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7-11-10陈芳
陈 芳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药物分析·
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陈 芳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对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将76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前者给予硝苯地平口服治疗,后者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治疗妊高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显著。
妊高症;硫酸镁;硝苯地平;应用效果
妊高症患者的血压较正常状态出现大幅升高现象,同时多伴发蛋白尿症状,于发病初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控制病情、保证母婴健康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妊高症患者76例,将之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43例为初产妇,33例为经产妇;年龄23~40岁,平均(28.36±4.03)岁;孕期26~37周,平均(32.56±4.53)周;血压151-180/109-128 mmHg。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病情诊断标准[1],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另外,患有其他严重心肺或肾功能异常者均为在此研究之列。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10 mg;观察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首先取10~20 ml硫酸镁溶液混合于100 ml葡萄糖溶液中,并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之后取60 ml硫酸镁溶液至500 ml葡萄糖溶液中,在1~2 g/h的速度水平下行静脉滴注,其中所用硫酸镁和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分别为25%和5%,硫酸镁的日使用量维持在22~25 g[2]。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疗效
血压与尿蛋白水平下降至正常状态、各种临床表征皆消退者,即为显效;血压与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各种临床表征均显著改善者,即为有效;血压与尿蛋白水平未见下降、各种临床表征未见改善者,即为无效。其中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式为:(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3]。
1.3.2 并发症情况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n(%)]
2.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恶心,2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心跳加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恶心,1例发生心跳加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组间比较,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引发妊娠高血症的诱因涉及多个方面,诸如家族遗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日常生活习惯不当等均可致其发生[4],并且孕期在20周以上者为高发人群。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眼花、组织水肿、出现蛋白尿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抽搐、昏迷、胎儿死亡等,对母婴生命健康具有极大威胁。就目前而言,国内对妊高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以药物为主,其中硫酸镁就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该药物可使患者的血管得到有效扩张、降低子宫肌内压力、为宫内婴儿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促使胎儿正常发育[5]。另外,硫酸镁在发挥疗效的过程中,可使患者的颅内压显著下降,使其体循环过程得以有效改善,既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心肾等器官衰竭,又可明显改善其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本次研究以硝苯地平作为对照,对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析,结果显示,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综上可知,应用硫酸镁治疗妊高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显著。
[1] 乐 杰.妇产科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5.
[2] 朱 肖,蔡大芬,彭英,等.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8):165-166.
[3] 柳元莉.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225-226.
[4] 孙 莉.探讨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128.
[5] 邝智锐,劳锡杰.硝苯地平、酚妥拉明、硫酸镁联合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3):67.
R714.24+6
B
ISSN.2095-8803.2017.23.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