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
2017-11-10林凤
林凤
摘 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与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目前供给效率不高,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市场、私人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体系是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001-02
何谓农村公共品?目前,我国理论界大多这样认为,如陈燕锋从研究的区域范围方面认为,“农村公共品就是在农村区域范围内,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公共需求,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品或公共服务”[1]。笔者认为陈燕锋概括得很全面很好。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与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很大。近些年来,虽然国家下大力气加强财政支农,但资金在某些方面还是限制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且农村公共品市场化运作动力不够,还是出现了总量供给不足,结构有些失衡,效率不高,所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很好的选择就是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市场、私人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体系。
1 目前较单一的供给渠道造成供给的困境
近些年来,我国虽逐年增加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也落后于城市公共品的供给。在供给渠道上,因政府主宰着农村公共品的单一模式,则出现下面的困境:
1.1 负担沉重的政府供给 独自承担的政府因资源有限,再加上人们习惯于被动等待和接受政府来提供公共品的惯有思维,使得政府不可能完全供给农村、农业发展及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公共品,这种供求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诚然,政府供给具有规模大、类型多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主导变成主宰,垄断了其他供给主体的参与机会,没有竞争意识,直接影响供给效率。为优化资源配置,缓解政府压力,市场供给、私人和企业的自愿供给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与政府供给有机结合。
1.2 发挥失灵的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收费取得所需资金用以补偿成本支出,提供农村公共品,并从中赚取利润。但供给者对于排他性较弱的农村公共品,由于盈利难度很大,供给意愿不强。再加上由于不同的人对公共品的不同爱好、需求,而且不是所有公共品对每个人都是必需的,这样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供给就失灵了。如何利用市场的优势有效地提供农村公共品还需进一步探究,当然我在后面也有所赘述。
1.3 管理缺位的自愿供给主体 自愿供给主体主要指非营利组织和农民。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发展迅速,也大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而农村,由于基层政府和农民缺乏对该类组织的性质和功能的了解,再加上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相应资金和人才去组建、管理社会组织,所以社会非营利组织在广大农村都尚未建立起来,更谈不上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发挥作用了[2]。农民的自愿供给一般包括3种情况:一种是农民出于营利目的,自主生产农村公共品,并通过出售获取收入;另一种是农民自愿供给没有营利目的的农村公共品;第三种是部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供给某一公共品,共同受益。农民的这种自愿供给不仅可缓解政府供给的压力,还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但现实中,长期的“自上而下”的供给制度的存在,导致农民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再加上税费改革后的“一事一议”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预期效果根本得不到体现。
2 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供给格局
(美)安东尼.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说过,“政府的存在,就是通过提供途径实现各种不同利益,来创设和保护一个开放性的公共领域,从而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品”[3]。对于我国来说,农村幅员辽阔,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广大农民需求农村公共品的总量超大、层次不一,而政府有限的财政能力,农村公共品单一地依靠政府供给,必然导致效率不高。所以不论是从理论逻辑上,还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很好的选择就是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市场、私人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体系。
2.1 坚持政府主导农村公共品供给 无论过去和现在,无论哪个国家,政府一直都承担着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责任。最好地解决农村公共品的问题,就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政府在供给中的主体地位,但要注意以下3点:一是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力度要加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品,如大江大河、环境保护等建设,需要的资金大、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所以,只能由政府来主导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效,让农民最大程度的受益;二是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职责要明确。由于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事权没有清晰划分,应规定受益范围广,遍及全国的主供者是中央政府,受益范围是局部区域的主供者是当地的基层政府,供给的职责明确后,政府应尽其责,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三是农村公共品的筹资渠道要拓宽。由于目前在筹资渠道中政府仍處于垄断地位,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没有完全允许进行公共品的生产、开发和建设。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有力使用,政府应从竞争性领域坚决退出;(2)发挥好政府在债券、基金和彩票等方面的筹资功能。(3)积极申请利用,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外资金,从而使农村公共品的整体供给水平较大提高。
2.2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品的市场供给 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也同样存在于公共品领域,正因为市场具有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要做到有效地供给农村公共品,就要发挥市场的优势,由政府宏观引导,通过市场竞争,来弥补政府供给的缺陷。要发挥市场的优势要突出以下3点:(1)改革产权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好产权保障制度是做好市场提供公共品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因为市场提供公共品,也必须遵循市场的基本准则,市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再加上公共品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应将其商品化,明确其所有权,改革产权制度,确保企业和私人在投资以后利益不受伤害,提高投资的积极性。(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私人参与供给。为吸引参与如生态林建设等准公共品,政府可通过免税、贴息、财政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这样可增强企业和私人参与供给的热情,增大供给的总量,扩大供给的规模,同时可分担政府的供给压力。(3)破除市场准入体制壁垒,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由于市场准入体制壁垒阻碍着企业和个人进入公共品供给领域,除少数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公共品外,政府不应人为地设置准入限制,造成垄断,而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和私人投资,参与建设公共品,如市场能解决的且有盈利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就放手让市场去解决;市场解决不好的盈利较低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可制定优惠政策尽量让市场解决;市场能解决的没有盈利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可引入市场机制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4]当然市场也有失灵的状况,可通过制度的约束来监管市场,从而让市场有效地供给农村公共品。
2.3 积极发展农村公共品的自愿供给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除了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还应积极发展一种效率较高的自愿供给,因为自愿供给更体现农民的真实需求偏好,而且只需较低的监督成本。(1)促进发展非营利组织自愿供给。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发展较快,但仍然不成规模,制约了供给农村公共品的能力、范围,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非营利组织供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村民自治。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来发挥村级组织的供给作用,吸引在外经商、务工中表现突出的精英分子,参与部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第二,扶持农村中介组织。政府扶持、建设农村中介组织,可转交部分政府职能给中介组织,加强同他们的沟通、合作,并规范和监督中介组织的活动。(2)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供给。农村公共品具有的外部正效应,供给公共品可使农民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所以农民愿意参与此类公共品的供给,这不仅可缓解政府供给的压力,还聚集了农民闲散的资金,又没加重农民负担,自己就解决了如修建农村公路的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小型防洪灌溉排水的水利设施等规模小、耗资少,且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品供给,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解决了政府和市场供给的失灵。
参考文献
[1]陈燕锋.福建省农村公共服务的协同供给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2]田学斌、贾小枚.多数劣势与消费者代表集体行动的逻辑[J].南方经济,2004(1):69.
[3](美)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8.
[4]李尽法,许正中.中国财政提供农村社会性公共品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16-23.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