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官要有梦想,更要有智谋

2017-11-10许云辉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广阳南梁叛军

◎许云辉

做官要有梦想,更要有智谋

◎许云辉

于谨出身于北魏武将世家,喜欢钻研《孙子兵法》,对经史书籍也颇有涉猎,还有针对性地自学了几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被时人视为必定能辅助帝王建功立业的人才。于谨也自信满满,公开表示对州郡一级的官职不感兴趣,自己的人生梦想就是凭借满腹文韬武略位列三公,留名青史。理想很丰满,但通往理想殿堂的道路需要付出超人的毅力和才华。好在,于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523年,匈奴勾结柔然等部落,在北方六镇公开反叛并建立割据政权,多次大败朝廷军。国家危难关头,于谨毅然接受朝廷征召,从军北伐。他受命率2000名骑兵与柔然大军前后交战17次,运用机动多变的战术打得柔然大军心服口服,最后集体投诚。

又一次,于谨率小股骑兵出塞侦察敌情,恰好与另外一拨叛军狭路相逢。他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于是先沉着冷静地指挥部下分散开躲藏在草木丛生处,再故意派心腹牵着自己的马登上山顶挥舞令旗,让叛军误以为那名心腹就是自己。叛军认出于谨的马,企图活捉“于谨”。于谨将计就计,派心腹骑上那匹马冲出敌阵。敌军被引开后,于谨趁机率领其余人马从背后追杀敌军,最终反败为胜。

事情传到朝廷后,大家无不对于谨竖起大拇指,负责此次平叛的广阳王十分赏识于谨,将其征召为随军参谋。之后,于谨多次为广阳王出谋划策,化解困局。

一次,广阳王与另一位将军兵分两路征讨叛军。那名将军出师不利,遭到叛军重兵围困而死。于谨得知噩耗,建议广阳王立刻将部队停在原地,以制定下一步计划。有个奸臣趁机在执政的胡太后面前挑拨离间,说:“广阳王突然徘徊不前,分明是坐观待变,图谋不轨。不过,最可恶的人是他身边的于谨。此人专门躲在幕后为广阳王出谋划策,应该尽早除去!”胡太后受到蒙蔽,下诏捉拿于谨。于谨闻讯,主动找到胡太后“投案自首”。面对胡太后怒气冲冲的审问,于谨有理有据地把中途驻军的原因解释得明明白白,不仅帮广阳王洗脱了罪名,他自己也安然回归军营,并凭借智勇双全的表现被胡太后直接提拔为副将。

但于谨觉得靠着一次次的你攻我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些部落的叛乱问题,必须有个长久之计。他经过苦思冥想,建议广阳王以政治攻心为上策,把军事镇压当作辅助手段。广阳王非常赞同,下令让于谨全权负责此事。紧接着,于谨自告奋勇去说服其他部落放下武器。他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凭借精通不同语言的优势,成功说服某酋长率三万多户人归附北魏。其他部落见状也纷纷前来归附,只剩下顽强的匈奴不肯归附。

于谨便制定出天衣无缝的诱敌之策,匈奴首领果然中计,遭到北魏伏兵的全线冲杀。于谨凭此战功再次受到嘉奖,完成了通往三公之位的第一步。

之后,于谨再接再厉,准备把驰骋疆场的本领转化为纵横政坛的能力,以完成出将入相的政治理想。而北魏国运衰微、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正好为他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此时的北魏经过尔朱氏叛乱早已元气大伤,实权落在两员大将高欢和宇文泰手里。高欢借剿灭尔朱氏的功劳,在朝中一手遮天,眼看着就要将北魏折腾亡了。于谨经过深思熟虑,建议宇文泰先占据并经营好“西有巴蜀之饶,北有羊马之利”的关西地区,为北魏可能的迁都做好准备。宇文泰欣然接受,到关西闯出了一片天。之后,于谨又成功说动孝武帝脱离高欢的控制,迁都长安,投靠宇文泰。孝武帝西迁后,北魏分成了以宇文泰掌权的西魏和以高欢执政的东魏。之后,于谨追随宇文泰讨伐东魏,成为西魏的擎天柱。

东魏大将侯景打算归附西魏,请求西魏朝廷出兵接应。于谨在讨论会上劝阻宇文泰说:“侯景归附之事难辨真假,不如先许他高官厚礼,看他下一步反应再决定是否派兵接应。”果然,侯景见西魏不能满足自己的胃口,又投奔了南梁,后来在南梁制造出长达四年的“侯景之乱”,直接把南梁拉进了败落的深渊—若不是于谨及时阻止,侯景之乱很可能就会在西魏上演。

南朝梁元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侯景之乱,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即位。而这也为于谨大展拳脚提供了时机。公元554年,于谨受命南征江陵。他准确预测到梁元帝会采取守城之策,于是率部围困江陵十几天,终于俘获梁元帝及其臣民十几万人,亲手埋葬了南梁。

可贵的是,于谨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把从南梁缴获的无数奇珍异宝全部上缴朝廷,并坚决拒绝宇文泰给予他的丰厚奖赏,其美名传遍天下。

作为成熟的政治家,于谨深知灭南梁的奇功虽然使自己朝着三公之位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但因为自己久握兵权“望隆位重”,所以必须提防鸟尽弓藏的悲剧。于是,他急流勇退,向宇文泰交出“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恳请解甲归田。宇文泰正需要于谨辅佐自己,当然不会放手,反而把他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到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考验于谨的时刻到了:宇文泰临终前把年幼的儿子宇文觉托付给了威望不足的侄子宇文护,结果导致朝臣人心不齐,乱成了一锅粥。

危难时刻,于谨力挽狂澜,召集众臣,重申宇文泰的遗嘱,语重心长地劝导朝臣:“宇文护既然接受了丞相的临终委托,理应掌管军国大事!大家还是各司其职,不要再闹了!”说到此处,于谨一反往日的谦和,变得声色俱厉,震慑得众人面面相觑。于谨又趁机跪拜宇文护,请他遵照宇文泰的遗嘱统领军国大事,众臣见状,也只得随着于谨跪拜宇文护。

次年,宇文护顺利威逼西魏恭帝禅让,建立北周,拥立年仅15岁的宇文觉为北周首任皇帝,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于谨由此升任太傅,他年轻时位列三公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于谨成为三公后,依然在朝廷忠心耿耿地履行职责,深受北周历代皇帝重用。有一年,西北某少数民族侵犯北周重镇凉州(今属甘肃武威),于谨被任命为远征军总参谋长。64岁的他宝刀未老,遥控指挥远征军大破敌军,“振旅而还”。宇文护东征北齐,坚持请已经老弱多病的于谨随军担任总参谋长。于谨也秉承老骥伏枥的精神,一路指导宇文护如何排兵布阵,为东征军避免了许多损失。所以,尽管东征军最终无功而返,于谨依然受到北周第三任皇帝周武帝的特别褒奖。

后来,随着权势的增强,宇文护变得飞扬跋扈,甚至动了要废掉周武帝的念头。于谨此时也对北周走马灯般的权力转换心灰意冷,于公元562年以年老为由上表辞官。周武帝舍不得放人,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为表示尊老敬贤之意,周武帝赐予于谨延年杖,特意为他举行“乞言”仪式(古代帝王公开向德高望重的老人求教的隆重仪式),虚心向他请教治国方略。于谨在仪式上谏言周武帝要虚心纳谏、坚守忠信,周武帝都一一采纳。

眼看周武帝不肯放自己告老回乡,于谨为了远离政治漩涡,主动要求出京任职。公元568年,于谨病逝于雍州刺史任上,享年75岁。他的后事办得非常风光:周武帝亲临葬礼,王公主持丧葬,“及葬,王公以下,咸送郊外”,他的牌位被配享于三公庙庭。于谨不仅圆了位居三公的梦想,后来还被唐宋分别追封为古代64和72员名将之一。

纵观于谨的一生,他凭借出类拔萃的军政才能成为朝廷军国大事的决断者,位极人臣,完美诠释了“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含义。然而,仔细考量于谨的人生轨迹会发现,他的成功秘诀不在于他的梦想有多高远,而在于他为人为官非常“有智谋”。

他深谙“满盈为戒”之理,别人得势后,上朝时都是前呼后拥,他位列三公后也只带两三名侍卫悄然出行。他随时以自身经验提醒晚辈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恬静谦退,低调做人。因此,于谨虽位高权重,却始终没有遭到君王的猜忌和同僚诋毁,被史书誉为“善始令终,人臣楷式”。他不仅在险恶的政坛寿终正寝,还造福后代,使“子孙繁衍,皆至显达”,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玩味的人生智慧。

编 辑/夏 涵

猜你喜欢

广阳南梁叛军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南梁精神永传唱
Tensile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 Film Twisted Yarn with Adjustable Diameter
广阳岛 往事与未来
罗培兰回忆习仲勋在陕甘边根据地
广阳路上(组诗)
——走进广阳采风侧记
“故事大王”的申遗路
中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