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2017-11-09林伟新
林伟新
摘 要: 湿地松是优良的用材和采脂树种,其栽培技术是众多林业从业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详细探讨了如何使湿地松能够快速生长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湿地松人工林的栽培、示范和推广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湿地松;栽培技术;探讨
湿地松是一种从美国引进的外来松,因为原产地是在美国的东南部,因此,美国又把它和火炬松、长叶松、晚松等一起统称为南方松。湿地松,生长快,材质好,松脂产量高,是南方各省用材林主要造林树种,可用作制浆、造纸、建筑、家具、装修等。相关工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松脂是除木材以外的又一主要经济收益来源。湿地松可保持水土,起到绿化作用,还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应加强其育苗栽培技术的研究。
一、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是树木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林高产、高效、优质的重要条件。关键要掌握树木良种壮苗的培育技术。
1.选择良种。从有林木种子经营营业执照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新鲜饱满的种子,最好选择从美国进口的良种。
2.培育壮苗
(1)浸种消毒。将种子淘净、晾干,浸入0.3%硫酸铜溶液中消毒30min,用清水冲洗后,置于40℃温水浸泡24h,晾干后播入温床。
(2) 做床。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靠近移芽圃地处做床,床净宽、长度分别为1m、≤10m,南、北墙高度分别为30~35、50~55cm;温床底部铺一层砖,以利于排水和防止老鼠、蚯蚓等危害;温床内下层铺粗沙,上层再铺过筛的细沙,厚度分别为5、10~15cm,沙子要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用0.3%硫酸铜溶液消毒;沙床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3) 春播育苗。春播育苗于上一年12月下旬至当年1月上旬播种,培育芽苗,1月中旬至下旬移栽上袋,3月下旬出圃造林,苗龄约90d。按照0.25kg/m2的播种量将种子均匀洒在温床上,再洒上经过消毒的细沙,厚度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盖沙后用喷雾器喷透水盖上薄膜。注意控制温床温度在25~30℃之间,保持湿度,温度高时揭开薄膜通风降温并及时浇水。
(4)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配方为:黄心土48%、松林土(菌根土)20%、火烧土30%、过磷酸钙2%。在移苗前5d左右,喷洒0.5%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并及时覆膜消毒,移苗前1d揭开薄膜,无气味后可拌匀装袋(袋侧有细孔数个)使用。
(5)建育苗圃地。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靠近造林地、便于管理的地方。选好圃地后,把地耙平,进行土壤消毒,做到地平、土碎、无草根、无石块,然后做平床。边装营养袋边摆床,袋要装满、压紧,摆袋时要摆正、排列整齐,袋口要平整,用细土填上袋间缝隙,培好床边,使床底高于沟底,以防积水。
(6)移芽。移芽要在种子发芽后种壳将要脱落、侧根尚未形成时进行,提前1d揭开薄膜炼苗。移苗时先将脱壳的芽苗轻轻拔起,放在装有清水的碗内,随起随栽。用长15cm、宽2cm左右的木签在营养袋内插出比芽苗根稍长的洞眼,然后将芽苗小心插入洞中,使土与芽苗根紧密接触。栽植时要达到根舒、苗正、挤紧,栽后浇足定根水。
(7)苗期管理。苗期注意水肥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当发现土壤泛白时及时浇水,浇水宜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每周除草1次,保证苗床无杂草,除草后及时洒水,使拔草时松动的苗木压得坚实。每15d左右追肥1次,可喷施0.1%尿素水溶液,施肥后及时喷清水清洗苗木,防止烧苗。分次做好间苗工作,并定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黄化病等。
二、适地适树
根据湿地松的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湿地松为喜光、不耐阴的强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喜湿不耐渍,需充足的光照条件。因此,造林地宜选择低山丘陵区山体中下部、坡度小于20°、坡向为全坡向、土层较深厚(不低于50cm)、土壤排水良好、肥力中等、0~40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的pH值在4~6之间的地块。
三、细致整地
在不同的立地上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海丰县在湿地松适生区大多为中低立地条件(立地指数为12~16),14及以下指数级的立地条件营造湿地松林时,全面清理地被物后,顺等高线带状整地,带宽80cm,带深60cm,带与带间距220cm,在整地带上按照200cm的间距挖30cm×30cm×30cm的定植穴;16指数级及以上的地块对林地进行清理后,直接挖穴造林,穴规格为60cm×60cm×40cm,定植穴按照200cm×300cm的规格配置。整地宜在冬季进行,挖好定植穴后,经过一段时间风化,再回填土,注意将表土回填至定植穴底部。
四、精心栽植
(1)造林时间。海丰县大多采用春播育容器苗,苗木3月下旬可以出圃造林,这时候正值清明时节,正是容器苗造林的最佳时间,宜选择雨后阴天或无风雨前晴天定植。
(2) 苗木选择。选择苗高15~20cm、生长旺盛、有少量根系伸出容器外的无机械损伤的苗木,先移苗、炼苗,出圃前淋透水,然后上山造林。苗木運输时,要将苗木装箱排紧,保持适当的干湿度,及时将出圃的苗木运到造林地块栽植。确保苗高及地径不达标的等外苗决不上山造林。
(3)造林方法。容器苗栽植时要用手紧握容器苗根团1~2次,保持根系抱团,再完全剥除容器袋后,将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将苗木周围泥土分层压实,盖上松土,保证栽植深度比苗木入土深度高2cm以上,压实,成馒头状。
五、抚育管理
(1)中耕除草。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容器苗造林时苗木较小,抚育不及时苗木易被笆茅、杂灌覆盖致死。造林后连续3年,需每年5月、9月各抚育1次,植株周围1米范围内,铲除杂草,割除杂灌。
(2) 水分管理。湿地松喜湿不耐渍,要求土壤排水性良好。在坡地抚育要沿等高线两边扩穴,外缘筑成土埂,以利于蓄水。平地应在行与行之间开设排水沟,以方便雨季排水。一般7—8月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抗旱。endprint
(3)合理施肥。海丰县土壤普遍缺氮,施肥时要选择氮素偏多、磷钾含量均衡的复合肥,于3—4月沿树冠滴水线外侧,在树干上坡方向挖半环行沟,沟深、宽均为30cm,放入肥料后,填表土至沟深1/2处,将表土与肥料拌匀,再覆表土填平即可。施肥量以300kg/hm2为宜。
(4)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马尾松毛虫、松梢螟等。防治方法:①马尾松毛虫。一是营造混交林,改变林相,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存的条件;二是采取以生物控制为中心,大面积长期应用白僵菌控制,充分发挥白僵菌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三是招引益鸟,保护天敌,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四是每年春节前后,喷杀越冬虫代,减少虫源,或虫害出现时,用敌杀死、10%氯氰菊酯、灭幼脲3号、敌百虫等粉剂或水剂喷杀。②松梢螟。松梢螟多发生于二至五年生湿地松幼林,属蛀干性害虫,生活史不整齐。一经发现,要及时剪去发病梢,并集中焚烧。
主要病害有松梢枯病、松针褐斑病。防治方法:①松梢枯病。多发生在幼林期,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将感病针叶、枝条清除烧毁,必要时可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化学药剂防治。②松针褐斑病。可在4—6月、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感病松林每隔15d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防。
(5)抚育间伐。抚育间伐的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劣留优、去密留疏、照顾均匀”。间伐前,通过每木调查(主要测量胸径和树高)确定优势木、平均木和劣势木。间伐时,砍去病虫害严重、多梢、断梢、严重弯曲木,其次砍去生长量远低于平均木的树木,按间伐的强度、时间的要求进行间伐,不能任意加大间伐强度。湿地松丰产林不宜采用隔行、隔株或梅花形間伐。
海丰县大多为中低等立地条件(12~16指数级),初植密度为1650株/hm2。培育纸浆林的林分可以不进行抚育间伐,轮伐期为12~16年。培育建筑用材的林分在十年生时实施一次间伐,强度为40%,轮伐期为20~23年。培育纸浆采脂两用林,十年生时第1次间伐,强度为30%;十五年生时第2次间伐,强度20%,轮伐期25~27年。
六、 利用
1.采脂。培育采脂的林分应在第2次抚育间伐后进行,采脂起始年限为16年,开始采脂的林木胸径要大于20cm,连续采脂直至主伐。
2.主伐。以提供纸浆、建筑原料和纸浆采脂两用林为培育目的的林分,应依据以材种工艺成熟、造纸工艺成熟和建筑用材要求为基线,综合考虑其主伐年龄,按照林分采伐时所提供的木材质量、造纸工艺需求、建筑工业需求和获得的经济效益,湿地松纸浆材林、建筑材林、纸浆采脂两用林的主伐年龄分别为12~16年、20~23年、25~27年。
七、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松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树种,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经过多年的栽培后,可采集松脂又可当造纸、建筑的原料使用,还是园林造景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由此可见其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湿地松的栽培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要从良种壮苗、适地适树、细致整地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其栽培技术的探讨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绿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桂胜. 湿地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 安徽林业科技, 2005(2):32-32.
[2]赖永泰. 湿地松速生、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探析[J]. 绿色科技, 2016(19):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