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公平与信任中推进信用建设

2017-11-08吴晶妹

人民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社会公平信任

【摘要】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和完善是以社会中每一个个体自身信用的建立和提升为基础的,其根本就是公平与信任。社会监管不能离开这个根本,要使社会监管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信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并维护公平与信任。

【关键词】信用建设 信任 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从现代信用学基础理论看,信用问题既涉及经济交易,又涉及社会综合管理。信用,从单个主体看,就是这个主体自己可以获得社会信任的资本,是主体的个人价值与财富;从社会群体角度看,就是信用主体之间、信用主体与监管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是我们全社会的资本与财富。信用建设的根本就是要建立信用主体之间、信用主体与监管者之间公平、信任的社会关系。

信用建设可以让经济更有活力,让社会发展更公平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人们拥有设备、厂房、资金等,才能开展生产,达成交易,获得经济利润。具有实物资本是人们参与经济交易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必备前提条件,否则就将“出局”。

以实物资本配置资源的社会制度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的现象愈加凸显。拥有很多实物资本的有钱人可获得更多机会,利用其拥有的实物资本进行再生产或者再投资,以获取更加丰厚的收益。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没有实物资本的穷人将会变得愈加贫困,生活状况更加不好。实物资本配置资源的方式将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市场经济中固有的一些缺陷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源错配、社会价值观扭曲等问题,不利于调动市场经济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来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

信用建设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多元化、更加公平。每个人都可以建立与积累自己的信用,并以此获取相应的社会资源。“不以出身论英雄”,穷人照样可以通过不断积累自身的信用财富,获得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必需的资源,实现心中的梦想。信用建设,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福利,提高平民参与社会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弱化社会矛盾,让经济更有活力,让社会发展更公平,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健康发展。信用制度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没有信用,就没有一切,缺乏或违反信用规则,就算很著名、很有钱、很有实力和权势,也一定会受到惩罚,甚至被淘汰。此类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没有例外,只有早晚,这就是公平。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之基,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足社会之本

信用与信任。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明越来越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呼唤信用规则、呼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并且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地期盼建立良好的社会信任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社会活动关系和经济活动关系。信用意识与行为涉及社会与经济活动两个层面。在社会活动中,信用主要表达主体遵守诚信原则、获取他人信任。信任构成整个社会运行的信用环境,是建立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信用主要表达主体遵守诚信精神、守诺践约。守诺践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无论在社会交往还是经济交易中,信用是获得他人信任的资本。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信用主体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时,在涉及诚信、合规、履约等方面积累和创造自己的信用,并且在积累和创造信用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完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之基,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足社会之本。信用在人与人交往中具体体现为真诚、诚实、按规矩办事、承担责任、重信守诺等。一个人的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是逐渐建立和积累的,具备诚信品德、做事讲规矩、履行约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得到认可和尊重,即使这个人缺乏实物资本,但只要他拥有足够的信用资本,就能够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反之,拥有充足实物资本但缺乏信用资本的人,即使能够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也很可能只是一时的、短暂的,这份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上的关系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个人无法真正在社会上立足。

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信用以及政府、企业等每一个主体的信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与信用环境。我们有信用吗?我们相互信任吗?当今社会,是不是多少有些信任缺失了?“碰瓷儿”的老人、假装残疾的乞讨者、推销伪劣食品的小姑娘、逃单的消费者……这样一个个信用缺失的个体对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些个体的信用缺失具体表现为诚信度缺失、合规度缺失、践约度缺失或其中的“两度”“三度”同时缺失,无论哪“度”缺失都会给经历到或了解到这一失信事件的人以负面的警示,以后遇到同類事件时将会非常警惕和不信任。这种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亲身经历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种事件的人也越来越多,公众普遍产生对他人不信任的心理,社会信用环境逐渐恶化。我们经常都能在各种新闻报道中看到不讲信用的事情发生。人们对失信行为相关报道的关注度本来就比守信行为高,失信行为也比守信行为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个别媒体甚至对失信行为进行夸大和炒作以博眼球。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和完善以社会中每一个个体自身信用的建立和提升为基础,同时也需要舆论的正向引导、传播正能量。

信用监管应站在服务的角度,建立公平与信任的制度

在社会信用领域,人们的信用程度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直接影响和决定社会信用状况与信用环境。这是公共秩序管理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范围。政府自身信用建设情况以及信用监管水平将对社会秩序的重建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发生,政府信用开始受到公众质疑。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社会凝聚力下降,人们陷入相互猜疑的怪圈。在社会秩序重建的问题上,政府应首先发挥其自身信用建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既取得公众信任,又为社会信用做出表率,对社会秩序的重建给予正确导向。

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信用监管在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也会发挥很大作用。政府应提升其信用监管水平,例如在信用监管中倡导和使用信用产品与服务。当这些产品在社会上广泛流通的时候,信用就从“文化”到“商品”了,信用的价值就更加具象地体现出来了,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对自身信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届时社会信用环境与社会秩序将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无不伴随着觀念、意识与制度的变革。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重视信用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合理安排并有效运行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信用法律体系、不良信用惩罚机制、信用教育、信用监管等。目前中国正处于这样的时期,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迫切需要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体系。

检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是否合理与进步,在我看来,主要就是要看其是否能够有效地维护当下的社会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的良好秩序,尊重与维护任何主体的合理合法的信用意识与行为,保障其相关权益,激发社会各界促进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不良信用思想与行为有抑制和处罚的作用。同时,还要看它被公众认同和遵守的程度。

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合理有效的信用法律体系,有公信力有效率的信用监管体系,竞争有序并充满活力的信用服务体系,有约束力的行业信用标准与信用规范,严格可行的从业人员职业信用准则,发达的信用管理教育体系。

信用建设所建立起来的新的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应该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然、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在经济有效增长与自然环境保护及整个社会公平健康运行的社会体制建构能力。

目前,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被普遍认同,内容越来越广泛,内涵越来越丰富,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与经济增长方式、物质增长相关的内容,发展到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与文化、人文社会关系等综合性、多元化因素,信用制度建设当然包括在列。信用监管制度建设就应该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信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公平与信任。监管者应该集思广益地去制定与公平和信任相关的管理规则,并且实施监督与奖惩,推动所监管的领域、机构、市场可持续发展。至于市场上应该有两三家机构还是几十家机构,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股东应该怎样组成等问题还是应该交给市场自主博弈调节。信用建设源于深层次的社会进步的推动。信用服务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信用经济不是融资经济,信用服务也不仅仅是只为资金借贷服务。信用服务是有生命力的,在中国,其出现早于监管,其快速发展是和互联网与大数据及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目前应用广泛,对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投资理念、信用意识及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信用监管应该做的就是站在服务的角度,建立公平与信任的制度,而不是站在审判的角度,直接决定谁生谁死,这本身就是不公平和不信任。

信用建设的根本就是公平与信任,无论是谁都应该维护与遵守。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吴晶妹:《三维信用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社会公平信任
表示信任
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对如何实现我国公共医疗资源均等化的探究
信任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