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反思与改革

2017-11-08龙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3期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

龙旭

摘要:针对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本文从大学专业教学第一线的角度,对中外大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对比,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关于教学与考核方法的一些建议性改革意见。

关键词:高校工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01-02

一、专业课程教学情境

面向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我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讲授本科专业核心课《混凝土基本构件及原理》,采用全英文授课,共计14周56学时。和一般高校工科课程类似,我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面向混凝土基本构件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方法。从材料到结构,从理论到设计,从规范到应用,使学生能够了解并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根据最新设计规范、设计思路进行工程实际实践。

课程着重讲授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实际设计方法以及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在于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过程的原理以及方法,并根据最新版欧洲设计规范(Eurocode 1992)以及权威英文原版教材,以幻灯片的形式对目前世界上主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状态设计思路进行讲解。课程内容包括:材料属性、极限状态设计规则、截面分析方法、剪力以及扭力分析方法、钢筋混凝土柱设计方法。课程中会穿插大量的设计例题练习,以方便学生能够理解本课程中所讲授的设计理论以及方法。依照最新版的欧洲设计规范,本课程致力于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二、中外大学生课堂对比

相比中国大学本科生上课只是听、不交流、少提问的特点,留学生一般更能够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他们的好奇心极强,能够大方得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异议。但大部分留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计算能力相对薄弱。这也就要求授课教师需要从知识体系的原点出发,按照留学生的专业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引导和启发式地讲授课程内容。从教学经验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和信息传递效率。

针对留学生专业基础欠缺的问题,教师无法按照中国本科生的教学进度和难度进行教学,否则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留学生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与教学质量。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若有必要,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多次讲解。

相比中国大学生,尽管留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较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且乐于参与到课程互动当中。因此,教师可以从讲授工具入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亲自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引导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便于将传授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认知体系中。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普遍缺失对工程实际应用的深度理解。结合高校专业特点,教师可邀请相似专业的中国学生参与到课程实践或动手环节,提供留学生与相同年级中国本科生的交流途径。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座谈和实验室参观学习,并尝试与实际生产或设计单位建立实习关系,以增加留学生对专业的直观认识。

在课程后期,教师可对课程总体理论内容和设计方法进行讲解,并穿插多次设计作业,让同学尽早熟悉理论计算和设计流程,方便同学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找到合适的工具进行工程实践,最后进行整体回顾和课程作业复盘讲解。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通过着重讲授理论分析方法,配合结构设计例题,结合实际极端工程情况,可以让学生基本熟悉最新主流设计规范以及计算分析方法。

在具体工科考核中,教师应避免全凭一张卷纸的考核方式。除了理论分析方法,工科课程需要更加体现实际应用背景下工程实例处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根据课程中所穿插的工程设计实例,结合考核标准,按照学生完成情况逐一打分,以测验的形式计入到学期最后成绩。这样更利于促进和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当然,在学期末安排卷纸考试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集中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此外,学生的到课情况也应在期末总成绩中给予一定比例的分数,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四、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

基于以上对现有问题的反思,我提炼出可以着重提高的三点内容,并对所讲授课程的既有教学与考核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改革。

1.计算机仿真工具。鉴于本课程讲授学期为国际班本科生大三上学期,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分析能力,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也在同一学期必修,因此,本课程改革拟让学生掌握一种基于有限元理论的结构分析软件。此软件界面友好,理论扎实,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本科教学中已长期被采用。

2.动手搭建环节。学生迫切地需要与课程内容相互补的动手环节,以加深对课程当中计算理论的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本课程改革拟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结构理论,设置动手搭建环节。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在小组互动形式的竞争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理论功底和专业探索能力。

3.同辈学习(peer study)。同辈学习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与授课教师接触,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本课程改革拟尝试同辈学习模式,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内容,提供留学生与相同年级的中国本科生的交流途径,此外还拟与西安本地其他高校土木专业学生进行座谈和实验室参观学习,并尝试与西安本地建筑结构事务所建立实习关系。

根据我所讲授课程的实际教学进度,计划将上述三点有待提高的内容以两个阶段的形式融入到课程设置当中:

第一阶段是在学生前6周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交流参观的形式,在第7周对西安本地高校、建筑结构事务所和著名建筑结构进行访问和参观,主要强调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以及实际问题,并对常见设计情况及计算方法进行深入了解。由于本课程所采用的建筑规范为欧洲设计规范,因此也借此交流机会,让留学生熟悉中国建筑标准中结构荷载的组合情况及最危险荷载组合判断标准,对极限状态设计规则进行了解,将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第二阶段是在第12—13周课程中设置集设计、计算、分析和搭建为一体的小组互动,并邀请正在必修结构力学的中国学生组队进行结构设计竞赛,在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组队过程中相互学习,并对本课程中所讲授的设计理论以及方法加深了解,通过亲自开展有限元软件结构计算和微缩模型的实体搭建,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框架结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方便同学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找到合适的工具进行工程实践。

五、总结

作为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引入更新教育理念,但也更需要以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课堂讨论式教学和小组互动项目的优势,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为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传递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任小永,张之梁.工科本科留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3):106-108.

[2]李德玉,李嘉薇,陈更林.《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150-151.

[3]吴宗成,邹辉,高振勋.飞行器气动设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210-211.

[4]王文利,马新.来华工科留学生教学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94-95.

[5]王艳,随力,蔡文杰,琚立华.工科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医藥导报,2013,(27):130-133.

[6]刘芳.工科院校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8,(03):33-34.

[7]马宁.留学生课程的教法分析与教学反思——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2):120-121.

[8]吕卫东.工科院校全英文授课培养留学生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31-132.

猜你喜欢

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
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初探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