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圣之路

2017-11-09Lingxing

焦点 2017年11期
关键词:麦加伊斯兰教穆斯林

Lingxing

在每年伊斯兰历12月(阿拉伯语Dhu Al-Hijjah,意即朝圣月),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或坐飞机或登轮船骑马匹,启程前往同一座城市——麦加,一年一度的百万人朝觐之旅由此拉开大幕。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根据《古蘭经》记载,麦加的历史可追溯到易卜拉欣的时代。他与儿子易斯马仪(即以实玛利)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时一同重建天房(没有确切史料,仅据伊斯兰教传说)天房成为一神教的宗教中心,然而当地居民在亚玛力人的影响下偏离了一神信仰,天房逐渐成了阿拉伯多神教的圣地,天房里里外外供奉了约360尊阿拉伯半岛各部落所信仰的阿拉伯多神教中的神明偶像,如胡巴勒、拉特等。

在伊斯兰教诞生前,作为阿拉伯多神教的中心,麦加每年都会接待来自阿拉伯半岛所有部落的朝觐者。至于部落各自信奉何种神明并不重要,甚至连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也如同信奉多神教的阿拉伯人那般前往麦加朝觐。

当伊斯兰教兴起后,出生在麦加的穆罕默德虽遭到信奉阿拉伯多神教的古来氏掌权同胞的迫害,并因此迁移至麦地那,但其在公元630年攻克麦加后,并没有对曾迫害他及穆斯林的古来氏贵族作出复仇,相反宽恕了这些已投降的人。

穆罕默德带着穆斯林清除了天房内外的所有阿拉伯多神教偶像,天房逐成为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围着天房游转。天房高14米,内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离地约2米,高3米,宽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铸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终年用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金银线绣有《古兰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一传统已延续了1300多年。

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的墙上,镶嵌着一块30厘米长的带微红的褐色陨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称玄石,穆斯林视其为神物,相传当年穆罕默德曾亲吻过它。朝觐者游转天房经过此石时,都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天房东面正对黑石处,有个四柱圆顶小阁,四周围有方形铜栅栏,阁中是传说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时留有脚印之处。

在伊斯兰教的“五功”中,朝觐是一项宗教义务,每一个身体健康经济良好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须朝觐一次。伴随着阿拉伯帝国冲出半岛,扩张至西亚、北非乃至中亚的大片地区,伊斯兰教也也进入了非阿拉伯社群中,出现了大量非阿拉伯穆斯林。

由于朝觐是一项宗教义务,因此大量阿拉伯半岛外的穆斯林也开始朝觐,但他们到达麦加所需的路费昂贵,路途遥远且充满危险。不少朝觐者半路上因盘缠不足便会开始打工,也有人因条件艰苦坚持不下去而半途折返或定居在旅途中经过的某地。

尽管朝觐花费甚巨,路程遥远艰辛甚至危险,仍有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踏上了朝觐之旅,进行朝觐与否也因此成了穆斯林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完成朝觐的穆斯林都会获得“哈吉”这一尊称(阿拉伯语,意为朝觐者),通常都会成为当地伊斯兰社群中的重要成员乃至领袖。

而在地球另一边,东南亚穆斯林则通过海路前往千里之外的麦加朝觐。跨印度洋的海上商路早在公元前就已存在,阿拉伯人也正是通过这条商路将伊斯兰教传至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并从沿海向内陆渗透。

欧亚非大陆的穆斯林世界,东南亚已然成为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地区。东南亚穆斯林的海路朝觐比起别处穆斯林的陆路朝觐更为艰辛与危险。

在1952年之前的朝觐没有航空服务,东南亚穆斯林都是乘船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再从亚丁湾进入红海,在吉达港登陆。海上航行时间长达二十天至一个月,十分辛苦。天气炎热,缺食少水,大多数人挤在狭窄的舱位中,连翻身的空间都没有。此外还要经受风暴海浪的颠簸,旅途中常有朝觐者患病甚至死亡。

如今的朝觐之路因为现代交通的发展而“轻松”很多,朝觐在伊斯兰世界中也已不再是简单的一项宗教义务,成了无数穆斯林渴望实现的理想。

猜你喜欢

麦加伊斯兰教穆斯林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麦加轻轨站台2.5 m绝缘层施工技术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在沙特人家做客
朝圣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