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
2017-11-10孙楠
孙 楠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
孙 楠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有效性。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治疗接受治疗的32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两组,单用组单纯实施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联用组接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4.1%,单用组治疗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用组治疗后血β-HCG值明显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式可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疗效佳。
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有效性
异位妊娠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腹痛、停经等症状,若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引发大出血,严重时死亡。本次研究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有效性,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32例异位妊娠患者,入院时间:2014年4月~2017年5月;科室:妇产科。根据用药方式分组,其中单用组15例,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平均年龄(25.9±3.8)岁,停经时间:4周~8周,平均停经(5.5±0.06)周。联用组17例,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平均年龄(25.6±2.5)岁,停经时间:5周~8周,平均停经(6.0±0.02)周。两组患者的停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药物治疗方法
单用组患者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应用甲氨蝶呤20mg,1次每日,给药方式:静脉注射,连续治疗5天。联用组应用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其中甲氨蝶呤给药方式为单次注射,剂量:50 mg/m2;米非司酮则每日口服25mg,分两次给药,连续用药3天。两组用药的接受后7天接受复查,如果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检测HCG水平下降水平不超过20%则还需要二次给药治疗。
1.3 疗效评估及观察指标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分析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种结果;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用药结束1周后患者的HCG指标降低幅度超过50%,表示治疗有效;而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迹象,其HCG水平未达标视为治疗无效。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一周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血β-HCG值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单用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联用组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2.2 血β-HCG值
治疗前单用组和联用组血β-H C G值分别为(492.61±356.28)U/L、(506.37±328.57)U/L,P>0.05;治疗后两组血β-HCG值均低于治疗前,依次为(320.82±200.84)U/L、(195.34±144.05)U/L,(t=8.4737、5.2782,P=0.000、0.000),并且联用组治疗后血β-HCG值明显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受精卵着床位置的偏差,其生长情况受到限制,临床上将此类情况确诊为异位妊娠。针对该症状,且是早期未破裂的异位妊娠,一般通过使用多种药物保守治疗[1]。本次研究中使用到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前者是治疗异位妊娠常用药物,通常海使用叶酸拮抗剂,并将之与二氢叶酸还原酸相互结合,对机体中的四氢叶酸的起到一个抑制作用,阻碍胚胎DNA合成。另外滋养细胞对甲氨蝶呤药物的敏感度高,有效亭子异位妊娠胚胎的发育。而后者药物属于孕酮类药物,对蜕膜细胞变性以及坏死有一个促进作用,还可抑制字样细胞增殖,加快滋养细胞的死亡。根据部分研究显示[2],将以上两种药物结合使用治疗异位妊娠,可从多方面阻碍胚胎发育,其疗效远远优于单用其中的一种药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用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联用组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中,明显得出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有效性。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与单用甲氨蝶呤疗效对比发现,联合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药物疗效更佳,改善血β-HCG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1] 葛如雪.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2):222-223.
[2] 代会波,刘玉华.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3570-3572.
R714.22
B
ISSN.2095-8803.2017.23.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