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科学科中的主题性教学
2017-11-08王鹏
王鹏
为什么要进行主题性教学?何时进行主题性教学?进行主题性教学需要怎样处理?主题性教学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一直是我思考的。目前,课改从双基到了三维目标,又到了核心素养,是一次次的升级,还是不断地认识、提高的过程。核心素养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题性教学正合其意。
主题性教学涉及到深度学习,它强调教师的价值引领,学生密切关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从宏观微观结合、辩证统一的视角,运用逻辑推理与模型构建的思维方式,解决系列复杂问题,获得结构化的学科核心知识,从而建立运用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主题性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设计比较
(一)基于理科的核心知识确定学习主题,用主题系统设计教学,再依据拟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及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进行整体教学的过程。拟研究主题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一般会反映出学科本质和核心概念。通过主题性教学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整合,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主题性教学是贯通知识和素养的桥梁,让学生在完成有挑战性任务的同时,获得对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深度理解,实现能力迁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传统教学设计,是指重双基、重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知识为基础;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确定教学流程;加强各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素材例证的选取;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讲授为主,学生以识记、理解、应用等思维活动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三)主题性教学设计,注重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形成功能性的知识结构,强调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系列驱动性任务,系统考虑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认知的发展顺序、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等;依据各驱动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及其评价量表;教学方式注重以引导为主,常采用合作探究、交流汇报等横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设计的高级思维。
(四)确立以核心素养为主的具体目标,挖掘核心知识所承载核心素养。主题性教学的目标,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让学生获得理科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发挥知识的育人价值。如何挖掘出知识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要清晰知道本学科的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有哪些,要会结合具体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要在构建的知识结构中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
(五)为达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需设计富有挑战性学习活动和发展性评价方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依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设计针对性强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限于课堂时间,需分清主次、确保核心活动的开放程度,让学生更为充分的实践和体验。核心素养的培育,需学生真正自主地进行活动,单凭教师阐述讲解、总结提炼是不能转化为学生能力的。
(六)在设计活动的同时,需要进行对发展性评价方案的设计。发展性评价指对整个教学过程都要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重要环节。发展性评价的内容为理科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在主题教学中,学生成长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逐渐进阶的,教师通过发展性评价要不断诊断学生的素养水平,通过即时性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阶。
二、主题性教学实施的思考及對策
(一)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充分实践和体验。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授问题的解决方法,导致在实施主题性教学时,代替了学生解决问题。如主题性教学的导入阶段,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更多的进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才能获得迁移应用的方法和能力。通常学生的想法比较具体、发散、多样化,教师需要进行梳理引导,切忌急于求成。
(二)统筹安排课上课外任务。由于主题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性较大,课上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往往出现没有按照预期完成任务的情况。在时间方面,教师需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安排课上课外任务,课上开展主要教学活动,如交流、汇报、实验、分析等价值更大的活动,课外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如查资料、做总结及自我评价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协调管理,提高小组合作和交流的效益。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主题性教学是由一系列任务构成,强调学生在主题性学习过程中的发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常常教师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经验的不足。
(四)主题性教学中评价包含对核心活动评价、发展性评价及小组评价、整个主题学习总结的评价,要设计相应等级评价量表、自我反思记录单、活动表现观察记录单。整个主题学习总结要能有效地落实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从知识与方法的总结分析、碰到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核心活动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思维度、合作表现、汇报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应对“突发”事件。主题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开放性大、多样化强,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在活动实施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基础,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好相应对策。对于“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分清主次,明确各个活动要达成目标,将学生行为与活动目标进行联系分析,及时做出反应,防止被“突发”事件影响主题性教学。这需要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成效,运用学生浅显易懂的语言对超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主题性教学下的集体教研
(一)主题性教学要真正落实到教师身上,需要具体到每个主题设计、每节课、每个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核心素养有条不紊地落到学生身上。教师只有经历了主题性教学中的思想碰撞,才能更好地理解主题性教学。推动学生主题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主题性教学的过程。
(二)打造基于主题性教学案例的研究共同体。主题性学习是教学改进项目,教师需要通过主题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不断学习、理解、交流,有必要构建案例教学共同体,促使学科名师、教学专家深度参与,形成研究共同体。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现状、学生基础,以主题学习内容为导向,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案例的开发和探索。
(三)实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交流的“三全”过程。主题性教学案例的研发过程,往往采用以骨干带团队逐渐发展的策略。项目开展始,让骨干教师在学科专家指导下进行案例研发,之后骨干教师带着合作者一起进行案例研发,再到学科组每位教师独立实施,逐渐进行推广。从备课到第一次讲再到比较成熟的讲,研究共同体需全程深入参与。对课堂观察的寻找证据,对学生访谈建立记录,不断的对案例进行优化。详细流程包括:集体确立主题性教学内容和方向—任务教师自主备课—集体研讨—任务教师二次备课—任务教师第一次讲课、对学生访谈、集体指导优化教学—任务教师第三次修改—任务教师第二次讲、对学生访谈、集体总结。
(四)主题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每次主题性教学活动,学科组教师都参与,但各人的参与程度、观察视角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全面的记录,方便于教师学习和使用,要及时对每个主题性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教学资源包,建设资源库。利用集体教研活动让任务教师进行说课,分享理解和收获。经过多次的思考、沉淀、实施,结合学生实际,发挥自身教学特色,这样实践过的教学案例在新一轮实施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也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会有更深的认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