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领导者“成长难”的原因分析

2017-11-08马姗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3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

马姗姗

摘要:我国女性领导者数量少、成长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本文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女性教育领导者成长难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为女性在职场上更好地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性领导;成长难;原因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82-02

在现代社会,女性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和方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女性的发展步履维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化步伐的加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其自身觉悟也不断增强,女性参与领导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女性在走向领导岗位的路途上仍然困难重重。

一、何为“社会性别”视角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领导者成长难并不是由于女性在智力、体力上不如男性,这一点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用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从男女两性的生理特质来讲,男女两性各具优势,女性的基本特质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在某些方面比男性更坚强;女性具有丰富的情感,有天生的感知力和敏感性,并且在语言表达、听觉和沟通方面强于男性;女性善于向男性学习,善于母性管理,全方位思考,具有较强的调试能力等,这些女性特质有利于女性领导者的发展。

二、女性教育领导者成长难的原因分析

尽管女性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在教育领域逐渐被认可,但是女性在通往领导者的道路上始终艰难,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文化建构下形成了对男女两性的不同理解,进而期待两性形成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中,女性在人类历史上被忽视已经由来已久,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长期存在,束缚女性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国家,其统治的基础是一整套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行为规则严格规定了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行为,其宣扬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重男轻女”的思想长期存在,在我国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男性為中心的伦理道德规范,出现了一系列规范女子道德和行为的书籍,影响深远。比如《女诫》、《女论语》、《女孝经》、《女训》等,这些书籍内容广泛、理论系统,将女子约束得寸步难行。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女性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角色,即私人领域中的主导者、家庭之中的好母亲和好妻子,女性应依赖和从属于男性,承担家庭的养育责任,并对男性在事业上的发展给予全力支持,这种家庭角色中的性别不平等强化了职业发展中的不平等。

2.社会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女性的发展。以父权制为中心的文化和实践通过建构两性气质在社会上划分了两性的差异,并通过社会化过程、大众传媒等不断生产属于男女不同的刻板印象,从而使性别不平等变得隐蔽和自然。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刻板印象起着一种特别的框架和模板的限制作用,对男女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所从事的活动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看法和标准。在传统的领导观念中,领导者的形象基本以男性为主,要求具备阳刚、理性、独立、有雄心、自信、充满智慧等特点。在考虑领导者的人选时,也会以男性的标准为考量重点,要求领导者能够办事果断强硬,在职员之间具有威严,有魄力和主见,擅长交往,能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将女性的温柔、感性、依赖等特质排除在外,认为女性不能够胜任领导者的工作。

3.当前的社会政策不够完善,无法切实保证女性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和妇女权益保护已纳入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中。目前的中国社会很少有公共政策明确地歧视女性,反而一般涉及两性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都会刻意强调性别平等。但是,现行的社会政策中存在社会性别盲视与短视的现象,并未彻底改变女性的从属地位。此外,现有的一些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或者执行机构,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当女性领导者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根本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和解决的途径,许多看似保护女性发展的社会政策因而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女性的发展受到限制。

4.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不利于女性获得发展机会。我国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概念——“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熟人社会”强调的是人治而非法治,办事情多是凭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的酒桌文化便成为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一般的女性在酒桌上的交际能力要弱于男性,因而如果女性领导者不善于酒桌上的交际,那么就很难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利圈,从而也会失去不少可利用的资源。

5.女性在心理上形成发展障碍,限制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压抑了女性的自然优势,构建了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社会观念,并通过社会教化使这种观念得到整个社会甚至女性自身的认同。女性受这种“性别意识”的束缚和牵绊,容易缺乏自信心,经常认为自身参与领导和管理的素质不如男性,不愿意表现得坚决果敢。在作决策时往往表现得过于慎重,优柔寡断,对风险有更多的规避意识且缺乏理性,相信直觉,这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错失一些重要机遇。此外,女性领导者在社会上扮演着双重角色——领导者以及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这两种角色对女性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女性在领导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反差,会使女性在担任领导职位时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并促使其放弃或者减弱在职业上的追求。

总之,女性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只有明确阻碍女性领导者成长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从理论及实践上突破这些障碍。即使彻底改变女性的不利地位任重道远,但坚持作为定会带来改变。

参考文献:

[1]黎君.社会性别意识与中学女校长成长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9,(8).

[2]陈永明,等.教育领导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舒丽丽.我国女性领导者成长问题探析[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9.

[5]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6).

[6]宋健.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张再生.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8]那金华.中国妇女参与公共行政的制约因素及改变其弱态发展的对策[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3).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黑龙江男女两性对性别法律权利的认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