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志红:打造世界唯一老电话博物馆
2017-11-09江珊
江珊
连绵的秋日细雨让位于北京顺义郊区汉石桥湿地公园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与香甜。寻着这里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在一片绿树、绿草的映衬中,我们找到了藏匿于其中的老电话博物馆,也找到了这家博物馆的创始者、从事老电话收藏近30年的车志红。
车志红的藏品包括电话发明百年以来世界50多个国家、上百个品牌8000多款电话和珍贵图文史料,因此,他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收藏世界电话的博物馆,可谓是世界之最。
他说,机缘巧合之下,让他与通讯收藏结缘;而老电话博物馆,作为很好的文化平台又让他可以把世界通讯发展的点点滴滴展现给更多的人。能够这样把一件小事慢慢做大就是他更大的心愿。
电话滞销引发收藏兴趣
“我开始从事电话收藏,那完全是无意之举。”车志红笑着坦言,1989年,他从事国外电话品牌销售工作。那时的中国还很封闭,很多世界知名的电话品牌比如爱立信都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所以经常会出现品牌电话销售不好的情况。
“为了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我们的电话品牌,能够把电话销售出去,我就开始去研究电话的历史。”车志红告诉《中国民商》记者,那时期,中国电话还不普及,但西方国家已经把电话作为工艺品,成为生活装饰美化的一部分,火车电话、钢琴电话、可乐电话、汽车电话,应有尽有。
电话积压了下来,车志红看到这些电话做工精细、外观精美,放在仓库中觉得可惜,就拿回家收藏,久而久之,家中收藏的电话越来越多,同时车志红对电话的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
车志红拿出了一台他那时收藏的美国猫王电话。这部电话有50-60厘米,底座就是一部平常的电话,但上面却是一个身穿布制衣裤的摇滚巨星猫王玩偶。“最主要的是,一有电话打入,这台电话上的‘猫王就会手拿麦克激情地唱歌跳舞,这太有意思了!”这部当时进价还要500多元的电话,车志红毫不犹豫地收藏了下来。他表示,他经历了电话发展30年,到现在,能唱歌跳舞的电话也就是这一部。
就这样,电话机及相关产品作为能表达、传递、寄托、怀念的载体,车志红情不自禁地都留了下来,日积月累,一直走到今天。从当初由于工作原因,必须了解更多电话公司历史、信誉、发展、技术更新等知识,车志红也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成为了老电话收藏领域的专家。如今,他骄傲地对记者说:“现在给我一部电话机,通过观看外观和内部结构,基本上我就能判断出是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生产的,误差超不过10年。”
系统收藏只因世界变化快
上世纪80年代初,车志红大学通信专业毕业,放弃了去机关、研究所的工作,毅然来到北京东单邮局,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邮政投递员干起。“那个年代,一个大学本科生去当投递员可能也就是我一个人了吧。”车志红笑言,那时邮政系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自己投身进去就是因为专业对口,想要凭自己的力量大干一场。
不想一路从投递员、投递班长、东单邮局支局长,再到后来从事国际品牌电话销售代理,车志红对中国的通讯历史有了系统地学习,也对中国邮政的各项业务熟知在胸,更有幸近距离鉴证了中国通讯发展的巨变。“自从电话进入中国,短短的几十年通讯的发展真是太快了。”车志红告诉记者,上世纪80-90年代,人们的通讯还主要经过邮局。一到过年过节,到邮局寄包裹和排队打电话、发电报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
“当初,你要是从北京市内打电话到顺义郊区就算是长途电话了。你要到市区的邮局先由工作人员把号码拨到电报局,由电报局再把电话转到顺义邮局,再由顺义邮局找到你要联系的人所属的大队,大队再派人去叫联系人。联系人到了大队后再把电话一层层地反接回市区你在的邮局,最后邮局工作人员再通知你接电话。”车志红表示,这样一个长途电话的过程最少也需要一两个小时,而且还不一定信号好,如果断了,还要重新连接。至今提及当年邮局电话接线员繁忙的工作场景,他的眼前还会觉得历历在目。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电话在百姓中的普及,中国通讯的发展就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邮局里打电话、发电报的人群不见了;大量邮递的纸制信件被电子邮件所取代;过去工作中必备的传真机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的多媒体通讯更是可以时时连接世界各地……
“由于我大学所学的专业和之后从事的邮政、电话销售工作都与通讯有关,对通讯与电话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认识和情结。所以,面对通讯的巨大变化,我不再是对电话无意识的收藏,我要从中国最早的通讯驿站开始,对中国及世界的通讯发展进行系统的收藏,把这些具有历史鉴证作用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车志红如是说。
只有中国才能收集到世界各国电话
为了系统地收藏通讯电话收藏品,车志红可谓是全国各地的跑,也去过世界许多国家。经过近6年的筹备,2006年,他的老电话博物馆正式在北京成立。如今,车志红的博物馆已收藏的世界各地电话有8000-10000部,与电话相关的藏品更有50多个类别,将近10万件。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电话进入中国也是一项舶来品,但车志红却说,他收藏的世界各国电话大都是在国内的各地旧货市场和古玩市場中完成的。
“能在中国征集到世界各国的电话,这与近代中国历史及早期通信的特点密切相关。电话最初是用到铁路和军事上,后扩展到商业,然后才是民用。”车志红解释道,“我们的近代史发展中有过一段列强盘踞、瓜分利益的时期。中国大地上,在不同帝国主义国家占领和控制的地区能征集到不同国家的电话,比如东北能征集到俄国和日本电话,四川能征集到美国电话,上海租界区多,能征集到各国电话。通信的历史跟军事、商业紧密相关。”
车志红告诉《中国民商》记者,帝国主义在进行掠夺时,都是把最好的通讯技术带进来,这对战争、经济掠夺的意义非常重要。比如德国占领青岛,就做了三件事儿,胶济铁路、啤酒、还有电话公司。除此之外,很多华侨也把国外的电话带回国。“所以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就决定了只有在中国才能收集到世界各国的老电话,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客观条件,其他国家可能只是会有人出于个人爱好,带少量他国电话使用或收藏。”
求新求变的博物馆盈利方式
博物馆的盈利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资料显示,由于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质,世界上80%的博物馆都处于不盈利的状态,民办博物馆盈利的更是很少。然而,车志红的老电话博物馆作为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博物馆却是年年盈利。
许多民营博物馆都是依靠企业作为靠山。老电话博物馆也依托一家企业,但不同于大多数民营博物馆要靠企业输血,老电话博物馆则与企业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支持我们博物馆的公司是做通讯的。一次,公司在为拿下法国阿尔卡特电话代理权的时候,接待了一个法国阿尔卡特电话到中国的考察团,公司就带考察团来到我们博物馆。我们当时专门做了一个法国电话的历史展示,考察团的人都感到非常震惊,所以,很快就決定把阿尔卡特电话的中国代理权给了支持我们的公司。”车志红表示,因为我们的博物馆,公司拿到了生意,获得了更多的盈利空间,他们也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发展。
当问及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时,车志红坦言,其实很灵活,也很多样。除了老电话,馆里还收藏了一批益智玩具及招贴画,文创就把文化元素与实用品相结合或把文化的元素设计成艺术收藏品,高中低端都有。他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实用性或者收藏价值上应该至少占其一,有馆里的文化元素,价格还要亲民。
“最重要的是,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把博物馆文创融进公众日常需求中。”车志红以门票举例,“收藏中专门有门票类别,全国收藏门票的群体约七八万人,一年可以出1万套各种题材的纪念门票,超出市场需求就不合适了。不仅门票的收藏价值可以考虑发挥,变为文创,其他还有很多。文创产品除了在博物馆中销售,还有网店,也会随着展览走出去销售。”
此外,车志红的博物馆还会接受企业投资做广告,但方式也很巧妙。博物馆的观众休息区有不少益智玩具,都是免费提供,纸上除了玩法说明,还有广告。“目前我们的广告都是外国的电话企业投资做的,与玩具一起出现,也是基于其品牌宣传和用户定位。”车志红解释说,“父母带着孩子来汉石桥湿地公园玩,也会陪孩子到博物馆中看看老电话,玩玩益智玩具,玩着玩着就记住了这些商务电话品牌,临走时再买几套玩具带回家中,还会推荐给亲戚朋友。广告也就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博物馆发展也要企业化
“现在国家倡导文创,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文化资源,完全应该有更好的盈利空间和路径。”车志红认为,现在的博物馆已经和过去完全是出土文物的博物馆,在概念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博物馆还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参与和鉴证者,它要与当代时代发展相契机。
未来只要能鉴证中国发展变化的东西都可能变成博物馆,比如奥运博物馆、动车博物馆。车志红表示,今后博物馆的发展不只是看你能藏什么,关键是看你能干什么。博物馆作为一个资源平台,你要有更为灵活的思维,善于在生活中去深度挖掘。
“博物馆盈利不盈利,不完全取决于背后有企业的资金支持。比如一个公司如果赚钱,一定至少有一名懂经营的老板或搞营销的副总。博物馆也是一样,现在许多博物馆不赚钱,最大的问题就是博物馆高层中缺少营销人员。”车志红认为,博物馆要发展企业化就是关键,它要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地变化。
车志红的老电话博物馆就是这样在变化中前行。他的展览紧跟时代,差不多每3个月布展主题就会调整,保证博物馆内容常新;他也加强与当地社区充分融合,与顺义民政局及湿地公园等合作办展,在关注各级政府需求、对接各项资源的同时,也服务了民众。这不,11月20日左右,他又将在北京举办“科技改变生活”的大型展览,展出从中国使用的第一代模拟手机到现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机。
“展览中,我们将为大家找到钟表、音乐、照相等这些现在手机的基本功能最早的原貌,并带领大家一起去开启未来通讯的新篇章……”车志红透露。
(责任编辑李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