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2017-11-09王本刚马海群

现代情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框架标准

王本刚+马海群

〔摘要〕[目的意义]在国内缺乏统一的信息素养标准的情况下,对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进行综合研究,可以为今后我国的信息素养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为文检课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不仅从结构上对国外信息素养标准进行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分五个方面在内容上对国外信息素养标准进行综合研究,将重复内容进行合并和概括,然后将不同的内容归类整理,并按照逻辑进行陈述。[结果结论]不同的标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点,ACRL于2016年1月11日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信息创造为核心,更适合作为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综合各种不同版本的信息素养标准,从5个方面概括的关于信息素养的要点可以作为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参考性指南。

〔关键词〕信息素养;标准;框架;信息技能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10.002

〔中图分类号〕G25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10-0008-08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Under the lacking of uniform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in our country,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foreign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can provide the guidance not only for the enacting of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in the future but also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Methodprocess]This paper did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s and the contents of foreign information literacies.This paper merged the same contents in each standard into one point,classified the different points,and then stated the main points logically.[Resultconclusion]Different standard emphasized different contents,the core of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which was adopted by ACRL on January 11,2016,was information creation,thus,this standard was more suitable for postgraduates.After synthesiz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standards,the main points in five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ies could be as the guidance of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standard;framework;information shills

当今社会已是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要找到自己所需的价值密度较大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困难,因此就有必要掌握必备的信息技能。所谓的信息技能就是指查找、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另外,信息伦理以及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法律问题近些年变得较为突出,由此,社会越来越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具备信息素养的人。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在发展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培养有素质的人才来说,高等学校普遍强调通识教育,这就是培养知识面较宽、专业知识基础牢固、具备自我发展潜力、身心素质合格、有道德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信息素养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方面。虽然信息素养的发展体现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甚至是其终生学习过程中,但是集中于同一门课程进行强化学习是国内外高校都普遍采取的做法。自从笔者承担医学类研究生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以来,如何更全面更完整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成为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其中的一個途径就是对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进行系统和综合的研究,充分掌握信息素养各方面的要点,然后贯彻到文检课教学实践中。

就目前来看,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有的称为框架、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国内有一部分文献对这些标准进行较详细的研究,例如:马艳霞[1]的《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比较研究》、杨鹤林[2]的《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彭立伟[3]的《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全新修订及启示》等等。但是,目前较为缺乏的是,在内容上,对主要的信息素养标准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综合,本文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1研究文本的选择

总体上看,国外主要有以下几个信息素养标准:第一,英国“学院、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The Society of College,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SCONUL)于199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技能:SCONUL的一个立场书》(Information Skills in Higher Education: A SCONUL Position Paper)(以下简称《信息技能立场书》);第二,SCONUL信息素养工作组于2011年4月提出的《SCONUL信息素养七支柱:高等教育核心模型》(The SCONUL Seven Pilla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re Model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七支柱模型》);第三,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于2000年1月18日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第四,ACRL于2011年5月11日批准的《师范教育信息素养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Teacher Education);第五,ACRL于2016年1月11日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信息素养框架》);第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机构(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ANIIL)和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理事会(Council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Librarians,CAUL)于2004年共同发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与实践》(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 Principles,Standards and Practice)(以下简称《澳新框架》)。endprint

在这6个标准当中,由于《信息技能立场书》较为简略,《师范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主要针对师范教育学生,范围较窄,同时其主要内容都体现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而《信息素养框架》刚发布不久,很多内容还有待解释,因此,本文的综合研究对象主要是《七支柱模型》、《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澳新框架》,但是,也会涉及其他标准。

2素养与信息素养

素养一般指一个人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State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在2013年发布的《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框架:国家准备与能力》(Glob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Framework: Country Readiness and Competencies)报告中指出,素养是一种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个人对日常生活中简单陈述的理解[4]。笔者认为,素养除了能力之外还涉及一个人的德性、责任、心理、性格和情感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相应的,信息素养也不仅仅指信息技能这一个方面,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道德、价值观、信念、认知等诸多方面。从《信息技能立场书》可以看到,英国在过去强调的是信息技能,但是,在2011年发布的《七支柱模型》中,使用了信息素养这个更具包容性的概念。

就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来说,不同版本的标准使用不同的定义。在《七支柱模型》中,“信息素养被认为是一个术语簇,包括数字、图像、媒体素养,学术素养,信息处理,信息技能,数据维护(curation)与数据管理”[5]。而《澳新框架》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三方面:一是一般技能,包括问题解决,合作和团队精神,交流和批判性思考;二是信息技能,包括信息搜索,信息使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三是价值观和信念,包括明智和有道德地使用信息,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6]。《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能力集,它要求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有能力定位,评估和有效使用信息”[7]。

从上述3种定义的比较来看,《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定义最为狭窄,基本上把信息素养等同于信息技能。《七支柱模型》突出学术素养,《澳新框架》强调批判性思考,价值观和信念,尤其是道德和责任等方面。除此之外,《澳新框架》和《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都强调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的基础,《七支柱模型》尽管没有明确说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的基础,但是却指出要发挥信息素养在学习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是一种为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的综合素质。Thomas PMackey和Trudi EJacobson也认为信息素养主要被看作是一种针对学习的以技能为基础的方法[8]。同时,他们也强调通过元素养扩展信息素养概念,以便与其他的诸如数字素养、媒体素养等概念联系起来。他们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在数字环境中生产和分享信息;二是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所获得的信息作批判性的评价。

《信息素养框架》就根据元素养理论对信息素养进行重新定义,认为“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的一组综合能力”[9]。尽管这个定义突出反思性发现,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参与学习团体,但是却省略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内容,而这方面的内容在时下是无论如何也应当强调的。综合上述评论,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组以合理、合法以及合乎道德的方式查找、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为学习、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尤其是为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形式与结构上的分析

最早发布的《信息技能立场书》提出七项信息技能,其中每项技能又分若干要点。这七项技能就是:第一,认识到信息需求的能力;第二,区分解决信息缺口的不同方式的能力;第三,为定位信息制定策略;第四,定位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五,有能力比较和评价从不同来源获得的信息;第六,有能力以契合特定情况的方式组织、应用和向他人传播信息;第七,有能力综合现有信息,并在现有信息基础上,为创造新知识做贡献[10]。

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在《信息技能立场书》发布11年后,英国的“学院、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于2011年制定关于信息素养的《七支柱模型》,该模型将《信息技能立场书》中关于信息技能的平面模型转换成立体模型,不仅改变了七项信息技能的名称,同时内容上也更加完善和丰富。《七支柱模型》中的七根支柱大体上与《信息技能立场书》中的七项信息技能相似,只是每根支柱包括认识和技能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下又由若干要点构成,因此,在结构层次上比《信息技能立场书》多了一个层次。《七支柱模型》中的七根支柱分别是:第一,识别:能识别个人信息需求;第二,审查(scope):能评价现有知识,并识别缺口;第三,计划:能为定位信息和数据构建策略;第四,收集:能够定位和获取所需信息和数据;第五,评价: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价,能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评价;第六,管理:能以专业化和符合道德的方式组织信息;第七,表达(与出版):能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发表其研究成果,综合新旧信息和数据创造新知识,并以各种方式传播它[5]。从《七支柱模型》与《信息技能立场书》一级标题的对比可以看出,前者还强调对数据的获取和使用,这明显是为了契合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00年发布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分5个部分,即5个标准,每个标准下分若干绩效指标,而每个绩效指标下又包括若干与结果有关的要点,与《七支柱模型》一样分为3个层次。《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五个标准分别是:第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特点和内容;第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获得所需信息;第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对信息及其来源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并将所选择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体系;第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独立或作为群体的一员有效使用信息来达到一个具体的目的;第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理解使用信息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能够以道德和合法的方式获取和使用信息[7]。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七支柱模型》的比較来看,在一级标题中,二者都强调以符合道德的方式获取信息,但是前者更强调识别信息需求的特点和内容,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以及评价的批判性。endprint

ACRL专门针对师范教育于2011年发布《师范教育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在结构上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大体相同,略有不同的是该标准包括6个标准,比后者多了1个标准。这6个标准就是:第一,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能确定和表达信息需求,为查找这些信息选择策略和工具;第二,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能够基于其特定的信息需求和发展需求定位和选择信息;第三,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能够在具体的需求语境中组织和分析信息,并切合听众的发展;第四,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能够以契合信息需求之目的的方式综合、处理和表达信息;第五,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能够对不相关联的信息以及整个信息查找过程进行评价;第六,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知道如何有道德地使用和传播信息[11]。从《师范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结构上的比较来看,在一级标题中前者比后者更加详尽,突出了策略和工具的选择,信息的综合、处理和表达,对信息查找过程的评价,以及契合听众的发展。最后这一点与师范生将来的教育工作是分不开的。

在ACRL的3个标准中,变化最大的是2016年刚被批准的《信息素养框架》,该框架根据元素养理论对信息素养的内容进行彻底地改造。从整体上看,该框架包括6个要素,每个要素分3个部分,首先是对要素进行概念描述,阐述专家与初学者在这方面的差异;其次是知识技能部分;最后是行动方式部分。在每个要素的知识技能部分和行为方式部分下都列举了若干要点。因此,在结构上可以看到该框架仍然是三层结构。具体来说,这6个要素就是:被构建的和语境化的权威、作为一个过程的信息创造、有价值的信息、探索式研究、对话式学术研究、战略探索式检索[9]。其中“被构建的和语境化的权威”这个概念要求学生能够评估信息的专业水平和可信度,能够判断信息的有效性,能有根据地怀疑权威观点,对新观点持开放态度,能够对信息的来源、背景及适用性提出疑问,寻求权威观点,熟悉专业学科范式;“作为一个过程的信息创造”这个概念强调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来创造信息,能批判性评价信息的有用性;“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概念强调理解不同情形下的信息的价值,知道参与学术团体的权利和义务;“探索式研究”这个概念强调能够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熟悉学科内、学科间开放的或未解决的难题,知道争论和对话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探讨,能够提炼研究问题,利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元化的学科视角;“对话式学术研究”强调带着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参与学术对话,通过讨论和权衡形成观点,通过对话确定一些话题的答案,不囿于自己熟悉的观点而是要寻求多种观点;“战略探索式检索”这个概念强调检索是非线性的和迭代的,能灵活寻求其他检索途径,知道检索是与情景相关的复杂经历,通过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检索寻找最合适的信息,根据信息的来源、范围、背景等各种策略选择信息。从这里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框架》中的信息素养与传统的信息素养是很不相同的,传统的信息素养主要把学生看作是信息消费者,而《信息素养框架》中的信息素养更多地强调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信息消费者,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学术性对话和合作。由此,笔者认为传统的信息素养以信息获取为核心,《信息素养框架》中的信息素养是以信息创造为核心的,相对而言,《信息素养框架》更适合作为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标准。

除了英国和美国提出的信息素养标准外,还有一个信息素养标准比较重要,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澳新框架》。该框架在结构上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非常相似,也是三层结构,但是有6个标准:第一,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信息需求,能够确定信息需求的特点和内容;第二,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找到信息;第三,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信息搜索过程;第四,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管理他所收集或生产的信息;第五,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应用新旧信息建构新概念或创造新的理解;第六,有信息素养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信息,并且知道围绕信息使用产生的文化、伦理、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6]。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相比,《澳新框架》在一级标题中强调对信息搜索过程的评价,对收集或生产的信息进行管理,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信息,使用新旧信息建构新的概念或创造新的理解;而《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强调把所选择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和价值体系,以及使用信息来达到一个具体的目的,但是这个目的没有在一级标题中表达出来。相对来说,《澳新框架》更具体一些。

综合上述形式或结构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信息技能立场书》分为两层结构外,其他标准都包括三层结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标准内部的各个要点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和交叉的,这给后文内容上的综合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

4内容上的综合研究

为了更好地对信息素养标准内部各要点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各标准的层级结构,把各要点打散,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要点有所取舍,尤其是对《信息素养框架》中的要点做了很大的取舍。就信息素养标准内容上的讨论来说,有必要搭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综合各标准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研究:第一,认识信息需求及其特点和内容;第二,查找与获取信息和数据;第三,评价信息及信息搜索过程;第四,管理、伦理和法律问题;第五,使用、表达和传播信息。

41认识信息需求及其特点和内容

在信息社会或者说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应该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因为只有具备信息素养,我们才能应对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使自己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使自己不断成长和成熟,成为对社会有责任和有贡献的人。

信息素养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信息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特点和内容。换句话说,要对信息需求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更為重要的是要知道有哪些类型和格式的信息,以及从什么样的途径去获得这些信息。除了《信息素养框架》外,其他5个标准都把认识信息需求放到最前面。endprint

在《七支柱模型》中,识别个人信息需求是第一根支柱。它主要强调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养成随时获取信息的习惯,积极寻找信息,并通过调查和搜索信息创造思想和机会,比如,做研究、找工作都需要查找相关信息;其次,能够识别特定主题领域的知识缺口,也就是知道自己已经拥有该主题中的哪些知识,还缺乏该主题领域哪些方面的知识,同时,能够进一步确定搜索主题,并用一些简单的术语来概括所需信息的内容;再次,知道用已知的信息和知识来帮助获取未知的信息和知识,也就是使用背景信息来查找所需的信息。最后,为搜索信息有效管理时间。

在识别个人信息需求方面,与《七支柱模型》不同,《澳新框架》首先强调通过一般来源信息熟悉特定的主题,并用其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形成信息需求问题,由此进一步定义或修正信息需求;其次,知道信息是如何被组织和传播的,能够区别不同信息来源的类型和价值,知道不同来源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因此要使用一系列来源信息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能够区分信息的一手来源和二手来源;再次,能够为决策确定所需信息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最后,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这个特定的主题在学科中的脉络。

在识别信息需求方面,《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很多内容与《澳新框架》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强调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多人磋商和讨论来识别研究主题;其次,知道信息可以以正式和非正式方式被生产、组织和传播,认识到知识可以组合起来形成学科,而学科影响信息获取方式;再次,考虑信息的可获得性,尤其要考虑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效益,知道在合法条件下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需要的信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和技能以便获取和理解相应的信息内容。

在《信息技能立场书》中,识别信息需求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项信息技能“识别信息需求的能力”和第二项信息技能“区分解决信息缺口的不同方式的能力”中。其中,第二项信息技能要求,知道适当类型的资源,如印本资源和非印本资源,能够为眼前的任务选择合适的资源,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来源信息的可获得性。

在《信息素養框架》中,与信息需求识别有关的内容比较分散,集中起来有如下这几点:首先,知道信息获取是信息需求与信息产品相匹配的过程;其次,知道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再次,根据信息空白或有争议的观点确定所需研究的问题,能够将某个特定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的问题;第四,能够确定满足信息需求的信息查询范围;第五,理解信息系统和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方式以便根据这些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同时,知道不同信息来源在内容和形式上会有所不同;最后,最为重要的是,知道信息检索不是一次查找就可以圆满成功的,要获得满意的检索结果,需要反复试验。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就识别信息需求来说,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做到以下这些方面:第一,在网络时代,新的信息和数据层出不穷,这些信息和数据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源泉;第二,能够积极学习并亲自动手查找所需的信息和数据;第三,知道通过查找信息和数据来做决策、创造思想或发现机会;第四,能够根据一般信息来源确定自己所需信息的主题,识别与这个主题有关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并用这些术语和概念来表达信息需求;第五,知道信息可以通过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被传播,知道从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第六,认识到存在不同类型的信息和数据来源,知道各种不同类型的来源有不同价值,知道在解决问题时要鉴别信息的真伪,并能够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和数据;第七,知道人类知识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来查找和获取不同学科的知识;第八,能够区分一手信息来源和二手信息来源,并且知道要用一手来源信息作为支撑某种观点的论据;第九,能够判断自己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并估量获取信息和数据的成本和收益,知道在合法条件下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需要的信息;第十,知道信息搜索和获取是一个需要反复迭代反复修正的过程,初次搜索不一定就能满足信息需求。

42查找与获取信息和数据

信息素养的第二个方面是查找与获取信息和数据。在《七支柱模型》中,这方面的内容被包含在审查、计划和收集三根支柱中,具体来说,首先要确定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知道可以获取哪些类型的信息,知道数字化资源和印刷体资源中信息是如何被组织的,知道图书馆是如何提供资源获取途径的;其次,掌握不同的信息搜索技术,认识不同的搜索工具及其特点、优势和局限,知道不同的搜索策略和检索表达式可能会对搜索的深度和广度造成影响,即对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影响,在必要时扩展搜索方法、改变搜索策略或采用其他搜索工具;再次,使用关键词、概念和必要的命令制定检索表达式,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执行搜索命令;最后,根据搜索结果修改关键词,调整搜索表达式或搜索策略,同时在必要时查找受控词表或使用分类法进行浏览式查询,获取完整的文本信息,并追踪新信息。

在《澳新框架》中,信息的查找和获取主要体现于第二个标准,即有效率和有效果地查找信息。首先,为查找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除了检索方法外,还要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比如:访谈、田野调查等等,同时要知道各种研究方法的好处及其适用性,知道检索工具覆盖的学科范围、内容和组织方式,在必要时就该使用何种工具咨询图书馆员;其次,识别与信息需求有关的关键词、同义词及相关术语,在必要时选择受控词汇或具体的分类法,然后使用适当的命令制定检索表达式并执行搜索策略;最后,获取不同类型和格式的信息,跟踪最新的信息来源,掌握新的信息检索技术、检索工具和研究方法,从专业的在线服务站点获取信息。在信息的查找和获取这个方面,《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第二个标准与上述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多出一部分与评价和管理有关的内容。

在《信息技能立场书》中,信息的查找和获取主要表现在第三项技能“为定位信息制定策略”和第四项技能“定位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两个方面。但是,第三项技能的3个要点基本上可以纳入信息需求的识别中,没有详细说明如何制定策略,只有第四项技能简要涉及如何查找和获取信息,即使用搜索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使用索引、文摘、引文索引和数据库,具有获取当前信息的意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能立场书》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现在基本上不再像过去那么强调使用索引和文摘了。endprint

就查找和获取信息这方面来说,《信息素养框架》要求:首先,检索时尽量使用发散思维寻找关键的概念和术语,同时使用收敛思维逐步确定最佳的信息来源;其次,使用不同类型的检索语言(如控制词表、关键词、自然语言),选择能尽可能满足信息需求的检索工具;最后,留意偶然发现的信息查找方法,知道在拥有足够信息时结束任务,不能无限制地获取信息。从这里可以看到,具体如何制定检索策略的内容已被省略掉。

综合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就查找与获取信息和数据来说,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做到以下这些方面:第一,适当掌握各种必要的研究方法,并知道这些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第二,知道常规检索工具和专业检索工具覆盖的学科范围、内容和组织方式,尤其是不同检索工具的优势和局限;第三,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检索工具,在必要时就该使用何种检索工具咨询图书馆员;第四,知道图书馆是如何提供资源获取途径的,尤其是知道图书馆藏书的组织方式;第五,知道不同的搜索策略可能会对搜索的深度和广度造成影响,在必要时扩展搜索方法或采用其他搜索工具;第六,使用关键词、概念和必要的命令制定检索表达式,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执行检索命令和搜索策略;第七,根据搜索结果修改关键词,调整搜索策略,同时在必要时查找受控词表或使用分类法进行浏览式查询;第八,获取完整的文本信息,并追踪新信息;第九,跟踪最新的信息来源,掌握新的信息检索技术、检索工具和研究方法;第十,从专业的在线服务站点获取信息。

43评价信息及信息搜索过程

之所以要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是因为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信息、哪些信息是次要信息,以便于在研习时做出不同的安排。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要对自己的信息搜索过程进行评价,判断自己的搜索策略和方法还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以便调整搜索策略和方法,从而发现更为相关的、价值密度更契合信息需求的信息。

在《七支柱模型》中,与评价有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五根支柱。该模型强调:首先,认识和理解当前信息环境的特点,能够对信息和数据资源的质量、相关性、准确性、偏见、名誉和可靠性进行评价,能够对数据集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其次,知道在学习和研究中如何通过引文线索查找信息;再次,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选择能尽可能满足需求的信息和数据资料;最后,能够批判性阅读资料内容,识别其中的关键论点。

《澳新框架》标准三专门强调对信息和搜索过程进行评价,其主要内容是:首先,检查和比较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就其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及时性、观点或偏见做出评价,确定获得的信息是否是一手信息,尤其是对获得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包括搜索结果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确定还存在哪方面的信息缺口;其次,能够对搜索策略和使用的检索工具进行评价,以便调整检索策略或更换检索工具,进一步获取信息,知道信息搜索是演化的、非线性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的;最后,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支持论点的结构和逻辑,以及文本中使用的研究方法,知道信息中可能存在偏见、欺骗或操纵,因此要对信息内容的真伪做出鉴别,知道文化或物理环境会对信息解释产生影响,能够理解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防止做先入为主的判断。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标准二强调:对搜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进行评估,以便决定是否另选检索系统或研究方法;识别检索到的信息之间存在的差异,确定是否修正搜索策略;在必要时使用修改后的策略再次进行搜索。

在《信息技能立场书》中,第五项技能涉及评价,强调比较和评价从不同来源处获得的信息;认识偏见和权威问题;理解同行评审过程;提炼信息满足信息需求。

《信息素养框架》涉及评价的要点主要是:首先,要对信息进行甄别,通过研究工具和权威指标来判定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知道对这种可信度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并找到权威的信息来源;其次,将已经获得的信息与自己的信息需求进行比较,确定还存在的信息缺口;最后,从多个角度对信息搜索过程进行评估。很明显,《信息素养框架》非常强调根据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来判断所获取的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性。

综合上述标准的内容,笔者认为,就评价信息和信息搜索过程来说,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做到以下这些方面:第一,检查和比较各种来源信息,就其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及时性、观点或偏见做出评价,尤其是评估所获得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包括搜索结果的数量和质量,确定还存在哪方面的信息缺口;第二,对搜索策略和使用的检索工具进行评价,以便调整检索策略或更换检索工具;第三,通过研究工具和權威指标来判定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知道对这种可信度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确定权威的信息来源,从权威来源处获取信息,并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选择最能满足信息需求的资料;第四,能够对数据集的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第五,知道引文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用来评价信息或作为查找文献的线索;第六,从多个角度对信息搜索过程进行评估;第七,能够批判性阅读资料内容,识别其中的关键论点,分析支持论点的结构和逻辑,以及文本中的研究方法;第八,认识到信息中可能存在偏见、欺骗或操纵,因此,在使用信息之前要有所甄别。

44 管理、伦理和法律问题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繁荣的时代,与信息有关的管理、伦理和法律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都强调要合理地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比如,在《七支柱模型》中,第七根支柱涉及管理、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采取合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维护信息系统记录;其次,能够使用合适的文献管理软件管理已获得的信息,使用适当的数据管理软件和技术管理和处理数据;最后,有道德地存储和分享信息和数据,达到学术诚信标准,比如尊重知识产权、不剽窃。

就管理、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澳新框架》的标准六要求:首先,注意印刷环境和电子环境中不同的隐私和安全问题,能够理解信息发布过程中与审查和言论自由有关的问题;其次,知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使用信息时需要遵守不同的文化观念,遵守那些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相关惯例和礼仪,理解什么情况构成剽窃;再次,合法和合理地获取、存储和传播文本、数据、图像或音频文件,公平交易各种信息资料;最后,获取信息时,尊重他人的信息获取权,不损害信息资源和相关的信息系统,公平合理地使用受版权保护的资料,使用这些资料时如实地提供这些资料的来源信息。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澳新框架》更多地强调伦理和法律方面,而《七支柱模型》更强调管理方面。endprint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标准五除要求做到上一段的大部分内容外,还强调在获取信息资源时遵守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尤其是要保持信息资源、设备、系统和设施的完整性,另外,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时给出授权信息。

《信息技能立场书》的相关内容就是构建个人的文献系统,理解版权和剽窃问题。而《信息素养框架》要求:在上网的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商业化应用有关的问题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另外,要用合适的方式组织信息,在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道德和法律准则。

综合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就管理、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而言,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管理已获得的信息资料;第二,能够使用适当的数据管理软件和技术管理数据,并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数据;第三,合法并且合理地获取、存储和传播文本、数据、图像或音频文件;第四,尊重他人的信息获取权,保持信息资源、设备、系统和设施的完整性;第五,能够理解信息发布过程中与审查和言论自由有关的问题;第六,遵守获取和使用信息有关的惯例和礼仪,公平合理地使用受版权保护的资料,使用受版权保护的资料时给出授权信息,理解什么情况构成剽窃;第七,公平交易各种信息资料;第八,在上网的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商业化应用有关的问题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45使用、表达和传播信息

获取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七支柱模型》的第七根支柱强调能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发布研究成果,综合新旧知识创造新知识,并以各种方式传播它。首先,向不同群体表达信息时使用契合这种群体的表达风格;其次,能够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对资料内容进行概括,能够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组合和评价,将新信息和知识整合到现有知识背景中,并能够使用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解决事先提出的问题;再次,能够适当地分析和表达数据;最后,选择适当的出版物和出版地点出版信息或者通过网络分享信息(比如博客)。

《澳新框架》强调应用新旧信息建构新概念或创造新的理解,首先,将新的理解和旧知识进行比较和集成,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合理地做出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尤其是要选择那些能够为特定的观点提供证据的信息,能够从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其中的主要思想;其次,知道学科的发展会随着对话和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能够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整合信息,提出新的假设;最后,能够使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创造信息产品,并用契合听众的风格进行信息交流。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第四个标准提出有效使用信息达到一个具体的目的,使用各种新旧信息创作出一个特定的产品或获得某种绩效,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组织,能够处理数字、文本、图像和数据,必要时转换格式;能够选择适当的交流媒体和格式,并以清楚明白的方式与听众交流。

《信息技能立场书》第六项技能要求:首先,以契合特定情况的方式组织、应用和向他人传播信息,能够应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当前的问题。第七项技能强调有能力综合现有信息,并在现有信息基础上为创造新知识做贡献。

就使用、表达和传播信息这个主题来说,《信息素养框架》的相关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很分散,主要包括:首先,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形成自己的权威观点,清楚自己表达观点时应当承担的责任,比如合理证明自己观点的责任,遇到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观点时,要有一种开放的思维,也就是能够包容他人的观点;其次,能够对来自各种渠道的观点进行综合,并通过信息分析和演绎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对信息内容做客观的评价,有批判精神,对文本中存在的偏见和世界观有清醒的认识,要把研究看作是开放式探索和信息研究过程;其次,能够鉴别特定文章、书籍和其他学术作品对学科知识所做的贡献,尤其是能够对特定主题的学术观点及其变化进行总结,梳理该主题的发展脉络;再次,能够在学术研究上有所贡献;最后,在使用各种资料时,恰当地注明出处,表达对他人原创观点的尊重。

综上所述,就使用、表达和传播信息这个主题来说,笔者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做到以下这些方面:第一,将自己视为学术的贡献者,同时把研究看作是开放式探索和信息研究过程;第二,遇到不同甚至相互沖突的观点时,能够包容他人的观点;第三,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组合和评价,并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概括出主要思想,有批判精神,对文本中存在的偏见和世界观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整合信息,并提出新的假设;第四,能够鉴别特定文章、书籍和其他学术作品对学科知识所做的贡献,尤其是能够对特定主题的学术观点及其变化进行总结,梳理该主题的发展脉络;第五,能够合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择那些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证据支持的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第六,使用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解决事先提出的问题;第七,能够恰当地处理数字、文本、图像和数据,必要时转换格式;第八,使用资料时恰当地注明出处,表达对他人原创观点的尊重;第九,选择契合听众的交流媒体和格式,并以清楚明白的方式与听众交流;第十,选择适当的出版物和出版地点出版信息,或者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博客)。

5结论

信息素养是一组以合理、合法以及合乎道德的方式查找、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为学习、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尤其是为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信息素养以信息获取为核心,《信息素养框架》中的信息素养是以信息创造为核心的,相对而言,《信息素养框架》更适合作为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综合各种不同版本的信息素养标准,从5个方面概括的关于信息素养的要点可以作为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参考性指南。

参考文献

[1]马艳霞.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85-92

[2]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43-148endprint

[3]彭立伟.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全新修订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5,(6):109-116

[4]UNESCO.Glob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Framework: Country Readiness and Competencies[ROL].http:www.uis.unesco.orgCommunicationDocumentsmedia-and-information-literacy-assessment-framework.pdf,2017-03-02.

[5]SCONUL.The SCONUL Seven Pilla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re Model for Higher Education[ROL].https:www.sconul.ac.uk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coremodel.pdf,2017-03-02.

[6]ANIIL and CAUL.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 Principles,Standards and Practice[ROL].http:www.caul.edu.aucontentuploadfilesinfo-literacyInfoLiteracyFramework.pdf,2017-03-02.

[7]ACRL.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ROL].http:edu.lib.tsinghua.edu.cnInformationLiteracyliterature%20reviewACRL%20standards.pdf,2017-03-02.

[8]Thomas P.Mackey,Trudi E.Jacobson.Reform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Metaliteracy[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11,(1):62-78

[9]ACRL.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ROL].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issuesinfolitFramework_ILHE.pdf,2017-03-02.

[10]SCONUL.Information Skills in Higher Education: A SCONUL Position Paper[ROL].https:www.cilip.org.uk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nformation%20literacy%20skills.pdf,2017-03-02.

[11]ACRL.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Teacher Education[ROL].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standardsilstandards_te.pdf,2017-03-02.

[12]劉丽萍,刘春丽.元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转型新导向[J].情报资料工作,2017,(1):100-104

[13]田丽丽,刘竟.我国高校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五个导向——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71-76

[14]黄如花,李白杨.数据素养教育: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6,(1):21-29

[15]秦殿启,张玉玮.三层面信息素养理论的建构与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6):13-17

[16]朱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6,(12):75-78

[17]刘春晖.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1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框架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WTO框架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