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10黄晓青梁一霞林丽霞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终末管理法病案

陈 丽,黄晓青,梁一霞,林丽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 丽,黄晓青,梁一霞,林丽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度的归档病案1000份,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病案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0份,对照组选择传统病案管理法,实验组则选择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对终末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案的终末质量甲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质量乙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病案终末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终末病案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是指由护士、医生或者其他工作人员,针对某一特定的程序或者诊断,在最合理的时间所实施的经最佳排序的对策[1]。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临床路径能让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降低,让其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让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进而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对医疗质量进行持续改进[2]。病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种类,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病案是指医务人员系统和客观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疗、护理和转归等情况的资料。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度的归档病案1000份,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病案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0份。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63例、237例;年龄为14~73岁,平均年龄为(53.1±10.5)岁;337例为手术患者,163例为非手术患者。实验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68例、232例;年龄为13~72岁,平均年龄为(53.7±10.1)岁;331例为手术患者,169例为非手术患者。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病案管理法:病案管理人员根据日常工作的习惯,凭借印象和记忆来管理归档病案,病案管理的流程一般为回收整理、装订编码、录入、质控、上架。实验组选择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具体的管理内容主要为:

①第1天由整理组对档案进行回收归档:整理组应定期到各个病房,对前一天的出院归档病案进行收集,归档病案的内容主要为护理记录、病案首页、辅助检查报告单、相关证明资料等,在路径表中详细标明相关资料,在对归档病案进行回收时,应由双人进行逐项核对,核对内容主要包括病案是否存在漏项、收费是否存在相应报告、医技检查有无医嘱等,核对完成后,病案负责人和病房负责人应在病案管理路径表上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应在病案将路径表粘贴好,让病案原始资料保证完整。

1.3 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本院的自身情况和《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2011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来对病案终末管理质量进行评分,评价内容主要为病案完整不存在漏项、手术操作和疾病分类编码的正确率、病案资料排序正确率、医技报告检查单完整性、装订正确率、上架正确率,总分为100分,分值大于90分则判断为甲级,分值为80~90分则判断为乙级,分值小于80分则判断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实验组病案的终末质量甲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质量乙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病案终末质量观察(n)

3 讨 论

在医院的终末病案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3]。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工作人员根据临床路径的相关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终末病案管理的过程进行控制,保证病案管理计划能有章可循,让终末病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显著提高,防止病案管理出现漏项、缺项和错项,让病案的终末质量得以保证。

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归档病案的回收实现规范化。在对归档病案进行回收时,按照路径表的相关内容来进行双人核对,在对病案进行归档时,应进行核对签名,如果存在问题则应和相关科室进行及时沟通,让临床科室和病案管理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修正,让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减少物力和人力的浪费[4]。除此之外采用双人核对,让明确责任,进而来及时和完整的回收病案。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细化每一个工作环节,同时保证每一环节有章可循,在完成每一路径后应进行签名确认,采用岗位责任制,让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显著提高,最终让终末病案质量显著提高[5]。采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手术编码和疾病分类实现标准化,明确责任,让工作人员能认真执行相关的编码步骤,保证编码正确,让其编码水平显著提高。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病案终末质控实现正规化。在发现问题后,通过路径表能对问题所在和责任人进行明确,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让质控人员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研究中,实验组病案的终末质量甲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质量乙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能让病案终末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张 燕.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管理的不足与对策(综述)[J].中国病案,2012,13(5):51-53.

[2] 庞 汾,周腾达.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科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2,13(5):49-51.

[3] 郑桂华,周旭文,郑烈辉,等.临床路径模式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196-198.

[4] 王 娜.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理医生,2016,22(10):243-244.

[5] 张俊全,苏红艳.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的相互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2):269-270.

R197.324

B

ISSN.2095-8803.2017.23.122.02

猜你喜欢

终末管理法病案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腓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