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最爱灌香糖

2017-11-09张坤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炒栗子肾虚板栗

张坤

冬天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喜欢逛街。逛街不是为了看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是为了看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是想走到卖糖炒栗子的摊边嗅一嗅糖炒栗子的浓香。

冬天的街头,阳光正暖,这时卖糖炒栗子的摊贩无处不在,甜美的气息随着北风四处溜达,在人群里形成一种幸福的“骚扰”。嗅足了香味,然后再带一包刚炒好的板栗回去,让家人一饱口福,感觉幸福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板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山果,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板栗系壳斗科,属植物的果仁,又称板板栗、板栗果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板栗子果实肥厚甘美,香甜可口,享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我国是板栗的故乡,栽培板栗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里,就有这样的记叙:“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板栗树已经大量种植。而《吕氏春秋》则对板栗大加赞美道:“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黄帝内经》把“板栗、李、桃、杏、枣”并称为“五果”,说“五果为助”,食之能助养强身。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称:“板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板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板栗可治肾虚,倘腰脚乏力,日食十粒,并以猪腰煮粥助之,久必强健。”《中国药膳学》记载:“板栗,味甘性温,具有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活血等功效。”

板栗成熟于秋季,而中医认为冬天食用效果最好。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腰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反胃、泄泻、肾虚腰膝无力及小儿筋胃不健等症状。冬至后便开始“数九”,天气也最冷。中医学认为,“血遇寒则凝”,讲的是寒冷的气温作用于机体时,会使血流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此时如不注意防寒保暖,就会诱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此季节适宜吃板栗,板栗含有豐富的营养,如钙、磷、铁、钾、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板栗还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较多的热量,在寒冷季节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或中老年人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

板栗的食法多种多样,如冬天的早晨可以煮上一锅“板栗子八宝粥”,不仅香甜甘美,还能治肾虚腰膝酸软。此外,将板栗子烹制菜肴。如板栗牛肉、板栗排骨、板栗黄焖鸡等,都是香气四溢的冬季时令美食。《红楼梦》里,袭人要宝玉剥来吃的风栗子最得栗子真味。汪曾祺在一篇名为《栗子》的散文中说:“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风栗子做法也极简单,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

在这所有的食法中我最爱吃“糖炒板栗子”。想当年,张爱玲蜗居上海时,每次回寓所途经栗子铺,总会放慢脚步,买一些,边走边吃。张爱玲对身边事物都保持着距离,不咸不淡,从来没有极致的赞美和喜欢,唯独面对糖炒栗子之类的美食和她的胡兰成,会乱了方寸。其实,不单张爱玲对它爱不释手,另一位民国才女陆小曼对此也是情有独钟。犹记得《人间四月天》的温馨一幕:裹着羊毛披肩的陆小曼抱着一包温香的栗子走在冷清的街道上,纤细的右手习惯性地伸向纸袋,再也感受不到当年那雪花飘落指尖的幸福,再也重复不了那雪花飞舞中才子佳人剥食栗子的浪漫……

“糖炒板栗”在我国很早就闻名大江南北了。据说,糖炒板栗始于宋代,民间记载糖炒板栗秘诀为“和以濡糖,藉以粗砂”。新鲜的板栗,在大锅里和糖粒、粗沙一起翻腾,糖粒把温度均匀传给了板栗,不多时,一颗颗板栗裂开了口,香气便弥漫开来,勾人魂魄。热腾腾刚出锅的板栗,剥开褐色的壳,一颗金灿灿的板栗,鲜亮饱满,像从襁褓里出来的婴儿,咬上一颗,粉甜鲜美,回味无穷,一下把你带到了大山深处。糖炒栗子的别名不多,“灌香糖”恐怕是唯一一个。“盘堆栗子炒涂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也,门前高喊灌香糖”。寒夜灯火将熄之时,走在冷风劲吹的街巷,隐约听到一声声“灌香糖,刚出锅的灌香糖——”的吆喝,人的胃口会被吊得老高。糖炒栗子不仅宜作茶食,还能引发思念。战乱时节,老舍在重庆创作《四世同堂》,糖炒栗子的悠悠浓香该是他不尽的乡愁: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炒栗子肾虚板栗
捡板栗
那袋糖炒栗子
炒板栗
乌角之诗
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
炒栗子时为什么要放沙子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
自测肾虚1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