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2017-11-10李志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自控肝胆硬膜外

李志坚

(新疆省第二师焉耆医院普外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100)

肝胆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李志坚

(新疆省第二师焉耆医院普外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100)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肝胆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因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A组50例,B组50例,A组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行硬膜外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A组首次排气时间为(78.5±14.2)h,长于B组的(66.6±15.6)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48 h静息时、活动时及咳嗽时的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均能收获较佳的镇痛效果,但硬膜外镇痛更有益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肝胆手术;镇痛方式;胃肠动力

疼痛为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常见表现,有必要为患者进行镇痛处理。近年来,临床麻醉技术不断进步,镇痛泵应用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后镇痛能够减轻疼痛感,减少疼痛应激反应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便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但有学者认为[1],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会延迟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本文将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分成A组50例,B组50例。A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3~74岁,平均(48.2±2.5)岁,胆囊切除术20例,肝内胆管切开术18例,胆总管手术12例。B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3~75岁,平均(48.6±2.7)岁,胆囊切除术21例,肝内胆管切开术17例,胆总管手术12例。两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胃肠道手术史患者、肠道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患者、阿片类药物过敏史者、幽门梗阻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史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术前0.5h,为全部病例肌注0.1 g鲁米那+0.5 mg阿托品,全身麻醉。A组麻醉诱导前行下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以便行术后镇痛。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全部患者心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面罩吸氧3 min,应用2 μ/kg芬太尼、0.6~0.8 mg/kg罗库溴铵、1.5~2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后经口插入内径为7~7.5 mm的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治疗,潮气量以8~10 mL/kg为宜,呼吸频率以12次/min为宜,以静息复合分次追加罗库溴铵、芬太尼的方式维持麻醉。

1.2.2 镇痛方法

A组:行静脉自控镇痛,麻醉药物选择吗啡,单次给药剂量为1~2 mg,锁定时间为5 min;若患者疼痛不能缓解,可酌情增加给药剂量,控制最高剂量<4 mg。B组:行硬膜外持续镇痛,药物选择3 μ/mL芬太尼+0.1%布比卡因,控制输注速率在5~12 mL/h之间,后根据阻滞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对输注速率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48h静息、活动及咳嗽时的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11.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

A组首次排气时间为(78.5±14.2)h,长于B组的(66.6±15.6)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A组5078.5±14.2*101.6±29.6△B组5066.6±15.698.2±28.6 t值6.8153.125 P值<0.05>0.05

2.2 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A组术后恶心发生率为22.0%(11/50),高于B组的20.0%(10/5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比较

A组术后48 h静息时、活动时及咳嗽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7±0.4)分、(5.6±0.6)分、(5.3±0.7)分,与对照组的(3.8±0.3)分、(5.8±0.4)分、(5.6±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静息时(分)活动时(分)咳嗽时(分)A组503.7±0.4△5.6±0.6△5.3±0.7△B组503.8±0.35.8±0.45.6±0.6 t值1.0621.6253.488 P值>0.05>0.05>0.05

3 讨 论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经历的疼痛属中重度切口痛,此种疼痛感患者多不能耐受,临床常为患者做镇痛处理[2]。近年来,相关学者对疼痛机制、镇痛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得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术后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不同,对患者带来的预后影响也不一。目前,术后镇痛是否会延迟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以及不同镇痛方式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程度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式最常用的2种术后镇痛方法。临床研究指出[3],连续硬膜外镇痛用于肝胆手术患者,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有学者[4]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相比,舒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用药量减少50.0%,却仍能收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究其缘由,硬膜外给予局麻镇痛药物,可阻滞交感神经兴奋,并能扩张相应区域的胃肠道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继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阿片类药物为镇痛常用药物,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给药剂量直接影响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临床研究指出[5],阿片类药物能抑制消化液分泌,提升肠管平滑肌张力,减少肠管推进性蠕动,延迟排便感,最终延缓胃肠动力恢复。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镇痛中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剂量较少,因此硬膜外镇痛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首次排气时间长于B组(P<0.05),比较两组术后48h静息时、活动时及咳嗽时的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6],进一步表明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略优于硬膜外镇痛,但硬膜外镇痛更有益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硬膜外镇痛更有益于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1] 谭伶俐,李晶金,匡华勇.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2016,10(04):18-21.

[2] 宗 逵.不同方式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6,03(31):68-69.

[3] 胡超力,王 芬,周英杰,等.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2016,10(05):54-57.

[4] 张树卿.胃癌患者手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49):64-64.

[5] 刘 洁.分析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普外科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01(09):48-48.

[6] 程 剑,王进全.不同镇痛方式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术后免疫及炎性功能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2(05):131-133.

R614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37.02

李志坚,(1981),男,本科,籍贯,河南省许昌,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外科。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自控肝胆硬膜外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成功来自于自控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自控技术优化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