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路径
2017-11-09黄佳
黄佳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动漫IP”凤生水起,在改变动漫就业创业环境的同时,也推动着动漫教育改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原创“动漫IP”培育、拓展、开发,既涉及到艺术学领域多个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互通互补,又包含了校企之间的深度互动,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动漫IP” 动画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业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也改变了艺术设计的观念,“动漫IP”概念由此产生。“动漫IP”是指动漫版权,它是由动漫衍生而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品牌形象的知识产权。通过这种“动漫IP”的授权或贩卖——例如产品贴标、出版、发售改编等版权买卖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盈利。“动漫IP”从2014年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短短三年,已经风生水起,延伸至出版、影视、动漫和游戏等多个领域,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互联网+”视角下当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现状
互联网改变了用户的娱乐习惯,将用户的娱乐时间“碎片化”,同时改变了作品的创作要求而更关注用户需求与效率。这种变化给高校提供了一个切人口,高校可以加强与动漫产业的互动融合、专注于内容提供,利用自媒体与社交平台把原创作品推向互联网。但是,面对“互联网+”,高校动画专业要培育原创IP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聚焦于单项,缺乏整体规划和衍生开发。目前,高校的作品创作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完成,这使得作品有着明显的课程作业特征而艺术性不强。尽管也有少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于教学之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但往往并未按照市场需求和思路来进行创作,限制了作品的开发空间。此外,虽然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却因缺乏系统的策划安排,使得作品难以获得公众的关注。
2、产业链缺失,动漫产品市场推广渠道不畅。不同于企业,高校对作品的开发、推广、发行缺少主观的欲望和动力,其鼓励开展原创实践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次,高校缺少专业的推广团队,更多时候是利用自己的官网发布消息或者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帖,效率低下。因此,许多优秀的作品难以走向市场,更无法转化成为“动漫IP”。
3、忽略产品管理,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版权是原创IP培育的首要条件。但是高校许多优秀的作品往往是校企联合开发,甚至是多方参与,造成作品的版权归属权不清,从而给作品推广和后续开发造成困扰。此外,创作实践中还要杜绝学生的抄袭剽窃行为,同时将好创意纳入原创设计作品版权保护计划,为艺术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版权意识。
二、原创“动漫IP”培育与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1、原创“动漫IP”的发展及优势。原创“动漫IP”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新兴动力,而促进动漫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则将会给动漫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据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6)》报道显示:“中国动漫产业保持高速发展,至2015年总体产业规模已达到约1200亿元”。之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动漫产业能够占有千亿级的市场体量,根本原因就在于动漫产业与娱乐、制造、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
动漫产业要实现跳跃式发展还须依赖于优秀的原创作品以及基于作品的“IP”开发与运作,而对原创“动漫IP”的深度挖掘必将促成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通过对作品进行立体化的“IP”运作,透过市场定位公众对作品的关注点,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互动与迭代开发,再根据这些焦点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动漫创作,这样便能充分发挥“动漫IP”的效能。原创“动漫IP”的全方位开发将彻底颠覆传统产业格局,进而开创新的经济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动漫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依据新市场要求,导入互联网思维将成为高校动漫专业未来改革的方向。
2、我国高校培育原创“动漫IP”的可行性。原创“动漫IP”根据产业链展开研发,依赖市场推广渠道,有着天然的市场属性。只有当原创“动漫IP”深入市场以后,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拓展开发,这成为高校研发的瓶颈。但是,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迅猛发展,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即可满足人们的资讯与娱乐需求。这些移动终端融合了便捷性与娱乐性,以致动漫在生产制作、发行传播、产品消费等诸多环节发生改变,同时为动漫发行开辟了一个自由的渠道。
2015年,网络上引发“病毒传播效应”的两个事件为高校的原创“IP”推广提供了启示。据台湾东森新闻云网2015年9月12日报道,美国纽约皇后区的马路上,—位父亲为孩子打着伞,自己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了。这一幕被网友拍到,随后照片在网络相簿Imgur被疯传,短短13小时感动全球超过250万人。另外,网上还有一张图片,一大一小两只狐狸盯着橱窗里的皮草大衣,配以“爸爸陕看,妈妈在对我笑呐!”、“走吧,孩子,有^过来了。”两句简单对白,却感人至深又心酸至极,触动了网民的内心。从而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此图在社交平台被疯狂转发,引爆了互联网,点燃了公众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热隋。利用公益题材具备的自发传播效应,高校创作团队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和公益题材的影响力以获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推广效力。甚至,还可以借助公益题材的正面作用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建,同时取得不同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创作指导。
3、我国高校动画教学中培育原创“动漫IP”的成功案例。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作品甚至就可以转化成“IP”,而一个“IP”就能催生一条产业链。例如,2010年,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学生何伟锋将毕业设计作品《小胖妞》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因构思颠覆了传统童话套路,短时间内引爆网络,创造了近千万次的网络点播量,被认为是“中国原创动漫的希望”,并获得了2011年广东省首届“动漫精品工程”奖的官方奖项。毕业后,何伟锋得到企业的支持,对《小胖妞》进行拓展研发,先后创作了73期漫画、50级系列动画片《小胖妞)>o 2012年,小胖妞作为国内动漫品牌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并推出各类衍生产品30余种。2015年,小胖妞衍生的手机游戏《奔跑吧,小胖妞》上线运营。现在,主创团队正在筹備《小胖妞》3D动漫大电影,计划在2017年上映。endprint
短短几年时间,《小胖妞》这个高校孵化的作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运作,从毕业设计作品逐步华丽升级成为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并被打造成“动漫IP”。《小胖妞》的成功对当代动漫教育改革以及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4、“动漫IP”对动画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从《小胖妞》的培育经验中可以看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动漫IP”培育、拓展、开发,既涉及到艺术学领域多个学科、专业、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互通互补,又包含校企之间的深度互动,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动漫IP”的研发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项目,它的创作内容变得更加的多样化,选题也更加开放,同时为动画、视觉传达、新媒体、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而“动漫IP”的研发可参照企业的开发模式设立分工不同的工作室来协同完成IP内容的创作,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意向加入工作室。而各工作室内部以及分工不同的工作室之间的联合创作也会产生不同专业知识和设计思维的碰撞,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全新的创作体验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动漫IP”的研发又对老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冲击,它迫使老师从产业链的层面思考教学问题,又敦促老师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中自我完善,实现“双师型”升级。互联网思维还会革新老师的教学理念,给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带来相应的改变,使教学完成“互联网+”变革。
三、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动漫IP”培育的具体策略
1、联动教学,促进原创“动漫IP”人才培养。“动漫IP”的研发工作顺利开展还需要各专业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协调,以保证设计任务能够高效完成。
首先,各专业要围绕原创“动漫IP”设置毕业设计选题,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来完成研发的主体工作。“动漫IP”策划工作室明确“IP”研发的主题和工作任务后,再将工作任务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分配到各工作室,最后由学生申报工作任务即毕业设计选题进入到不同的工作室参与创作。各工作室不但要督促学生完成工作以外,还应向学生普及行业概况和就业创业形势,给予学生较全面的建议,协助学生做好就业、创业规划,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过程转变成模拟就业,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其次,部分难度较低的工作可以转化成为专业课程的课堂案列和课程作业,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水平层次和实践价值,并依照研发工作的评价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教学内容的变化再结合老师的创业引导将扭转学生的学习观念,吸引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充分拓展第二课堂,延伸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点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和职业精神。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它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追求知识、突出特长、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有着组织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特点,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原创“动漫IP”培育与第二课堂绑定,要按项目研发的整体标准去完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以形成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2、创业孵化,制定原创“动漫IP”帮扶机制。除了“动漫IP”研发的内容要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还应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孵化机制,对于研发和推广的各项工作也要用企业制度、企业标准和职业精神来管理和约束。如果说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式的,那么,基于原创“动漫IP”研发的创新创业教育所反映的师生关系则成为自助式的。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老师、学生、企业专家成为了一个研发团队,老师变成项目经理和创业导师,除了工作把关外,还要更多地做好学生的创业启发工作和思想工作。而学生则成为设计师和创业者,需要更主动的参与各项工作并积累创业经验,甚至积极物色有共同创业理想的伙伴。研发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定位和工作意识规范化将成为决定研发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此外,动画专业许多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本身就具有成为“动漫IP”的潜质,然而,或因创作条件有限或因毕业后缺乏对作品继续挖掘的创业条件,最终只是作为一个作品而存在。回看《小胖妞》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内容部分的设计与制作一直是由何伟锋主导的团队创作完成,其特点也秉承何伟锋的创作理念,延续他的毕业设计形式风格。可以假设,如果高校创新创业平台能够划拨一部分资源帮扶毕业生创业,何伟锋就有可能在老师与在校生的协助下将他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拓展深化。对于毕业生帮扶,也是对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有益补充。首先,毕业生作为榜样带来的创业动力是无穷的,对在校生的创业积极性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其次,创业团队将成为学生联系社会的新纽带,而创业团队为在校生提供创作机会又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毕业生创业的过程,但同时也是在校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过程,这对于创新创业平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立工作室,打造原创“动漫IP”研发平台。原创“动漫IP”能够衍生出动画、漫画、电影、音乐、游戏等产品。参照这个开发规模,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研发工作需要首先设立原创“动漫IP”策划工作室,并根据内容设计和推广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应的划分出漫画、话剧、动画、衍生产品、手机游戏、视觉包装、平面宣传等设计分室来承担所有的研发工作。而所有的工作切割拆分到工作分室后还要再进一步细分,分配给不同的团队,确保将研发的工作量和难度分摊到各个团队。每个团队则可吸收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再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情况安排到合适的团队中。由此,平行的工作室便被整合成为创新创业平台,而项目总负责人、工作室负责人、团队组长则构成三级管理模式,有效地保障了项目的推进。
这种工作组织形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具体的设计工作,保障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项目的任务和责任也明确到个人。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动漫IP”研发开展,依托相互关联的工作室完成设计工作,让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内容都得到升级,使学生获得了市场化的设计体验。在创作过程中,各负其责的团队之间的又会产生频繁联动,最终工作室之间的协同工作逐渐形成平台效应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原创IP研发与创新创业平台产生互建作用。
结语
互联网与传统业态的融合推动着社会转型与变革,当代动漫教育也应顺势而为,大刀阔斧地变革以往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原创“动漫IP”研发对于高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在动漫专业教学中引入培育“动漫IP”的思维模式,不但能使实践教学层次实现跃升还将增强动漫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高校的动漫教学改革起到積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翁婷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