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专业村空间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探析

2017-11-09胡尧侯雨乐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6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专业化劳动力

胡尧 侯雨乐

摘要:区域专业化是我国农业区实现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受到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我国现有相关研究的薄弱缺乏之处,就农业专业村空间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解读农业专业村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专业村;空间变化;地理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6-0080-0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据着非常高的比重。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现今形势中,农业发展并不需要等待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带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农场建设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这种要求下,我国近年来也建设出了部分具有多种类型、良好特色以及竞争力的农业专业村,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地理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对专业村解读仍较为薄弱,尤其是专业村空间、环境对其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影响方面还不具有专业的解读。因此,本研究以四川西部地区农村为例,从农业区以及经济环境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1 概念的界定

1.1 专业村

专业村的概念来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日本,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专业村的内涵以及标准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专业村就是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在一定行政范围之内,农户对地方特色产品以围绕、模仿以及创新的方式对以往的扩散方式进行效仿,从而对相同或者具有关联性经济活动进行从事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产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分工特征更为明显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而从标准上考虑,则主要在产品、组织形式以及具体收入方面对其进行界定。

1.2 农业专业村

所谓农业专业村,是指在一个村中从事农业的人数以及全村劳动力资源数比率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称之为专业村。我国对农业专业村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村中,主导产业需要占据该村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重的70%以上,且其中60%以上的农户需要从事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农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的简称,其包括林业、种植业、农业服务业、畜牧业及渔业;第二,农业是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统称;第三,农业指种植业。在本研究中,将农业以广义农业进行区分,并根据案例农业专业村特點将其分为茶叶种植型、蔬菜种植型、水果种植型、花卉种植型、粮食作物种植型、油料作物种植型、烟叶种植型、药材种植型、养殖业型、林业型等10种类型。

1.3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一个具有复杂特征的综合体,由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两方面组成。在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是指同人类社会地理位置具有密切联系的自然条件;在社会环境方面,则是为人类活动所提供的一类场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地理环境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地域发展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地域综合规律等方面。在本研究中,将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存在于地域空间环境要素的集合,并将地理环境视作地形、区位、土地等经济环境的综合。

2 农业专业村空间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

在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专业化率指数作为对村庄是否为专业村进行判定的主要依据,即如果该村的专业化率达到一定标准,则可以将其视为专业村。根据数据可获取情况,在本研究中,将人均耕地、地形、市场及劳动力等作为专业村环境变量,通过劳动力资源数量对该村劳动力情况进行反映,并选择几种类型农业专业村虚拟变量,得到不同变量含义(见表1)。

以专业化率指数为因变量,以地理环境变量(L,K,t1,t2,w,d1,d2,d3)、专业村虚拟变量(S1,S2)以及相关组合变量为自变量,利用SPSS 22.0软件对其开展逐步回归分析,设置其逐出门槛≥0.10、进入门槛≤0.05,得出该地区2013年和2015年的回归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与研究(见表2和表3)。

2.1 不同时期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与环境关系

2.1.1 劳动力资源 由表2和表3可知:劳动力资源对农业专业化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且两者之间成反比。在2015年,川西农业区专业村每增加一个劳动力,其专业化率会降低0.000 029 8,这表明在欠发达地区,村庄如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往往具有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人口总数量多的特点,存在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并因此使农户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几率较大。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适合当地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且具有专业化率较低的特点。

2.1.2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专业化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该地区专业化率随人均耕地面积的提升而提升,每当人均耕地面积增加1 hm2,其专业化率值会提升0.126。对于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来说,往往会因此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不仅使农业收益及商品化率有所提升,对农业专业村的形成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土地密集型的农业地区来说,其需要在生产方面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够对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进行体现,并因此使人均耕地面积对专业化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2.1.3 村庄地形状况 丘陵地区的专业化率与平原地区相比较低,而山区农业专业化率与平原地区相比较低。这种不同地形之间农业专业化率所具有的关系能够对我国农业专业村的分布状况进行较好的解释。在2015年,该地区农业专业村数量为1 806,占专业村总数量的57.1%。而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以及丘陵地区由于交通环境相对较差,除了部分具有特殊种植需求的作物能够在此区进行较好生长之外,其余作物在平原地区具有更好的种植优势,非常适合普通农业类型的生产,并因此使山区以及丘陵区的农业专业化率呈现出偏低的情况。

2.1.4 市场环境状况 当周边环境中有批发市场时,茶叶种植专业化率会提升0.125,水果种植专业化率会提升0.106,而烟叶专业化率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是由于茶叶生产有较强的季节性,且鲜叶不适合进行长时间、长距离运输,如果周边存在批发市场,则能够在降低流通费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茶叶市场发展的需求。水果作为一种时鲜农产品,对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性,周边存在批发市场同样对其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而烟叶为我国计划种植、合同收购,所以批发市场对其作用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endprint

2.2 环境因素影响效应变化

2.2.1 劳动力资源 由表2和表3可知:劳动力资源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说明劳动力资源对于我国农业专业村的发展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是影响农业专业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该地区,劳动力数量每增加1,其专业化率会从2013年的0.000 020 1增加到2015年的0.000 029 8,这说明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性降低,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建设中科技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并因此使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减少。

2.2.2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在2013年还不是很显著,而到了2015年则变得较为显著,并进入到了逐步回归模型之中。这良好地体现出在我国农业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均耕地面积越多、总体土地资源越丰富,对于农业专业化率则具有更为积极的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来体现我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所具有的规模优势。

2.2.3 村莊地形因素 在山区以及丘陵区,其专业化率与平原地区相比较低,可能是因为平原地区与两者相比在交通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平原区在开展专业专业化生产时具有更高的收益。

2.2.4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在不同类型农业专业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不同类型农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特征日益明显,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并通过信息、价格、调节等功能对专业村的形成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3 结语

农业专业村的形成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且在其形成、发展中都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农业专业村空间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可以为农业专业村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曲玮,涂勤,牛叔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检验——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村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2):55-56.

[2] 严澍,揭筱纹.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环境危机管理[J].农村经济,2010(2):88-90.

[3] 施锦芳.国际社会的贫困理论与减贫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3):33-36.

[4] 程宝良,高丽.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2):78-80.

[5] 胡英.论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133-136.

[6] 王强.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探讨——2012年人文—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座谈会综述[J].经济地理,2012(4):156-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专业化劳动力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