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田县山区田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2017-11-09郑莉

农家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稻曲病防治

郑莉

摘 要: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与危害,笔者对古田县近几年来稻曲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了针对性防治对策。

关键词:山区稻田;稻曲病;发生;防治

古田县地处闽东山区,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100-1629m,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丘陵地带。稻作区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00-950m之间,水稻种植以一季中稻为主。随着优质稻面积的扩大推广,稻曲病已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之一。被稻曲病病菌侵染的稻谷,病穗率超过10%,轻度侵染的一穗中3-5个病粒,发病严重的稻穗甚至可达15-30粒,危害极大,不仅降低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甚至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为确保大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我们对古田县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了针对性防治对策。

一、症状表现

稻曲病俗称“丰产果”,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真菌病害,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危害水稻的穗上部分谷粒。谷粒受到危害会产生病变,病变的谷粒会产生一种菌块,而且会渐渐增大,当内外颖破裂的时候,露出黑绿色的孢子座,起初内外颖的两侧外包裹一层膜,后来裂开,产生黑绿色的粉末,这就是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会在两边产生黑色的扁平菌核,在风吹雨打的情况下容易掉落。

二、发生与为害

1.病菌的循环侵染。水稻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侵染所致。落到土地上的菌核或者是种子上厚垣孢子所带有的病菌,会在第二年7-8月份萌发,温度24-32℃是病菌发育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在气温低于12℃或高于34℃时病菌则不能生长。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随气流在孕穗末期到破口期的期间侵入,导致谷粒发生病变。之后菌核落到土地上或者是病菌附在种子上,经过一个冬天之后,成为来年的侵染源。

2.危害特点。稻曲病通常在田边零星发生,或仅发生于单个谷穗,很少有几个谷穗共同发病。在大发生的情况下,也可见几个谷穗联合成一块。被稻曲病侵染后,会造成水稻病穗空瘪粒显著增加,千粒重下降,从而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古田县一般年份病穗率在3.8%—13.2%,病指1.5-4.3,重发年份病穗率高达35.2%,病指15.7。且水稻病粒中还含有对人、畜、禽有害的物质,当病粒含量超过5‰时,就会使禽畜出现慢性中毒现象,内脏出现病变甚至直接导致禽畜死亡。

三、流行原因

1.病菌源。种植水稻的田块只要在上一年出现稻曲病,则第二年都会继续产生病变,并且在靠近沿河两岸、雾气重露水多的田块发病情况较重,同时病菌还能随着种子传播危害。如果防治不当或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则会使水稻稻曲病产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连作种植的水稻田块,更为病害发生提供了广泛菌源。

2.水稻品种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水稻的各个品种类型都会遭受稻曲病的影响,没有一种水稻可以对稻曲病产生特别高的抗性,其中较易感病的品种有甬优15号,甬优17号,甬优9号等。而不同种类的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籼稻比粳稻、糯稻抗病。水稻品种间因株型、生育特性和施氮量不同也存在较大差异,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的发病率明显高,植株矮小、穗头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偏小及适宜密植的品种也更容易发生稻曲病。

3.气候因素。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气温26-28℃、湿度达90%时最适合病菌发育,产生的稻曲病危害就越大。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年平均气温16-19℃,3月中旬稳定通过10℃,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播种中稻。每年7、8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7-28℃,并常有2-3次台风影响古田县,8月份降水量一般在100-150mm,为一年中降水量较多的月份之一,正值中稻孕穗抽穗期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促进了稻曲病的发生。尤其水稻在孕穗末至破口期遇上雨量大、雨日多,病情则加重;反之病情则轻。

4.栽培管理。偏施氮肥或穗肥施用过晚造成的贪青晚熟田則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田间湿度大也容易导致稻曲病流行为害。

四、 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措施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且相对早熟的品种,在稻曲病常发田中种植水稻时应尽量选用早熟和中熟品种,目前发现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中浙优8号、II优3301、钱优930、F两优6876等。

2.种子消毒,选择适宜播种时期。播种前用盐水选择种子,除去空秕谷之后,用50%多菌灵WP的500倍液或采用强氯精300 倍液浸种 12h消毒,以清除带菌种子的病原菌,控制病菌带入秧田,防止后期稻曲病加重发生。同时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情况调节好播种期,一般安排在 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中稻播种,避开水稻扬花期前后出现降水偏多所造成的稻曲病加重传染为害。

3.改进栽培技术。出现稻曲病的稻田在秋季水稻收割以后,要将田块进行深度翻整,将菌核深埋进土壤中;溶田移栽前将田中漂浮的菌核打捞清除,出现少量病变谷粒摘除收集处理,以此来缩小侵染源;水管上采取改漫灌为浅水勤灌,够苗时及时烤田,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促使水稻健康成长;施肥上采取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早追肥早田管,看苗慎用穗肥,一般栽插前每667m2施铵化肥料25-30kg,氯化钾5-7.5kg。移栽后7-10d内及早追肥,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20-25kg,尿素5.0kg,全生育期施肥量以控制在纯N 11-12kg,P2O5 6.0kg,K2O 9.5kg左右为宜。

4.科学防治稻曲病。当前水稻生产中对稻曲病的防治仍依赖于化学防治。常用药剂包括井冈霉素AS 、25%粉锈宁WP 、咪鲜胺EC 、三唑酮WP 、苯醚甲环·丙环唑EC 、戊唑醇 SC 等。田间施药防治应科学地选择在水稻孕穗中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进行。因地因时掌握在田间大部分稻株的剑叶抽出1/2至全抽出,植株呈锭子型但未破肚时,选用5%井冈霉素AS 100-150ml加水50kg预防,效果最佳,过早或过晚施用都难以达到防治效果。老病区、杂交稻种植相对集中的田块或稻苗披叶、长势嫩绿且遇孕穗扬花期雨日多、湿度大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水稻破口期前5-7d进行预防。施药时田间应连续3d保持3-5cm深水层,施药后6 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预防一次。为了达到预防效果,在第一次施药之后7d左右的始穗期进行第二次防治,每667m2可用25%粉锈宁WP 50g加水50kg喷雾防治。

但生产中应注意:考虑病菌的抗药性,在水稻的生产时期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用于稻曲病的防治。三唑酮、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在水稻破口前用量过大容易造成水稻抽穗困难和结实不良,应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药,不能随意加大用量。

参考文献:

[1]伍卫.稻曲病为害与防治综述[J].中国植保导刑,2011(9):18-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稻曲病防治
一季晚粳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