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非遗”:皮影中的雕镂艺术
2017-11-09李晓彤东北林业大学150040
谷 岩 李晓彤 (东北林业大学 150040)
光影中的“非遗”:皮影中的雕镂艺术
谷 岩 李晓彤 (东北林业大学 150040)
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镂空刻成的平面图像,是为皮影戏表演而制作的。文章结合皮影的具体造型与文化背景,介绍了皮影的镂空和光影艺术,并分析了皮影的艺术特征,以期加深大众对皮影的认知,及加强对皮影的保护与传承。
皮影;光影;镂空;雕刻
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型的民俗艺术。皮影戏在全国均有分布,在全国形成了三个大区域性流派,分别为北方皮影、西部皮影和中南部皮影。皮影发展大部分都是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腴,居民衣食无忧讲究情调,传统皮影受地域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的影响,在快慢、粗精、拙巧、简繁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从而形式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皮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研究皮影的艺术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皮影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自古以来,任何戏曲的戏文都是以传播伦理道德为目的,而民间大众的许多传统观念,也大多来自戏文,正所谓“民不知书,独好观剧。”(清·王宏)
影戏自宋代最初在庙会、勾栏和街巷中演出,后来进人宫廷、王府、军队,并大量流行于民间,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明代由于受宣扬教化的影响,影戏再度兴盛,发展至清代末年曾达到了鼎盛。每当节庆和庙会期间演出,看影戏的车水马龙,正所谓“高粱地里唱影的不绝”(注高云翘《滦州影戏调查记》语)。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尤三姐指着贾琏说了一句歇后语:“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民间称皮影戏是:“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文人称皮影戏是:“离合悲欢无非光树影,衣冠人物尽是依皮成形。”
在以往的年代,皮影是民众精神需要的最方便的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习俗的转变和新科技艺术形式的普及,特别是在电影、电视的广泛普及,农闲的时候看皮影戏的人也很少了。传统的皮影艺术已经走向衰落,许多技艺高超的著名皮影艺人相继去世,大量皮影戏道具箱残损失落,皮影艺术似乎已到了濒于失传的地步。
二、皮影的制作工艺
民间皮影的制作工艺有原料加工、落样、雕镂、敷彩、定型和装订六步。原料加工是主要是用黄牛皮为主要原料,最好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宰杀的三岁以下的牛皮,当然驴皮和羊皮也有所应用。在刮皮去毛去脂肪之后只留下一层真皮,用来推磨使其变得平整光滑最后达到玻璃板的透明。落样及用钢针尖刺皮,从而留下所需要的纹样。雕刻好后就可以上色了,敷色时大部分是用纯色,主要有红、黄、蓝、绿、黑五种,这五种颜色不加调和、不分深浅。着色方式主要是平涂,勾线和晕染的手法可以同时结合使用。在上色之后为了让皮影平展,还需要“出火”让皮影定型,这是整理、制作皮影的辅助工具。最后一步就是装订了,将皮影的各个部件组装并固定,头部和身体部分的连接是活动的,根据需要可以调换。身体的各个关节点要找准,这样才不会出现前倾后仰、双腿不等长等等情况。影偶领是一根竹签(又称“命根”),两个手腕各加一根活动签,即艺人称的“三点一线选中选。栩栩神采从中显,疏忽若差半分毫,有肉无骨影人残”。如图1
二、不同地区的皮影雕镂艺术特点
皮影,从工艺制作的手法上看,是一种平面的雕镂艺术,它与民间窗花剪纸艺术同源。皮影外轮廓简练、整体效果强,内部精雕细镂,内涵丰富。就镂革技术来讲,早在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就有了镂空刻花皮革。早年民间艺人镂刻皮影,在造型上既考虑到体形的美,也结合寓意、夸张和情趣。熟练的艺人在用刀具时推运自如、刀迹流畅、起顿准确、曲弯有致、镄挫均匀、对垒严谨、繁而不庸、简易不框,每一刀痕都耐人寻味。皮影中的雕镂艺术是皮影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可以将不同地域的地域特征区分出来的一环。雕镂艺术的衍变与传承,直接影响着皮影造型的改变。
1.江汉平原皮影。江汉平原皮影是中国南方皮影的代表,它的雕镂艺术的本土风格在明朝末期逐渐形成。主要是形成了“汤时风格”和“郭式风格”这两种本土风格。其中“汤式风格”是由汤玉堂创立的,他的雕刻以花草图案为人们所惊叹。“郭氏”风格是由郭大彪父子创立的,以人物造型的逼真见长。在艺术造型上,江汉平原皮影的特点是造型不拘泥于细部的繁杂雕镂,讲究圆润流畅,形神兼备,线条粗犷有力。
2.湖北皮影。湖北的皮影主要以房县、谷城和竹溪为代表。镂雕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手法。阳刻为镂空脸,阴刻为雕刻实脸。皮影的刻镂艺术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到具体刻镂上色,有一套完整的工序。房县皮影艺人李昌绿总结口诀为:“一张驴皮宽又宽,使用起来选择严。肋边骨处最透明,刻出头部颜色艳。屁股皮张易回卷,雕镂影人不平板。脊背适合刻帷幔,脖皮用在车马船。大刀口,小刀口,刀口犀利要直走。里裂外邪最禁忌,乱加饰物俊变丑。顺茬做出能直立,横茬刻完卷又偏。鼻直眼尖帅盔尖,斜行一线尖对尖。嘴角眼角要相对,刻出影人笑微微。”
3.唐山皮影。古中原皮影的分支,属河北滦州皮影流派。唐山皮影的影人造型优美,雕镂精细,色彩艳丽,外简内繁,在历代艺人精心创作的过程中,唐山皮影也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律。各种不同的行当,都有相应的脸谱,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直观效果。唐山皮影常用线条表现眉、口、鼻,脸部镂空,眉梢与眼角相连,形象秀美俏丽。武生面部亦儒雅秀丽,如“辕门斩”中的杨宗保,雕刻精致细腻。如下图
三、皮影中的雕镂艺术的特点
1.阴阳虚实对比的手法
雕刻线有虚线、实线、虚实线、暗线、绘线之分。虚线叫阴刻,是镂空形体线而成,影子艺术大部分是采用这种刻法;实线是保留形体雕去余部,这叫阳刻,多用于生、旦、须生、丑的脸谱全部或部分,凡表示洁白体的形状都采用这样的雕法;虚实线是沿形体线的两侧镞以虚线,非常别致,多用于皇宫、富贵官宦之家的建筑、摆设、衣着等等,显得富丽堂皇;暗线也叫实用线,是用刀画形线,不透皮,大多用在接近当日活动关节的地方,以免损伤影子使用寿命,绘线是以墨笔代刀,画在影子难以挫雕的微小装饰物上,如飘带缨穗之类。通过雕刻线的变化和交叉使用来表现阴阳虚实对比。
2.稳定严谨的镂雕造型
宋代开始皮影雕刻已成为专门的行业。在艺术表现形成了皮影人物造型原则“公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就这样利用平面的影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以辨善恶、分美丑、寓褒贬,用线条和空白的疏密变化,对眉、眼、鼻、嘴进行大胆夸张,以突出效果。皮影的雕镂造型广泛吸取了民间的艺术精华,它流传到各地,与该地的戏剧、歌曲互相流通、渗透,形成独特的影戏流派。
四、结语
皮影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载体和传统技艺,同时也是我国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寓意独特的镂空造型,形成了皮影独特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我国人民独有的审美情趣。皮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皮制人、以光做影、以卷做本、以影做戏”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民间手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皮影的艺术精华等待着后人的继承和发扬。
[1]张立.《民间美术之旅》.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9月.
[2]易心.《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3]陈绍辉,邓丹丹,陈文华.《荆楚民间工艺》武汉出版社,2014年12月.
[4]魏立群.《中国民俗传承-皮影》.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4月.
李晓彤(1994.06-),女,汉族,河北保定,硕士,无职称,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在读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