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遗忘的常州古典园林

2017-11-09王翊语

江苏地方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常州古典园林

◎ 王翊语

被遗忘的常州古典园林

◎ 王翊语

近园 西野草堂

常州,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北携长江,南临太湖,京杭大运河穿越而过,景色秀美,人杰地灵。这座三吴重镇风貌独特,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然而提及古典园林,与周边苏州、扬州、南京相比较,似乎颇为“冷清”。然而,在看似寡淡的园林建设史上,却出现了一位地道常州艺匠——戈裕良,作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最后一位大家,其作品得到了“其堆法优胜于诸家”(《履园丛话》卷十二《艺能》篇《堆假山》)的公认。因此,古代称为毗陵的常州,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园林建设史、拥有多少园林、什么样的园林,都值得重新探寻,以期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保护现存古典园林找到价值与意义。

一、消失的古代常州园林

1.曾经辉煌的古代常州园林

古常州地处苏南,四季分明,植物种类颇丰,园内花木扶疏终年无空白;而地理位置更为此地提供了发达的水网,因此地表极易开泉引水,这为古代园林理水提供了天然便利条件;另,常州所辖宜兴、无锡、江阴等县自产园林石材,取材方便,位于常州市孟河镇的小黄山的山石与古代常州园林中常用的黄石为同一石材;清康熙年间著名叠石家张然(字陶庵,松江人氏)的《张陶庵传》中提及:“其所假有延陵之石……延陵之石秀以奇,高阳之石朴以雅,安定之石苍以幽,折以肆。”这里所说“延陵之石”就是常州府辖区内所产的园林用石。第二,水运发达,为造园奠定了深厚的经济与运输基础。《北宋·太平寰记》云:“[常州]……言地则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举江左之郡,常润冠其首焉。”便是描绘的古常州运河边商业集聚、水道纵横、码头密布的景象;第三,大运河建成,使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才聚集。历史上的几次大型动乱,北方民族大量迁徙南方。其中“永嘉南渡”的移民中,绝大部分为皇室贵族、文人学士、官僚地主及富绅,他们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及高素质劳动力,为江南的繁荣起到了深刻的影响;此后,“安史之乱”与“靖康之乱”两次大规模南迁中,大部分中原精英亦将沿河的常州作为目的地,使中原文化与吴地文化得到了融合。

常州的园林建造历史悠久,根据《咸淳毗陵志》记载,最早的一座私家园林——蒋氏“山亭”可追溯至1700年前,此亭位于城西,其中“汉封蒋澄为侯,其后有家焉”的描述,可以认为这是典型的宅第园林。此后,隋大业六年(610),因隋炀帝东巡会稽(今绍兴)需路经毗陵,便疏拓运河(京杭运河)建成三闸,毗陵郡的奔牛闸便居其一,隋炀帝听说毗陵郡(即常州)北携长江,南临太湖,就连“宏览博物君子也”的江南贤达季札也被受封于此,遂决定来毗陵一游,并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在常州守城东南(今茶山乡采菱港与大通河之间的城巷村)建造毗陵宫,回廊复阁、飞觞激水、丹碧豪华,方圆十二里的江南豪华离宫。离宫建有凉殿4座:名基、结绮、飞宇、漏影。苑中凿有夏池、环池,建16所后宫为丽光、流英、紫芝、凝华、景瑶、浮彩、舒芳、恣乐、采壁、椒房、明霞、朱明、翠微、层城等,千金回廊复阁,飞觞激水,丹碧绚丽、极尽豪华。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称其“制度仿照洛阳西苑,华丽更超过西苑”。(盛湘群《常州古典园林概述·中国园林》)

进入唐朝,常州的手工业和织造业己经相当发达,佛教兴盛,常州兴建寺院之风日盛,寺观园林得以发展,其中有常州最古老寺院之一的——太平寺(初名建元寺),建于南齐建元年间,由齐高祖萧道成所建。该寺于唐乾元年间(756~760)经法偁和尚改建后,寺院规模为常州之冠,颇负盛名,苏轼曾在此作《太平寺观牡丹》《题常州太平寺檐匐亭》等诗。另一著名寺院——天宁寺,其开山祖师为法融禅师,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更名“天宁寺”,享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美誉,作为该寺院一部分的“天宁林园”,便是今日红梅公园的前身。

宋末至元,古常州由于元兵南侵经济萧条,园林建设多受影响,直到明初,随着经济的复苏、发展,古常州造园活动真正兴起。著名方志学家李兆洛有记曰:“吾乡明中叶以后,颇有园榭之盛,如吴氏之来鹤庄、兼蔑庄、青山庄。”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均促进了常州私家园林的发展,出现了文人园林,代表的有近园、陶园、半园、亦园、韵园、杨园、客园、桃园、寄园等,均为明清时期所建,园林虽命名简洁,事实早已颇具园景。散布于城郊内外的园林多达40余座。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常州并不缺乏园林。自汉代以来,古常州曾先后有一百多座园林问世,这些园林类型全面,特色鲜明,它们包括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官衙园林、书院园林、私家园林、纪念地园林等中国园林的各个种类,精彩纷呈,自成体系。

清末约园

2.古代常州园林消失的历史原因

常州的历史历经残酷的磨难,其中三次战火对园林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是造成数量骤减的直接原因。第一次为元兵屠城,建邑以来的城市物质文明在此战中全部毁于一旦;第二次,清军破城,太平军大败,民风刚烈的常州人口数量锐减一半,物质文明再次受到重创;第三次,日寇占城,烧杀抢掠过程中,物质文明再次受到损毁,正是这三次战火使得今日常州古典园林遗存屈指可数,实在令人惋惜。

除战火对常州古园林的破坏导致实际现存园林的数量极少以外,经典著作对常州古典园林的遗漏,也成为后来常州古典园林不为人所知的原因。著名建筑学家童嶲的经典著作《江南园林志》,收录了江南许多园林,但由于是旅行所经之处的记录,加之未到过常州与镇江,使这样一部连并不在江南之列的扬州都写入的著作,唯独遗漏了常州与镇江,给后人造成常州与镇江并没有园林的误会。

二、现存古代常州园林

1.现存私家古典园林

在经历过战火的摧残与城市建设中的不当拆除,常州古典园林大部分已经颓圮,即使是明清时期建造的数十座私园,至改革开放前后,亦仅存四家(近园、约园、意园、未园),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近园(又称挥家花园)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

1978年,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经过常州,住在长生巷常州宾馆。傍晚时分去往庭园散步,惊喜发现此处亭台、叠石、结构布局简洁蕴藉,经过仔细搜寻,发现一块碑石,上刻“近园”题记。也因为陈教授这次的发现与建议,近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保护与重视。近园最早园主为清初常州人杨青岩,历五年建成该园,为表谦虚,言其“近乎成园”,因此命名“近园”,又于同治初年易主于刘姓,光绪初年又归挥姓,因此又称“挥家花园”,园中“西野草堂”(图片来源,范燕青、于超《记忆龙城——百年常州旧影集》)用以宴客,堂前凿池叠山,“见一亭”伫立假山之中,另有“天香阁”“安乐窝”“得月轩”“秋水亭”“垂伦洞”等建筑与自然形成的妙趣小景。遗憾的是,原本拥有23个院落的近园,仅17号院落得以保存下来,规模不比从前。

“约园”(图片来源,范燕青于超《记忆龙城——百年常州旧影集》),曾是有数百年历史的私家园林,原为明代官府鹿苑。清乾隆年间,为中丞谢旻别业,名“谢园”,后易主道光年间举人赵翼之孙赵起所有,改名“约园”,意谓“大约成园”,原有梅坞风清、小亭玩月、石梁观鱼、烟浮瑶台、疏篱访菊等廿四景。到民国二十年(1931)后,改作医院,随着医院的逐步扩大,残存的约园只能院进园退,虽说是恢复了些许景点,但高楼四起,古风不再。

“意园”,原为清康熙年间状元赵熊诏之宅第园林,共有房屋28间。经历太平军及洋枪队的摧残,大部分建筑被毁。光绪年间,由县令史干甫购置改建,取蔡襄书“以意为之”,故名“意园”。该园虽占地不大,但布局适宜,有内、外两院,古朴典雅,明月廊、延桂山房、望云水榭等建筑亦玲珑不失精巧。今日意园正处于修缮状态,园内部分建筑己毁,内外园墙及魁星阁尚存。

至今,在常州很难找到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典私家园林。目前保存和修复相对较完整的仅有民国时期建造的“未园”,由木商钱遴甫建造,1923年竣工,有“尚未成园”之意。其最大特色是占地不广,但布局精妙,方寸天地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视角,真正体现出移步换景的造园技艺。但未园在维护修缮过程中亦有与历史不符的情况,据文字资料记载,早期乐鱼榭外立面面漆采用蓝色,但是目前却为朱漆饰面,与其历史面貌不符。

修缮后的未园

2.现存公共古典园林

约有500多年历史的陈渡草堂(原私家园林),又名陶园、复园,位于常州荆川公园内,为典型的园中之园。此地为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墓及读书处(即陈渡草堂),今荆川公园为敞开式,陈渡草堂则仍以粉墙及湖池相隔,为独立之园。2005年,草堂依旧修旧,观者皆为之赞叹。此园大体布局、形制均未改动,但几经易主,当年的厨房、浴室、柴房等,今已不再,也难以恢复。但此园依旧是常州一大人文胜景。

另一处公共古典园林“舣舟亭”,位于常州市延陵东路古运河畔的东坡公园内。舣舟亭为当年文豪苏东坡来常州泊舟之处,东坡逝世后,常州人在他泊舟之处建亭纪念,取名“舣舟亭”。舣舟亭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现在的舣舟亭重修于1982年,修复入口庭园,2003年,常州市政府斥资,动迁园北临街居民数十户,获地1万余平方米,新辟之地,复“抱月堂”“野宿亭”,开旱溪,立东坡像,筑“大江东去亭”,植东坡喜爱之花木,以竹、梅、海棠、紫薇为主。

根据现存私家古典园林与公共古典园林的建筑现状及使用状况来看,私家古典园林保护情况较公共古典园林不仅需要修缮与维护,更需要专人对其原有面貌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保修真还真。

修缮前的未园

三、常州古典园林的特色

常州园林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无论是从造园技艺还是造园理论都拥有了丰富的历史积淀,甚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半园”“近园”“约园”“未园”这些园名无不透露着园主的“自谦内敛”,而在园林用石方面,虽然地处太湖石石材产地附近,但文人园林不乏黄石的大量应用,黄石在形态上与太湖石相比既不精巧亦无特殊肌理,但其给人的拙朴感恰好对应了“自谦内敛”的造园理念,以上不禁让人想起季札在品评鲁国礼乐周乐时,谦逊地表示“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薛锋、储佩成《常州齐梁文化遗存》),可见季札虽闳览博物,但依然对周乐表明敬仰的态度,体现了其虚心好学的精神,作为季札的后人,或许正是发扬了这咱谦逊的精神,方能不断进取,促使江南文明历久弥新,长盛不衰,这一代表了古常州的性格特征,值得向今天的常州人颂扬。而以戈裕良为代表的常州掇山置石技艺除去千年不坏的“钩带法”,还有“黄、湖混堆法”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与传承。

四、常州古典园林的未来

古代常州园林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由于历史原因及城市建设导致古典园林被破坏、消失,令人扼腕长叹。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古典园林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正在进行两线划定,即将确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维护、修缮、恢复等工作亦全面进行,其中未园、意园、近园都正在修缮与复原,而另一座早已消失的古典园林,青果巷贞和堂的后花园——“半园”,也将在近期得以恢复。其他建造年代稍近的民国园林,如競园、求实园也都纳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信这些园林的传承都将得到较好的保障。

虽然城市发展总以腾飞和复兴为重要目标,但更应该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季子的谦逊与内敛、常州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都使常州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的同时,亦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独特的常州园林文化,使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常州传统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此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3LSC013)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YB2015003)

猜你喜欢

常州古典园林
常州的早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