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勃苍浑写太行
——读何海阔的山水画

2017-11-09满维起

南风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丘壑静心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满维起

郁勃苍浑写太行
——读何海阔的山水画

文/满维起

何海阔 清音 45cm×60cm 2006年

最近看到海阔的新作,很是感到惊喜。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期间,我对海阔就印象深刻。他纳言敏思,勤奋好学,每次集体评画,他拿出的作品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画面都有新的感受和内容,形式和笔墨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中。

后来我知道,他来自太行山。

太行山也是我钟爱的地方,几乎每年都要带学生去那里写生。太行山的博大雄浑、苍茫厚重给我的创作带来无尽的灵感。海阔说他就住在太行山,长年对景写生,体味造化。这是件既幸福又让人羡慕的事,难怪他的作品透着一股灵性和山林气息。

艺术的实质是灵魂的,艺术家关照的是生命和宇宙的终极意义,是先哲智慧和自然万象的精神载体。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在强调艺术家自身修为的方法和条件。何海阔能够深居太行,静心读书画画,不为风动,不为时扰,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种绘画状态。

苏轼说“山水以清雄其富,变态无穷为难”,画家必须熟悉真山水,“神与物化”,然后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何海阔独守太行,日夕卧起其中,领略山川烟云出没,四季变化。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反复观察,了然于胸,取之精粹,“悉资笔墨而穷极幽妙”,渐渐自成丘壑。

何海阔 秋水长天 240cm×120cm 2017 年

看海阔的画,静心品读,总觉摄人心魄,如盛夏清风,沐之舒怀。

上学期间,他就临摹了大量的传统经典,从宋元到明清,正本清源。诸家笔墨,他都细心揣摩,勤于摹写,的确费了很大精力。从海阔的笔墨中,可以看出他扎实的传统功力。宋人的凝重崇高,元人的空灵萧散,都转化在他对太行的理解和表现上。他的画大到丈许,小到盈尺,或铁壁大壑,繁皴厚积,或田园屋舍,淡墨漫写,都透着一种鲜活的郁勃之气,让人强烈感受到他对太行山的热爱和精神领悟。

特别是他近期创作的几幅大作,尤为明显。他放弃了以前画法中细节的描写,放笔直取,大刀阔斧,松弛有度,用笔更为自由生辣,丘壑更显丰富沉厚,意趣更为幽远空净,这些都更加准确地体现出太行的苍茫万象,让人观之精神振奋。

这应该归功于他长期亲近山林,静参默想的结果。

山水画之于当代,如何传承发展,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架构,不落畦径,不入时趋,是每个画家正在努力的方向。从海阔的画中,可以读出他的思考,他的变化。相信有一天,他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满维起,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水墨画院院长。

何海阔 四条屏 180cm×180cm 2013 年

何海阔 春夏秋冬 180cm×180cm 2016 年

猜你喜欢

丘壑静心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李香邮 胸中有丘壑 石上现江山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行走中的静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传统文人之山水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