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7-11-09肖松孙娟查晶晶
肖松 孙娟 查晶晶
摘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出发点,以中国“三农”问题为落脚点,在系统阐述农业科技创新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发展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以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为宗旨,以推进“五链”深度融合为杠杆,完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过程模式和体系构建;最后,从健全农业科技创新链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链运行和考评机制、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等方面,提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实现新路径。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链;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9-374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9.037
Abstract: Tak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three agriculture-related issues in China as foothold,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in were analysed. Then taking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with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together as the objective, supported by technology and capital,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ordinate, the procedure schema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in building was completed. Finally, the new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in came up.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科技创新促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现代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科技对农业产业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明确了必须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不动摇;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全面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 “三农”工作的重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能够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各参与主体连接起来,有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經济化和农业创新系统的优化。因此,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建设,是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全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重大战略举措。
1 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内涵与特性
1.1 概念与内涵
许多学者对创新链、科技创新链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将科技创新链引入农业领域,从而产生“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概念。目前,关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研究涉足较少,对其概念的界定也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学者对农业科技创新链内涵的理解不同[1-3]。
研究者对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界定,都是基于对创新链、科技创新链的理解之上,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各参与主体、要素的相互连接,通过系统性的创新优化,实现将农业知识、农业技术转化为直接经济价值和现实生产力。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农业科技创新链内涵的理解:农业科技创新链是以链环模型为理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将农业科技链和农业产业链连接起来,促进农业信息、知识、技术、成果、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及其经济价值实现,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现代农业联动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2 基本特性
农业科技创新链是一个有机运行的系统主体,具有整体系统性、动态开放性、连贯延展性、要素多样性、功能复杂性、创新协同性,以及创新周期长、链条环节多、风险概率高、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性,兼具了创新链的基本特征和农业科技的特殊性。
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形成和运行易受创新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对整个创新链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农业技术协同创新,反之则起制约作用。只有农业科技创新链各要素主体协同配合,才能确保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带动整个链条的有序运转和良性发展。
2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发展现状及成因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显示[4],在中国经济逐渐放缓的情势下,科技进步贡献率在逐年上升,农业科技也取得显著进步,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发展提供了长足动力。然而,长期以来,中国重工轻农倾向严重,农业科技活动相对滞后,给农业科技创新带来了影响和制约,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发展。
研究表明[5],中国农业科技长期处于管理体制僵化、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缺乏、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长期缺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不足的状态,导致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水平不高的尴尬局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形成和发展也相应受阻。
当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整体处于一种结构松散、链性不强的状态。但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引领,高校、科研院所在学术上的支撑,科技工作者对农业知识、技术上的传播推广,中介机构在咨询、培训方面的服务等,都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保障。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作用及优势,有效整合各资源要素,能够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建设发展。
总体而言,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建设势在必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要形成良性发展,需要突破现有的一些瓶颈,但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2.2 主要问题及影响
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发展现状来看,其前景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链内环节结构松散。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环节较多,各环节链接的紧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链条的运作效率和功能发挥,松散的创新链条难以充分发挥各资源要素的作用,其整体优势难以得到有效体现。②参与主体协同性不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内各主体要素的协同配套是保证整个链条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若参与主体协同性不强,创新活动也就难以顺利开展。③供给与需求衔接不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内有供给方,也有相应的需求方,二者脱节则直接影响链内要素的正常流通,阻碍创新链发展。④创新整体动力不足。创新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不断完善的推动力,只有科技创新动力充足,才能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建设与发展。⑤障碍和制约因素多。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着诸如观念性障碍、技术性障碍、市场性障碍、体制性障碍等许多制约因素[6],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形成与发展。
3 基于链环模型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构建
3.1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主体要素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构建必须有明确的构成要素,它们是创新链形成和完善的核心所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发展的人、财、物、方法、路径、环境、文化等,以及将它们进行有效连接与组合的制度、体系和机制。而“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作为创新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参与主体,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它们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在政策、资金、人才、平台、技术、环境、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力促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政”是指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条例、措施,让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在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得以顺利开展;“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所需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金”是指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资金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介”是指农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能够将多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各要素资源的优势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纽带;“用”是指用户,也可以说是需求方,既含有对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相关技术的需求,也包括对农产品的需求,没有用户的参与、购买和使用,整个创新过程也就难以真正实现。
3.2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构建过程模式
创新链的构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是一种链环结构模式。链环-回路模型(简称链环模型)是Khne等[7]于1986年提出,是分析创新过程较为科学、合理、富有创新性的框架。该模型克服了线性模型的弊端,全方位、多维度地显示了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即科技创新不再是一个从技术研发到工程化应用再到全面市场化的过程,而是多路径、各环节并行的战略集成过程[8]。鉴于此,本研究以链环-回路模型为指导,构建创新链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1)构成要素的确定。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是农业科技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通俗地讲,是指支持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人、财、物等要素,以及将这些要素有效组合起来的创新机制。具体涉及农业科研人才、技术人才、推广人才、销售人才,以及资金投入、实验基地、条件支撑平台、设施设备等,此外还包括配套的政策、体制、信息、创新文化等软环境。这些要素能够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构建提供重要保障和強力支持。
2)参与主体功能的明确。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产业、学校、科研院所、资金服务、科技中介机构以及用户。具体涉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县农业局,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业,高校农业相关院系、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各地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性银行、农村信用社、信贷公司等,以及农业科技中介企业、农业技术与农产品使用者。这些主体相互配合,能够发挥出强大的综合优势,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共同创新目标的设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构建的目标是促进技术协同创新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凝聚各主体要素的力量,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产生强大的合力与创造力,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构建提供方向指引和力量源泉。
4)规范和准则的制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构建需要一些准则、规范等加以保障,不仅包括法律层面的规则,还包括价值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规范。制定合理的准则和规范既能够对各主体要素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也能够及时修正一些不良倾向,确保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正常构建与发展。
5)任务的执行和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各参与主体在特定任务的驱动下,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明确各自需遵守的准则及规范,适时约束并作自我调整,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完成各自的使命。
6)完整创新链的形成。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市场需求、中介服务、创新环境,以及共同目标和规范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农业科技创新链条也逐渐形成。
7)冲突的调整与消解。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整个构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和不协调因素,比如主体功能发挥不到位、环节衔接不流畅、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等,这些冲突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形成。并且,该创新链的构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并不是构建完成就一劳永逸,而是随着新需求、新形势的变化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3.3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体系结构
农业科技创新链上既包括农业技术创新的各要素资源,又涉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各类参与主体,链条上的各要素、主体有机关联,各环节彼此影响、协同促进,实现整个链条的动态稳定性及其功能优势的发挥。包括三大链条环节:研究开发阶段、示范推广阶段、产业化阶段[9],农业科技创新环境贯穿其间。本研究围绕这三大环节,合理部署技术创新链和整个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根据农业科技的特殊性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构建过程模式,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体系结构的构建,如图2所示。
该体系结构中,重点围绕技术创新链和农业产业链部署现代农科科技创新链,整个链条包含了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企业链、供需链、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等各级次级链的有机组合,这些次级链有力支撑着现代农科科技创新链的研究开发阶段、示范推广阶段、产业化阶段这三大阶段的完成。研究开发阶段主要是创造新的理论、攻克新的技术、提出新的方法、发明新的材料等,这些理论、技术、方法、材料等能够突破常规,对已有的思维、模式、产品等进行优化、完善;示范推广阶段主要是通过示范试验、集体观摩、展销促销等途径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的推广普及,推进其经济化目标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产业化阶段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产品为重点,实现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建设,并确保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个环节的顺畅衔接。
“政、产、学、研、金、介、用”各参与主体协同配合,有效推进“五链”深度融合,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以政策链、资金链支撑产业链的发展,以产业链的完善带动人才链的聚集,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完善和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为现代农业科技創新链的形成提供政策指引和保障;二是农业领域许多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及中国“三农”问题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三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交流、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源泉;四是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能够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必要保障;五是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农业科技咨询、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可有效连接产、学、研、金等创新主体,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实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六是农业产品的使用者为农业技术、成果转换为直接经济效益提供了持续拉动力,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实现起重要作用。
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构建,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中各主体要素的功能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融合,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及其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为缓解中国“三农”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4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实现路径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有机结构模式,它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和丰富的过程。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从健全农业科技创新链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链运行和考评机制、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等方面来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发展。
4.1 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服务体系
1)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载体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环境,也是集聚农业创新资源和创新资本,吸引农业创新人才的组织形态和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其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实验室等,能够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服务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其主要包括农业相关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络体系、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相应的制度与规范体系以及网络科技环境等,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支撑作用。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共享服务平台是能够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利用,以及农业科技人才有效流动的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技术协同公关平台、企业咨询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成果推广服务平台等,它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2)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数据库。一是建立农业企业数据库。针对从事农、林、牧、渔、农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对其经济类型、技术领域、技术产品、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进行整理、归类,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数据库。二是建立农业政策数据库。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将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政策解读信息等进行分类整理并汇聚集成,实现一库共享。三是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数据库。农业科技人才既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里的学者专家,也包括对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等有特殊专长的农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数据库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创新动力。四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农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品种,以及获得的发明专利、奖项等进行整理归集,构建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理论、丰富农业资源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3)优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国家农业部、各省市区相关行政部门、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制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优化制度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简政放权,深化制度改革,破除阻礙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藩篱,并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能够激励、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三是优化文化环境。推动农业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结合,加强农业知识普及和科技文化交流,建立健全科技文化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科技创新环境对现代农业科技活动的开展及其整个创新链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可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运行和考评机制
1)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创新链动力机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动力机制是指推动整个链条发展的各种动力及其传导机制,包括政府的引导、支持,市场的牵引、驱动。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初步构建过程中,政府是主要推动者,通过倡导、行政手段、政策倾斜等措施确保创新链的形成;在创新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主体要素已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创新链的逐渐发展;在创新链趋于相对稳定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动力逐渐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市场驱动。二是建立创新链协同机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协同机制是指创新链上的各参与要素和利益主体为实现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经济化等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既包括政、产、学、研、金、介、用等主体之间的横向协作,也包括向上下游产业延伸过程中的纵向协作。
2)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评价机制。一是确立考核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考核主要包括对农业科技创新链中各参与主体、基本准则、共同规范、目标、执行、供需衔接等,判断这核心参与要素有无缺位,是否在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发挥作用的程度如何,取得的成效如何等,涉及考核指标的选取、指标的说明、权重的确立以及相应的计分和计算方法。二是确定考核程序。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考核程序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考核方案的商榷、论证与制定,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调整,考核手段的选取,考核结果的评定,以及相应的组织、财力、人力等保障措施和技术支持。
4.3 推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业。在巩固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扶植一些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其利益联结机制[10,11],让农民能够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一是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引入到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促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及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1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倡导和鼓励电商下农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构建市、县、镇、村多级电商平台及农产品可追溯平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产销有效衔接,提高农业产值。
深入拓展农业多功能,实现农村增绿。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并利用传统农业精华、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及农业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工程,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二是打造休闲农园。依托农业资源建设采摘园、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饮食、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加强配套的涉农产品供给,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苟尤钊.论国家高新区与经开区的构建——基于科技创新链视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0):1-3.
[2] 卢东宁.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门玉英,颜慧超,余昶颖,等.湖北农业科技创新链发展现状及其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62-66.
[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5] 钱福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问题与重构[J].农业经济,2007(1):38-40.
[6] 林伟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整合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7] KHNE S J,ROSEMBERG N.The Positve Sum Strategy,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Growth[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86.275-305.
[8] 林伯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模型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3):54-59.
[9] 胡 祎,陈 芳,易建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与机械,2017(1):207-210.
[10] 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7-44.
[11] 朱信凯,徐星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12.
[12] 曹 慧,郭永田,刘景景,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