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2017-11-08啜春红
啜春红
摘 要:本文从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时代下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信息时代下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教学去中心化等方面入手,培养出具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专业性、创新型高端语言服务人才。
关键词:信息时代 语言服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b)-0194-02
语言服务一词来源于语言翻译服务,是对语言翻译服务定义的扩展,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软件开发、 语言技能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内容。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语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翻译工具和翻译技术不断涌现,语言服务已经远超出传统的翻译服务的范围,想对应的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也应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变革教育理念,重建培养体系,立足实际,培养出符合语言服务行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 语言服务人才能力要求
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要以当前语言服务人才能力要求为基础,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语言服务人才。信息化时代下的语言服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服务,已经成为围绕翻译服务,综合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各国文化交流、全球团队合作等内容的综合服务。根据对不同语言服务需求企业的调研,企业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关注度是最高的,这其中包括对翻译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学习能力,个人诚信、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
2 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语言服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下面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内容进行探讨现代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2.1 培养目标
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眼光长远。首先要让学生打牢语言学习基础,熟练掌握和运用翻译技能,能够有效解决在翻译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自身不断发展,以适应市场对于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
2.2 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是体现培养体系设置的重要方面,市场对于语言服务人才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找好位置,设立不同难度、不同侧重点的人才培养内容。初级课程培养内容可包括翻译基础知识、信息化时代语言服务、翻译工具应用等基础内容;中级培养课程可包括翻译技术与技巧、语言文化交流与学习、本地化翻译;高级培养课程可在初级和中级的基础上,着重于翻译案例项目和翻译质量控制等内容。
2.3 培养方法
2.3.1 产学研相互结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作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主力的模式势必要发生改变,以市场推动教育改革,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是未来的趋势,推动产学研的相互结合,让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充分发挥其行业资源优势,积极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建议,通过设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培养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应用型综合语言服务人才。通过语言服务行业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相结合,能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促进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改革。让学生提前接触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内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现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具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是设立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建立翻译工作室等方式,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在“双赢”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长期无缝接轨。
2.3.2 融合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翻译工作提供了工具,近几年,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一大批单机或网络翻译工具不断涌现,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些工具的出现有效提升了翻译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语言服务工作中,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所以,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网络翻译工具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产生对网络翻译工具的依赖,应以自身语言知识为主,翻译工具为辅,将其作为学习或教学工具。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极大的拓展了学习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Email、微信、QQ等通讯工具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提交作业,沟通问题、请教老师等。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中,师生讨论不充分,讨论时间不足等问题。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也帮助学生能够自行学习课堂补充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3 教学去中心化
传统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通过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学习、理解进而掌握,这种方式便于教师组织管理教学进度和内容,实现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快速积累,熟练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但是,据调查,在学生的基本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的能力提升逐渐放缓,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教学“性价比”不高,通过教学“去中心化”,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开学后的前半学期时间,教师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并通过适当数量的课后作业队教学知识进行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可实现快速积累。在后半学期,通过教学“去中心化”,不再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主,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学生已掌握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前准备一定數量的语言服务工作任务,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组成翻译小组,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该任务,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或者由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语言服务工作任务,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进行小组分工,完成工作任务,并随时和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进行见仁见智的讨论,最终完成工作任务,一方面活跃学习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翻译工作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其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 结语
语言服务行业突破了以往翻译服务行业的内容,在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形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是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基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语言服务行业也在迅速发展,相对应的语言服务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也要积极应对市场发展需要,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在人才培养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的去中心化,培养多元化、应用型、创新型复合语言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永仙.提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再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5-26.
[2] 李春霞,党云萍,徐雁,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9):212-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