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思想主题探究
2017-11-08吴与伦
吴与伦
摘 要:剧作家曹禺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背景,创作了《雷雨》,是具有现实主义代表的作品。本文从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文化与主题表现方面对《雷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为广大高中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曹禺;《雷雨》;思想主题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雷雨》中以描写两个家庭为主体,表现了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悲哀,在叙述家庭矛盾中,也揭露了更为深层的社会问题。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语言特色,及人物的艺术魅力,将《雷雨》评价为最具有“中国现实话剧的里程碑”。
一、《雷雨》的艺术魅力
为了适应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雷雨》的第二幕被列入高中教材中。最终以悲剧性的结局告诉我们在情感与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随心所欲,在责任上要敢于承担,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资产阶级与封建思想的反抗斗争,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与资產阶级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了周朴园家庭必然走向毁灭的原因。这也反应了在旧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资本主义这条道路上是没有办法前行的,对当时社会做出了最真实和本质的描写。以口语化的方式,表现出人物内心隐秘的情感,从戏剧冲突本身的分析,清楚的体现出剧中的深刻意义与艺术价值。
二、《雷雨》的思想探究
(一)《雷雨》的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以“孝”为主,《雷雨》中,周朴园是在家长制统治之下的权威家庭代表。这种封建制度对人的思想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并不会因为社会制度或者是政治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中,包括的思想文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家庭至上、夫妻关系和人性的虚伪。在周朴园与周萍身上将家庭至上的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这种观念,神圣的爱情也必须放在家庭之后,这种模式导致了专制主义的横行霸道。在夫妻关系上,所遵循的女子要三从四德,鲁侍萍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代表,有着传统女性的朴实与勤劳,对丈夫的忍让顺从。她有着强烈的宿命思想,将自己的苦难与难堪归究就命运。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雷雨》,深刻的揭露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危害性。[1]
(二)《雷雨》的宗教思想
《雷雨》在开始的时候,以多种意象渲染了夏季的苦闷氛围,以自然的情节将其中暗含的情绪和感情表露出来。情欲是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两代人在感情上的交集,表现了其中基督教的思想和教义。周朴园在上帝面前的忏悔,祈求得到救赎,免去惩罚与煎熬。这是作者本身所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曹禺的世界观中存在着宿命论的思想,从而将其表现于书中人物身上。
三、《雷雨》思想主题表现
(一)思想主题表现上的多元性
在对《雷雨》的主题认识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反封建”,表现为周朴园所代表的封建势力,体现在周朴园与繁漪的矛盾中,展现了封建势力的压迫。第二种是在现实社会下的中国,有着反抗封建思想的斗争,昂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特色。在故事情节上,周朴园和繁漪之间,家庭与爱情中的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下层人民遭受的不平等对待,反映了封建阶级同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第三种是资产阶级的命运结果终究不会是美好的,从侧面也说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鲁侍萍的悲剧命运、繁漪的爱情悲剧、鲁大海的反抗斗争,而这些源头都是周朴园,而他的下场也清楚地表明,资产阶级是其万恶的源头,自身的罪恶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觉醒与反抗。这三种观点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容上立论研究,《雷雨》主题的表现,呈现出来作品的多元性。[2]
(二)思想主题表现上的一元性
在《雷雨》主题多元化的概括上,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点,即时作品中心所反映的反封建斗争。周萍的尖锐、繁漪与周朴园的矛盾是导致周朴园家庭崩溃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这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主题。主要将周朴园和涟漪的矛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突出反封建的主题。将故事情节具体化、生活化,从而使周朴园成为一个更加真实的人物,将反对封建斗争的意识,在资产阶级的一场家庭矛盾中产生。鲁大海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反抗斗争,对推动剧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其文学鉴赏上,对一个主题思想的认识,不能只从一个侧重点出发,要看到其中的次重点思想。《雷雨》中三种观点的所展示的主题线索,在第一种和第二种上,反映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作品在主题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一元性。且作品主题意蕴的主要指向是在哲学及人生层面,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对《雷雨》主题的解读上,扩宽了空间的层面与想象。
结束语:
在《雷雨》的艺术世界中,将人物与命运相结合,曹禺将现实社会的残忍,以宗教般的悲天悯人融入到作品本身中。以复杂的形态呈现出创造的无限可能,既有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和批判,也有对现实背后人性的探索。在反抗命运中表现的勇气与信念,无不展示了人性的坚强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秀芳.《雷雨》作品中主题与艺术特色分析[J].群文天地,2012,08:48.
[2]柴弘威.人性的挣扎与毁灭——论《雷雨》的思想主题[J].现代交际,2017,1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