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镜的思考
2017-11-08杨雅雯
杨雅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表达语言张力的同时,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奇幻的景象,让人们流连其中,感受宛若平行世界的魔力。
小说最初的产生,是为了表现市民社会的生活趣味,不同于以展现语言魅力为目的的诗歌,不同于展现古老神迹和高雅趣味为目的的史诗,故事的主人公从神逐渐降到了人的地位;随着市民阶层地位的提升,市民精神生活也有了相应的要求,于是乎,普通人的生活情趣和品味也开始变得受欢迎,在小说当中得以展现,这时,小说开始发展了。
小说的存在,愉悦着市民的精神生活;小说的发展,同样被市民精神生活的要求所制约,普通单调的生活逐渐难以满足市民的审美需要,在小说的日益发展过程当中,人们的欣赏趣味在慢慢的变化,人们需要典型化的主人公,比普通人更优秀的英雄,伟人,比普通环境更加特殊化的地理环境,表达方式等,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追逐,这些特殊的题材,经历如,描述英雄,侦探、科幻,等等,更多的小说门类的出现,填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各方面的满足着人们的需求。志怪类的小说如《聊斋志异》,以及著名的《西游记》、《镜花缘》等,在文学史上经常被提及是因为作者在面对政治环境和自身困境无法解决借此形式来表达反讽,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形式的小说作品,在当时也契合了市民精神的需求。
各种类型的小说,虽然在描写主客体以及环境及方式上有所差异,但在基本的作为承载精神世界方面的情感表现上,却没有任何的差异。
人生而为人,从而具有着人类情感。
而被描述的情感的本质,却并不仅仅只包括人的情感,情感被广泛赋予,这种过程可以被称作拟人或者指代,主人公的所属范围日益扩大,从神格降到了人格之后,人长期占领着主人公的位置,到了后来,无论机器人,或者动物作为主人公也逐渐开始发展,然而所反映和表现的,却无一不有着与“人”相同或类似的情感,文章打动读者的,在玄思妙想的种种环境和描述之后的,依然是最基本的感情。
人格相通的属性,或以人的思想来对这些主人公的所思所想进行剧情的推进,使之产生适合本身的情感和“人格”,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精神沟通的小说,才能够达成一部小说的任务,使得读者共情,感受到作品当中所能夠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人性和情感,这样的小说,无论主人公是否被赋予“人”的外形,都是值得称道的。
《花与境》的故事发生在未来,未来的机器人作为人类世界非辅助性工具而存在,做着类似于人类助手等其他功能性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机器人身份,人类没有赋予他们自我保护以及防卫的能力,机器人的出现,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敌视,但主人公作为产科助手的机器人萨姆在一次报废机器人的活动中认识了年龄被设定为五岁的机器娃娃露西,在与露西的交流过程当中,机器人萨姆对露西产生了感情,他记住了露西;之后,在萨姆被重组之后,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彼得,彼得开始工作,挣钱以及自我赎买成为了一个自由的机器人,他终于再见到了露西,救了她,将她作为女儿收养,给了她一个新的名字叫温蒂,因为温蒂机器娃娃的设定,她永远停留在5岁,每过一个月她的记忆就会被清除一次,因此,她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五岁女孩的生活,而且由于她这一型号的机器娃娃已经停产,彼得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帮她进行维护修缮,就像一个真正的父亲照顾女儿的样子。
文章描述的视角是独特的,是以彼得被邻居告发而不得不面对“人类”警员的盘问而开始,这一视角的好处在于可以以第一人称的真情实感来描述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和感受,在进行语言的表达时,全知视角的与第一人称的主人公视角当中的人物心灵感受是有着微妙的差异的,全知视角可以描述人物的心理,但无法让读者感同身受,但第一人称视角则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种倾诉的欲望与表达往往在日记体小说当中出现的比较多,而本篇当中,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因为这种被审视和被质疑这一巧妙的方式被使用。
“我”的感受,“我”对女儿温蒂的观察,因为这一视角而完全展示在读者眼前,温蒂作为机器人感受不到疼痛,但她的指甲掉了,却也有着与人一样的情绪,彼得作为父亲是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一切,“她有点恹恹的,我从后视镜里观察她。儿童的苦闷、快乐,所有情绪都纯粹而浓重,因为她们投入整颗心整个身体去苦闷和快乐。她小声说,爸爸,刚才在游泳池,我的趾甲掉了。”因为第一人称的真实感受,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和细心在简短描述当中被展示出来,虽然文字不多,但情感的流露却已经有所体现。
这段的出现又在叙述当中引出了人们的猜测,为何温蒂的情绪会如此,正常掉了趾甲的五岁女孩会有的情绪应当更为激烈,而不仅仅表现出来恹恹的。这段文字出现在故事的开端,两人的机器人身份并没有完全被揭示出来,读者对他们的印象应当是一对正常的父女,父亲因为某种原因被警员要求讲述过去二十四小时都发生了什么,父亲对女儿的细心观察,会让读者觉得这是个细心呵护女儿理解女儿的父亲,但掉了趾甲的女儿冷静的语言却无法符合五岁女孩的身份,这种怀疑指引着读者进一步体验阅读的乐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