均日照1874~2123h,年平均降雨量706.1~844.6mm,境内四季分明,适宜商洛香菇生产。

2.1.2 空气质量好 商洛自北向南,依次有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鹃岭、郧西大梁和新开岭6条主要山脉,山上林木茂密,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6.5%,加之全市工矿企业较少,防污治污力度大,2016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310d。

2.1.3 海拔高差大 商洛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最高点为柞水的牛背梁,海拔2802.1m,最低点为商南县的梳洗楼,海拔215.4m。较大的气候垂直变化,造就了商洛冬、夏菇周年栽培并存,一年四季鲜菇市场供应。

2.1.4 水质资源丰富 商洛境内大小河沟7.25万条,即每0.27hm2便拥有一条河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水系纵横交错,支流密布,为香菇生产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水质资源。生产注水使用溪流河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2.2 厚重的人为历史 商洛历史悠久,曾是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的地方。秦岭山区盛产食用菌,关于商洛香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秦末,为躲避秦始皇焚书坑儒,四皓隐居商山,日以菌类、野果为食,采芝疗饥,这菌类就是香菇,他们鹤发童颜,健步如飞,百岁而终。商洛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

2.3 独特的生产方式 商洛总结形成和应用于香菇生产实践的“百万袋”生产模式和“七统一分”的组织管理方式,提高了香菇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品质。

“百万袋”生产模式:2011年商洛市农业局组织调研后,提出并在全市推广香菇“百万袋”生产模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一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0户左右,每户种植不少于1万袋,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6万元。

“七统一分”的组织管理方式:每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生产方式组織生产,实行“七统一分”管理方式,即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产业化程度高,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

2.4 质量安全有保障 商洛一直在打造“生态农产出商洛”形象,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是全国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之一,2017年6月29日在北京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自授牌,成为商洛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商洛模式”,实现了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endprint

2.5 推行了标准化生产 制定了《商洛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商洛市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规范》《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加强了宣传和示范应用,推行了标准化生产。

2.6 首创了“借袋还菇”精准扶贫模式 2016年以来,商洛香菇产业发展与产业脱贫紧密连接,制定产业脱贫办法和扶持政策,加快贫困户脱贫。“借袋还菇”产业扶贫模式是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思路,由龙头企业负责从外地调运玉米芯、木屑,工厂化生产菌袋,标准化接种发菌后,按照每袋2.5元左右的成本价借给贫困户,收购香菇时,企业再按照协议价回收香菇进行精深加工,并回收废弃菌袋生产有机肥,期间政府给龙头企业一定的贴息补助。

3 品质特色

商洛香菇素有山珍之王的美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最佳营养保健食品。由于它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早已成为商洛最有名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3.1 外在感官特征 鲜菇:子实体单生、伞状,菇形圆整,菌肉厚而紧实;菌盖直径5~8cm,丰满肥厚,呈浅褐色,部分上布白色裂纹;菌柄中生至偏生,长3~6cm,粗0.5~1.5cm,淡白色;食之鲜香浓郁,滑嫩、细腻、鲜美。

干菇:菌盖肥厚、呈深褐色或栗色,略带光泽,部分上布菊花状白色裂纹,下缘微内卷,直径3~4cm;菌褶淡黄色、细密匀整;菌柄短小;食之香味浓厚、嫩滑筋道。

2017年7月11日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商洛香菇进行了品质鉴评,鉴评组专家一直认为:商洛香菇的外在感官特征是菇形圆整,菌盖褐色,或有裂纹,肉厚紧实;菌褶细密,菌柄短小;鲜香浓郁,嫩滑筋道,极具地方特色。

3.2 内在品质指标 商洛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糖等特点,富含铁、钙、磷等多种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D、B1、B2。据采样检测,商洛香菇(干菇)蛋白质含量≥21%,总糖含量≥35g/100g,纤维含量≥6.7%,脂肪≤3.5%。商洛香菇(干菇)蛋白质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13%,高出8个百分点。

4 集成应用先进栽培技术

多年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商洛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成熟,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4.1 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 商洛香菇代料栽培以本地丰富的阔叶树枝桠枝条、桑枝条、板栗苞、玉米芯、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主料,配以各种辅料,按一定的比例制成基质配方,再拌匀装袋而成,实现了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

4.2 引进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宜商洛香菇代料栽培的高产菌种 经过多年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908、9608、839、937等香菇新品种,普及率达95%以上;L808、武香一号等反季节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100%。商洛香菇选用菌丝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无杂菌、无虫害的优质菌种进行生产。冬菇选用中低温型品种,以908、9608等为主栽品种;夏菇选用中高温型品种,以L808、灵仙一号等为骨干品种。

4.3 探索了香菇基质配方 以农林废弃物、麸皮为主料,配方一是木屑78%、麸皮20%、石膏1%、石灰1%;配方二是木屑49%、玉米芯或栗苞30%、麸皮20%、石膏1%;配方三是木屑77.7%、麸皮20%、石膏2%、磷酸二氢钾0.3%。

4.4 栽培方式创新 实行立体、层架式栽培,栽培季节由传统的季节性栽培转向周年栽培,生产方式已由分散的家庭经营转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向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香菇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4.5 集成技术应用 强化食用菌节本增效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集成推广了“优良菌种、免割保水膜、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自动化菌包生产、规范化出菇管理”5项核心技术和“七统一分”的“百万袋”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香菇免割袋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

4.6 病虫害绿色防治 商洛境内空气质量好,冬夏菇制袋、接种、养菌期气温较低,不利于病菌侵染;出菇过程管理科学规范,采用了加两层遮阳网、通风等环境调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偶有病虫害发生,使用农业部允许食用菌生产使用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发生绿霉病等,采用烟熏剂,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障了香菇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无害化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病虫危害率控制在5%以内。

5 冬夏菇栽培技术差异

5.1 栽培區域不同 冬菇(顺季节)栽培模式,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夏菇(反季节)栽培模式,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

5.2 制袋出菇时间不同 冬菇2-4月生产制袋,秋、冬、春出菇;夏菇10—11月生产制袋,次年6—9月出菇。

5.3 选用主栽品种不同 冬菇选用中低温型品种,以908、9608等为主栽品种;夏菇选用中高温型品种,以L808、灵仙一号等为骨干品种。

5.4 栽培设施不同 冬菇为钢架大棚、层架立体栽培;夏菇为钢管中拱棚、地摆式栽培。

5.5 选用塑料袋大小不同 冬菇选用18cm×60cm×0.05cm的聚乙烯塑料折角袋,其容量大、装入基质多,提供养分时间长、生物转化率高、保水保湿能力强;夏菇选用17cm×58cm×0.05cm的聚乙烯塑料折角袋,其出菇时间稍短、所需养分较冬菇少,故袋子规格较冬菇小。

参考文献

[1]曹建刚,党芳志,王玲.适宜商洛地区栽培香菇品种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4(5):162-163.

[2]王玲.推广循环模式促进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J].食用菌,2014(1):166-167.

[3]曹建刚,党芳志,王玲,等.香菇973菌株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3(4):170-171.

[4]曹建刚,王玲,李含毅.香菇添加剂对比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1(6):174-175.

[5]李含毅,党芳志,王玲,等.秦岭高海拔地区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食用菌,2005(4):178.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特性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