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体设计的总结与思考

2017-11-08孙成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3期
关键词:整体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孙成娟

摘要:近年来,在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政策精神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日益受到各高校和教师的重视。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了系统探索和整体设计,形成了课程实践教学和专项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实践方案。这一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摆脱了以往实践教学模式的窠臼,克服了以往实践教学的一些缺陷,成为提高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系统探索;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39-03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系统探索和整体设计的动因

之所以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探索和整体设计,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具体包括理念、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的动因。首先,是在于思想理念层面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作用的重视。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仅改造了客观世界,生成了人的力量的对象化世界;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体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所变化和提高。实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起决定作用,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实现自身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情感体验等七大基本类型。”[1]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的教育功能各不相同,各有其主要教学目的。但总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主体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意义重大。其次,是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政策精神的贯彻执行。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无论是基本原则、实施目标还是重点建设内容,都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位置。在基本原则中,《创新计划》明确提出:“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在《创新计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在《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中,同样明确指出:“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在2015年9月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了明确的要求:“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在这样的文件精神、政策要求背景下,笔者所在单位加紧了实践教学改革推进的步伐。最后,是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的总结、反思和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往一般的做法,即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笼统的在假期(寒暑假)结束之前推荐一些实践主题,让学生在回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主题完成。这样做,针对性不强,管理松懈,往往流于形式,聊胜于无。这样的放羊式实践无法在实践中完成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对接和转化,造成知行脱节,正确的“三观”也就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一句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彰显。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化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及其特色

经过几年对已有实践教学方案经验的总结,同类高校优秀实践教学方案的学习、借鉴,尤其是在立足本校学生和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的不懈探索和创新,宿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已经基本实现系统化,这个系统具有两大基本实践类型,即专项实践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这两大基本实践形式又具体呈现为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囊括了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教学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学期团队实践和假期(寒暑假)的实践,一个整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已经基本孕育形成。

1.课堂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及其特色。这部分实践教学,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以教材本身的重要内容为中心,根据其特点安排教学。从空间上来说,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在“思政”课四门课中,每一门课都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学分,对应相应的学时,这个学时是从原来的理论课学时中抽出来的,理论课教学时间相应减少。“原理”课、“基础”课、“概论”课分别为1个学分,对应18个学时,纲要课为12学时,一个学分。抽出来的实践学时安排在教学周历中合适的时间,以实践教学周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在课堂实践教学周,实践教学内容围绕教材展开,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主题,形式丰富多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指导并参与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在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校园热点调查微评”、“户外经典诵读”、“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学期汇报演出”等。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户外经典诵读”已成功举办两届,宿迁市和江苏省相关媒体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报道,受到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原理课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为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奠定理论基础,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主题有:“哲理诗画作品创作”、“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社会热点分析”、“学期汇报演出”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史论结合,以史知兴衰,重在总结经验教训,开拓未来,围绕近代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国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历程,安排的实践主题有:“近现代史演讲(朗诵)作品创作”、“近现代史人事评说”、“近现代史好书(好文)推荐”、“近现代史情景剧展演”活动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从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的情怀出发,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展现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主题有:“走进马克思主义者”、“时事评论”、“为发展獻计策”、“中国发展作品创作”、“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学期汇报演出”等。各课堂教学实践主题、教学目的、组织要求、考核标准等都在印发给学生的实践教学手册上有明确的阐述。所以,“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既具有某些实践主题上的一脉相承性、统一性,又各具课程特色,包括各具特色的实践主题和不同的实践形式,让“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之间在实现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目的之外,又能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实践方案,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endprint

2.专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特点。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外,还有另外一大基本实践类型。即专项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有机配合,当然,专项实践教学在更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选择性。根据专项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时间、学生主体和活动类型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暑期专题实践教学。在每年暑假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实践主题,并通知感兴趣的同学报名,教师结合学生表现进行筛选,由教师带队赴宿迁及周边地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经开展的专题实践主题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康居示范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创业成长”、“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基层文化建设”、“中国梦·我的梦”、“生态文明建设”、“現代农业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宿迁20年发展成就考察调查”等。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结合调查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教师对之进行指导修改,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种类型为分散个人实践教学。在暑期专题实践教学基础上,学生也可以自行安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调研主题,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教师根据学生调研报告给出实践分。第三种类型为春节专项实践教学。在每年的寒假,学生在过春节假期的同时,围绕“春节”主题展开调查,包括春节文化、春节习俗、春节消费、春节旅游、春节就业、春节物价、春节民生等,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第四种类型为思想政治理论学期团队实践教学。学生以一学期为研究周期,以团队为申报单位,立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主题内容,可以撰写调查报告或是论文,思政部组织鉴定结题,根据鉴定等级评选优秀成果并给予奖励。通过团队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表达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在申报学校和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上打好基础。第五种类型为竞赛类实践教学。为了增强思政课趣味性、吸引力和影响力,我校积极开展多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时事政治知识竞赛、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大赛、千字文大赛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实践教学方案开展的初步成效

最近几年,宿迁学院思政部坚持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理念指导、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实践方案框架基本建好。课堂实践教学和专项实践教学密切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以各种主题和形式在课内外、校内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从目前来看,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一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效。(1)系统化的整体实践教学方案孕育形成,成为提高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制定科学的实践方案是进行有效实践教学的起始阶段,对整个实践教育活动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跳出了以往的模式窠臼。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但是这些实践教学计划普遍存在内容笼统、形式单一、管理松散的缺点。一般在寒暑假安排社会形式的实践给学生发放社会实践登记表,并推荐一些实践主题,所有的学生都自行选择实践主题和实践形式,开学后按要求上交一篇实践报告即可完成任务。大多数学生是否进行了实践,老师无从知道。这种假期式的传统的单一的实践模式更多的只能是形式上的、被动应付式的,缺乏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实践主题、时空、样式的多样性。导致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实效性甚微。我校经过探索创新建立的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基本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的不足和缺点。实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实践主题、内容实现了从单一、缺乏针对性向紧扣学生、具体课程内容特点、需要、时代焦点热点问题的转变。实践时空实现了从单纯的假期、课外实践向假期、课外实践与学期、课堂实践相结合的转变。实践样式实现了从单纯的社会考察向课堂展示、学期团队实践、假期专题实践、假期分散实践转变。实践主体实现了由个体向团队、班级、跨班级、跨专业转变。(2)基本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育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认识深刻,曾经批判过“三中心”范畴。反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发现“三中心”传统根深蒂固,受到传统教育方式和列宁“灌输”理论的双重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围绕“三个中心”,即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理论灌输)教学为中心,提倡“灌输”,认为只有教师的严肃灌输,学生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主的传授模式普遍存在。近些年,虽然不少高校进行了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但真正有所突破的不多。“95后”的学生个性鲜明、灵活多彩、探索欲强、自我实现感强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依时代和学生的变化而做出较大幅度的改革创新。涉及课内课外形式多样的整体化实践教学方案基本上改变了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不再仅仅是威严的理论的传授者。在各种形式的实践里变成引导者和倾听者。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老师灌输的消极被动的容器,变成围绕特定主题,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主动搜集资料和信息,积极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具有充分主体性的真实主体,成为了理论知识、理想信念的主动建构者。这也使得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成为常态。(3)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务实精神、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不能置身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之外,相反,需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介入,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做出独特的贡献。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实践教学方案紧密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设计注重整体性、全面性。从学生迈进大学,大一接触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就以系统的方式培育和影响着学生。就课堂实践教学来说,充分发现、挖掘各课程中蕴含的对培养学生务实意识、理论应用、开拓创新意识有益的内容,形成实践主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去搜集材料,进行整理,写好文稿,制作PPT或视频,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如“基础”课的“校园热点问题评说”、“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纲要”课的“近现代史演讲(朗诵)作品创作”、“近现代史人事评说”,“原理”课的“哲理诗画作品创作”、“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概论”课的“走进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发展作品创作”等。各门“思政”课共有的一个实践项目“课程学习汇报演出”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结合所学内容、展示自身兴趣特长的舞台。此外,学期团队实践、春节专项调查、暑期专项实践和分散实践无一不在培养参与学生的务实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增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00-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初中数学自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