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交网络分析城中村村民精神生活状态问题

2017-11-08沈莹

商情 2012年48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社交网络城中村

沈莹

[摘要]城中村村民在被现代城市包围的状况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他们的精神生活状态区别于城市趋近于乡村,同时存在现代都市的弊端陋习。而这些的原因正是由于社交网络的来源与影响造成的。

[关键词]城中村:精神生活;社交网络

成熟的城中村指位于城市建成区内靠近城市中心区,是被城市用地包围的村庄。而在成熟的城中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村民在城市文化巨大的冲击和经济条件的富裕下,精神生活的状态与城市不完全接轨,处于城市而非市民的尴尬境地,甚至出现不良的精神生活状态,例如黄@s等现象。

一.城中村背景介绍

广州杨A村地处广州的主要交通干道,在中山一路和广州大道的“夹缝”中,与广州未来的CBD珠江新城比邻,村中楼房杂乱无章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村中村民大多都以出租房屋为生,是典型的成熟的城中村。该村1980年前相当贫困,随着广州的城市发展,到1992年,村中田地已全部被征且利用征地的钱进行投资,成为广州首个“亿元村”,村子的经济条件变得相当好。广州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杨A村因为卓越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外来人口和环境结构,在享受着大量外来人口租房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被外界和媒体贴上了“城市BC”的标签。但是,据了解,在杨A村周围地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政府却未采取任何措施管理、治理杨A村的各项问题。

二.城中村村民精神生活状态的分析

本篇论文分析广州杨A村村民精神生活之间的纵向对比,维持中观的角度寻找城村村村民精神生活之间差别的原因。本文针对的对象——城中村村民,可细化地分为原住居民和外来居住居民,而这个外来居住居民是指长时间居住于城中村高达8年以上,因为在长时间的居住下,外来人际在该城市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本都对城中村具有极大的依赖性,本身受城中村的影响很大。

这里涉及三个主要概念:

(一)身份自我认知指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份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二)精神生活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个人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以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创造的精神资源满足和超越自身精神需要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而精神生活的选择指自主选择自己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

(三)社会资本是指以信任、互惠和规范为基础的网络和人际关系,这些网络和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和集体获得经济收益和各种资源。而罗”特·D·普特南对社会资本三维度的划分即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的影响,以此来衡量社会资本。

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有关个人社会资本的来源:

第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和职业技能是影响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和职业技能越高,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否则,反之。而此原因亦可得出个人素质对微观社会资本的影响。该处的职业技能是指适应城市生活需要的职业技能,例如高级技术工、会计等等。

第二、参与网络的程度和类别。参与网络的程度越深意味着在该网络的社会资本越大,而参与网络的类别也决定个人的社会资本的类型。

第三、家庭、组织以及自己的社会网络的相互影响。

第四、个人流动性影响社会资本的存量。个人流动Jl生越小,居住稳定,个人、群体社会资本越多;否则反之。然而,放在城中村的案例中,由于城中村保有很多农村习俗但却在经济上与城市接轨,城中村在城市中是特别又相较独特有一定程度闭塞的环境。所以,在城中村中,个人的流动性越小在城中村的社会资本越大,可是在城市的社会资本越小。

三.不同村民精神生活状态的异同

针对杨A村原住居民个体情况的不同,我们将城中村村民分为两个年龄层,即607以上,607以下。以607为~Jl(3,是因为两个人群在教育、参与网络的程度和类别以及时代的差异极大,607以下的人群非常宽广,中青年之间也有差异,但是在社会资本的本质上差异并不大。

(一)60 7以上人群:

深受1978年以前户籍制度的影响,到后来户籍制度解除,1980年以后杨A村才开始开放发展,该人群那时已经30 7以上且都是农民,到1992年,村中田地已全部被征,该人群完全由原来的农民转换成以收租为生的职业,所有村民的生活完全改善。而最终,该人群都以收租作为接下来人生的主要职业。而该人群的来往对象一直是村中熟人,关系紧密,对于外来人的态度并不好,包括来此居住的外来人口。而我们调研时也看到,该人群对城中村完全认同和充满眷:,在外部消极的观点或者这个村子本身的各种缺点的状况下,他们仍然认为杨A村各方面优良。并且,在村子拆迁后,大多数60 7以上的人群都会不辞辛劳每天坐车来到原来的村子,和同村的老人们聊天打牌,乐此不疲地维系乡亲之间的关系,也焦心地等待着杨A村的重建以及他们的回归。

而以上的原因是:

1.城中村60 7以上的村民的教育水平低下,一直作为农民直到1980年才发生环境与职业的转变,个人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偏下,即在城市工作的技能较低,例如从事高职薪工作等较高学历工作,影响在城市的社会资本较小,也造成了融入城市困难。

2.该人群的人际网络程度深而种类单一。在1980年之前户籍管理制度致使该人群间的关系亲密,也因为该人群之间的相处属于横向的参与网络即平等地位的交际,不同于纵向参与网络即不平等地位的交際,该人群之间的信任感较大。1980年之后,杨A村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以及该人群处于统一组织参与投资,该人群间的互惠规范更明显,信任程度增加,然而对于外来人口的态度处于R视和不信任的状态。

3.该人群间的态度也相互影响,原先文化观念的根深D固、对于城市与外来人口的态度等都是一致的,且难以改变。不利于接受其他网络,不利于融入城市,比如农村的文化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村与城市在文化观念上差异造成该人群融入城市的阻碍。endprint

4.该人群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他们从城中村流向城市的流动性小,长居于杨A村定居,所以,该人群在杨A村的社会资本大,而在城市的社会资本小。

所以,对该人群而言杨A村和杨A村里的一切身为他们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60 7以上的原住村民参与村中的社交网络程度深且种类单一,加之职业技能、流动性等和在经济上的富裕之间的交互影响,所以,该年龄群的人并不急切或者想要去融入城市,村民间网络的紧密感也造成了该人群对于其他网络接受的阻碍。

(二)607以下人群:

从访谈中,我们得知该年龄群的人留在杨A村或者搬离杨A村去更好环境居住的人都有,有的拆迁后还会常回来看看,有的搬离除了收租很少回来,但也无法很好融入到城市中。他们和同村的同年龄的人大多有联系,主要依靠租金度日,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游手好闲,与住在城中村复杂的外地人口来往较多。部分人染有不良E好,打架斗F、黄@S。该人群的教育程度一般不高,主要职业都是包租公。若出外打工,大多是城市底层工作者,例如,钟点工。他们接触最多的仍是一起在杨A村长大的乡亲,但与外来居住人口和城市居民都有一定交往。而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拆迁后杨A村旁的老人活动中心里,有一定的中青年G留,但是问及他们的去处,大多数人在都已经搬离都没有回来过。似乎并不眷:这片土地。而这样的原因是:

1.该人群受到的教育要高过60 7以上的人群,虽然相对城市的教育水平较低,但是大多数人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要高于老一E,所以他们的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影响他们的社会资本较高。

2.该人群的社交网络类别多而深入程度较浅。该人群与杨A村的乡亲因为存在互惠规范和长期在此定居,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较为密切。但也由于他们接触的人际网络更多,所以他们在杨A村所花的机会时间变少,加之观念的转变,该年龄段的村民间程度并不是非常深厚。该人群也受一定教育,通过学校等社会网络认识其他城市居民,同时也会由于职业、工作等原因结识城市居民,但由于素质、地域、交际的时间成本少和城市居民对城中村村民一定的偏见等,他们的交往程度并不深。另外,该人群也会因为在村中长期居住而与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往来,但外来人口并不稳定且去向并不确定,所以他们的交往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成本等,他们的人际网络程度也并不深。因此,该人群的社交网络程度都较浅,互惠规范较缺乏,他们之间的信任程度较少。

3.该人群家庭、组织以及自己的社会网络的相互影响。经济资源、社会资本过度依赖杨A村,自己的父E或祖E对村子的眷:和村子本身对他们的影响都较大。但是,由于与城市居民的交际让他们的观念与需求(比如交友需求、生活需求)发生一定的改变,加之市民与媒体对城中村的污名化处理,使他们想要脱离城中村,寻找更适合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与居住于村中的外来人口交往,因为外来人口的素质较低,对他们在行为等方面产生一定不良的影响。三个不同的社交网络之间的差异性对于该人群而言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该人群的社交网络多元且程度弱,导致该人群的社会资本呈现多样且薄弱的状态,进而使他们对于对自己的身份认知界定不清晰或矛盾,在精神生活的选择造成混乱。

4.该人群的政策与开放性导致该人群的流动性的加大,即從杨A村流向城市的流动性变大,因而,该人群在杨A村的社会资本低于60 7以上城中村原住居民,在城市的社会资本高于60 7以上城中村原住居民。

所以,该人群在社交网络类别多而程度浅,受着差异性较大的网络的交互影响,造成该人群多元的社会资本之间不相容,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会矛盾,自己的精神生活选择也有一定的混乱和不明确。不过,在60 7以下的人群中,中青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中年在教育程度上低于青年,在与村中交际的程度上高于青年。而对于已经选择搬离杨A村的中青年而言,可能随着他们在城市的入住长期稳定,会建立更深的城市交际网络,融入城市。但是,又由于较低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也限制了他们城市网络的发展,当然,青年等较年轻的人群比中年更有机会参与融入城市。

(三)外来长住居民:

个案中,一位深度访谈的J士已居住杨A村10年之久,杨A村的4万多外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和T一样,并且都从事于杨A村中的职业。这位J士非常了解杨A村的各类基本状况,但非常强调“他们”,将自己与杨A村村民划分开。同时也一一指出杨A村的各种不足,包括环境、治安、人口素质等等。T表明,在广州这个大城市里活动范围仍是杨A村。杨A村拆迁以后,T依旧在杨A村附近的马路旁边摆摊给人理发,并不打算改变现状直至杨A村重建成功。其他类似的外来人口除了与T相同外,或者在广州其他地方寻找合适的店面,或者不得不回老家。

综上:(1)该人群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较低,以杨A村生意为生,存在互惠规范,而且在该城市中他们除了老乡的社交网络外只有杨A村的社会网络程度交深。(2)该人群由于杨A村的现实状况确实c H以及各方媒体对于城中村的负面态度,将自己与长期居住的杨A村区别开来,对于杨A村的不足例如环境等带有仞

的态度。但在互惠规范的存在下,令他们在希望杨A村改善的同时不必拆迁,不用失去在这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地方。

该人群在长期居住的杨A村中,物质手段、社交网络依赖于杨A村,社会资本局限于杨A村。但由于外界的影响,该人群将自己区别于杨A村。在外界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下,该人群对杨A村的态度矛盾。所以,对于长期在外打工、身处杨A村的该人群而言,在广州这个城市中,他们无法将自己的身份界定清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中村的村民具有不同的精神生活,而这种状况是由于社会资本来源不同,在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而社会资本影响的是人的交际网络以及人在此网络中的身份认知,从而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选择造成的极大影响。而城中村村民之间具有不同的精神生活也是由于他们的社会资本的根本差异。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社交网络城中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现代室内设计的几点思考
诗歌的无用之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