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文化的新视角,唤醒向上生长的力量

2017-11-09王淑英

教育家 2017年34期
关键词:素养课程教育

文 | 王淑英 董 红

“达”文化的新视角,唤醒向上生长的力量

文 | 王淑英 董 红

“120+1”(学校建校于1896年)的新起点,回应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期许,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带动革命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新发展,促进了保定市基础教育的新改革,走出了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要求的新道路,开启了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新纪元。百年校训“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是保师附校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代代学子的血液,成为他们为人做事的准则。正如老校友苏叔阳先生所题:让学生像莲花一样,“始终高洁地挺立在社会,散发出绵长优雅的芳香,捧出饱满的果实,服务于国家、民族。”百年教育思想的凝聚,使保师附校找到了核心素养的历史文脉——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形成了聚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的爱智统一的核心素养体系。“高洁”就是“达”理念的核心,即以“爱”为核心价值,高——培养关键能力,洁——锤炼必备品格。有了历史根源的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定能源远流长,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的苗子茁壮成长,学校成为了优秀创新人才成才的森林。

>>项目主题学习:拥抱美丽的春天

全人“达素养”课程协同创新——现代化的“人”成长的土壤

把眼光面向全世界,现代化的人是未来国家现代化的保障。对于附校教育来说,学校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所以附校教育要瞄准时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瞄准未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现代化的“全人”。站在新的起点,附校各集团校以“创新、开放、共享、协调、绿色”为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目标均衡化、模式多样化、运行扁平化、发展区域化。建立“理念、管理、课程、模式”一致的管理架构,确立了“每一所分校都优质、每一名教师都幸福、每一个学生都精彩”的目标,这就需要有现代化的“全人”课程围绕素养落地。为此,学校构建了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品格教育、关键能力、未来个性发展的“幸福全人‘达素养’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课程协同,形成“三大类”(国家课程、达文化课程、超学科课程)、“五领域”(人文、艺术、社会与生活健康领域、数学、科学与科技创新领域)、“多亮点”(全科与全息阅读课程、生态生物科技与创造课程、前瞻科技微课题与创客教育课程、公民品格教育生涯规划综合课程、超学科跨学科国际课程等),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丰富土壤营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意义并修正自己的理解,感受跨界思维之美、探究之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式整合——主题驱动课程的整合根据各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进行整合,形成校本特色学院课程,包括“莲池书院、国际理解学院、数学奥林匹克学院、张玉奎科技研究院、艺术学院”五大学院。依据学科属性,充分体现学科共有的价值取向,将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能力等组成一个有联系、有逻辑、有层次的系统,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素养。

一是莲池书院:培养素养深厚的阅读者,培养热爱生活的表达者。将“语文”“历史”“思品”“地理”四大文科进行整合,打通分科渠道,实现跨学科课程综合化、综合课程生活化,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文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如:“重访丝绸之路”——初识丝路、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贡献;“重走长征之路”——讲长征故事,绘长征路线,读长征文学作品,扬长征精神。

现代化的人是未来国家现代化的保障。对于附校教育来说,学校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所以附校教育要瞄准时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瞄准未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现代化的“全人”。

—— 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 王淑英

二是国际理解学院:培养视野开阔的文化者。国际理解学院开设Drama Club(英语舞台剧俱乐部)、Broadcasting Club(双语主持、广播俱乐部)、Model United Nations(模拟联合国英语演讲、辩论)、English Camp(英语加油站/英语大本营等综合性俱乐部)、English Speech Club(世界名人演讲俱乐部)等课程。同时将“英语”与“世界历史”“世界政治”整合,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对人文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是张玉奎科技研究院:培养善思善用的活学者。保师附校著名校友张玉奎院士亲自带队回母校创建“张玉奎科技创客教育学院”,建设实验室群,创建创新实验室项目,加强探究性实验,带领附校师生玩中学、做中学。实施以创新实验为核心的生物、物理、化学课程整合。如:微生物的户口簿和档案,自制投影仪、冷热水淋浴器、太阳能动力小火车等,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各年级的学生按照兴趣特长组成大小不一的“创客教育空间”,形成了学长“带课题项目,带方案设计,带研究方法,带项目成果”的“四带动”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

主题式整合——概念驱动式课程整合德育课程围绕“立德树人”主题,通过主题学习与主体教育融合,寻找解决育人问题的多种途径,其主题学习来源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或由学生自觉发现。在学习中浸润教育,形成了六大主题教育框架,包括“自主管理生活教育”“发明创新品格教育”“文明包容理解教育”“实现价值公民教育”“仁爱互助爱的教育”和“走向未来领袖教育”,统筹避免学科间的相互割裂,所有学科找到主题融入点,形成合力,发挥了学科整体育人的优势。主题式整合超学科学习摒弃以往碎片化、无序化的学习经验,首先在确定超学科主题之后要确定核心概念,由核心概念衍生出研究线索、研究范围、相关概念、研究分主题、学科相关内容整合点等,让概念引领学生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学习的始终。

创生式整合——活动驱动式课程的整合将活动转化为课程, 超越学科边界,搭建促使多学科融入、多资源利用、多元素融合的载体,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依托学校序列活动——戏剧节,使戏剧课取代传统的音乐、美术课。戏剧课程涉及音乐、美术、影视、舞蹈、文学等相关内容,设置了5个类别12个模块,以剧目为单位组成不同的剧组。目前可供学生选择的有《大哉孔子》《和氏璧》《孔子弟子大PK》等国学剧,《莲叶托桃》《军校枪声》《投笔从戎》等十六幕校史剧和《钦差大臣》等英文音乐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表演、编剧、舞美、道具、配乐等不同的分工,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在表达、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实现“全人”发展。

广场式整合----素养驱动式课程整合“培养全人”和“怎样培养全人”这一教育核心命题,在以全人全息“三大广场课程”亮点创新为载体、以全人全息绿色评价实施方案构建为基础的育人模式中创新,实现了教师发展、课程构建、评价体系、课堂重塑、学生成长的全面提升。“达教育”开发了生命的潜能,智慧地读懂了孩子生命的密码,以“生长”的教育产生方式带动了课程和质量标准走向个性,走向内化,走向满足需求。顺应学生的发展方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完善《全人“达”素养统整课程》体系,描绘了素养教育的蓝图。课程的重新梳理、统整、构建,真正实现了“知识—能力—品格—素养”的逐步转化、内化与提升。

>>北大研学交流

>>赴美游学

“达”文化名师团队协同创新——现代化“人”生长的源头活水

设计未来附校模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品质化”新追求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特征。要设计附校现代化“达”文化育人体系、课堂和科学评价方式,建立“达”文化现代学校制度,实现“达”文化现代管理的高效运转,凝聚教师的活力和创造性。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课程的现代化直接影响到人才的现代化。在传承“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百年教育中国意义的进程中,在根植于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创新人才的教育范式的探索中,我们形成了共识:只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因此,保师附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四协同”模式,营造师师、师生共生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改革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素养共赢。

目标协同保师附校提出培育优秀创新人才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以思想道德为中心,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pck(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与专业学科素质,以生为本、高洁挺立、向上生长,打造和谐生动的教育生态,实现教师与学生共生共赢。

教研资源协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涵养“高洁”品质首先,确定主题,自主选择:保师附校集团各区教师与北大名师、北京四中名师等共商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接着,通过网络,进行听评课直播,相互点评;然后,分析数据,依据数据进行评课,青年教师观看学习;最后,教师根据学情进行个性化备课调整,之后才能走进课堂,如此互相促进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跨学段协同——课程管理策略转变为了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们采取了“三三三四”课程实施策略:“三分”即学生分层走课、分组学习,教师分类指导。“三选”即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目标、任务、作业。“三速”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速度、方法和辅导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四制”即在初中部实行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和学长制。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实行“四步走班”。第一步:“兴趣走班,学院管理”。各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进入六大学院管理体制。第二步:“就近走班,单元教学”。初中各年级分为4个单元,学生在单元内分层走班学习。A1层基于课本,夯实基础;A2层整合教材,拓展内容。第三步:“个性走班,导师指导”。在三大课程广场,按照“学生特需—老师特备—学校特供”的原则,打破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地点,实现个性化学习。第四步:“跨段走班,弹性学制”。打破学段界限,依据现有水平组建研修学院,开设国际课程,实行学分制评价。导师指导每个学生根据志、趣、能自主选课,进行心理疏导,指导人生规划。“学分制”实行模块式和节点化管理,设立学分银行,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分账号,学生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查看自己的学分积累。“学长制”发挥学生间的示范、引导、对照作用,学长以自身的学习经验与感悟分享指导学弟学妹。学长可以由学生志愿申请或年级选聘产生,将承担学长职务作为学生的一门荣誉课程,学生可获得证书、学分。

学习方式协同——课堂学习研学化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要让每个学生进入积极状态、发展状态、生命状态,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素养的形成和生命的成长。保师附校深入探讨如何以绿色课堂文化的不断创新打造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的新型学习模式,开展了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中心的一系列课堂文化创新和学习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学研创”项目主题学习模式,教师由“课本型”向“开发型”转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习渠道,加强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由“专家定课程”向“学生共同参与定课程”转变,使课堂成为提升生命、关注成长的沃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由“传授者”向“搭台者”转变,尽可能地给学生留足时间,参与课堂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与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协同创新中,附校教师团队接受北京大学专家的思想照耀,若田田荷叶,衬托学子如绚丽花蕾,向上生长;北京“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共享,若源头活水,滋润附校学子似亭亭莲花,高洁挺立。教师与学生一起共生共赢,散发绵长优雅的芳香,捧出饱满的果实服务国家、民族,与学子一起幸福绽放。

“达”文化协同创新培塑优才——由苗而花由花而实的美丽蜕变

每个人的梦想和幸福观是不同的,“达”文化育人模式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心中各领域的梦。这是基于学生个体成长关键因子(潜能)的发现而实施的开发性教育,旨在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秉性,唤醒心中的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在协同创新的文化体系和多元自主的培养模式中,保师附校学生不仅在综合素质和专业兴趣两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而且在国内、国际升学领域也斩获佳绩,在国际交流、科技创新、特长发展条条大路上,附校学子人人都有发展方向,一次次书写了附校的历史华章!

>>参加希望之星全国赛获奖的孩子们

绿色升学路——在连续三年的中考中,保师附校650分以上人数、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人数均居市区各中学之首,并遥遥领先。连年实现教育增值,屡创新高。

特长发展路——有“小李娜”之称的“明日之星”储佳玉把国奖奖金捐献给母校,成立了“储佳玉基金”。学校还涌现出河北省年龄最小的国际象棋大师杨弋静、河北省射击冠军张昊乾和参加央视少儿春晚节目录制的舞蹈团队等。

科技创新路——2015届学生王瀚智设计的“会飞的大桥”获国家级金奖,附校“创客学院”的孩子们参加国内、国际比赛屡获大奖。

国际交流路——2015届毕业生王瀚智同学八年级即以托福107分、美国中考ssat2250分(总成绩的95%)被美国顶尖私立高中Cranbrook录取;2016届毕业生吴一迪同学顺利考入新加坡高中;2017届毕业生王婧雯、田倬羽、吴帅鹏和王鑫航被新加坡高中录取;2016届毕业生胡博尧在保师附校学习八年,小学六年级已通过剑桥英语FCE水平测试,八年级参加美国高考新SAT测试,取得1350分的好成绩(满分1600)。

这一份份写满荣耀的成绩单,闪耀着附校学子核心素养的光芒,他们在努力中收获成功,在拼搏中收获成长,为这所百年老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长点。现代化课程路径让“达”文化在协同创新中不断生出新枝,拔节向上生长,成为学校持续成长的永恒力量。期待听到“‘达’文化的新视角,触摸未来学校;‘现代化’的育人路,唤醒向上生长”的新声音,这将是对附校全人发展“达”文化的最好解读。

(作者单位: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素养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