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婚
2017-11-08韩墨林
韩墨林
“如果是街头随便一个骗子骗了你,那你使劲恨他,你损失的只是钱,但感情不同,那是一个和你度过了很多快乐和悲伤的日子的人”
价值变了
季律师办公室的垃圾桶是大号的,面巾纸有两叠,消耗的速度大约是三天一桶。“婚姻咨询”的业务招牌之下,眼泪的生产率很高,但面孔形形色色。有人目不斜视,和谈生意一样冷静,有人怒火中烧,有人万念俱灰。大多数故事枯燥而平静,而另一些故事洋溢着浓烈的戏剧感。一个年轻男人追女孩时强调家里是开公司的,可女孩婚后发现自己的结婚对象不是那个可能继承家业的儿子,实际上他只是养子,女孩站在了爱情一边,可她的家人砸了男方父母的家;一个愤怒的男生看到新婚妻子的手机聊天记录,提到恋爱期间他花钱多么慷慨,还有他父亲的捷豹车价值60万,妻子和闺蜜耐心地考量着这些,而他只想用离婚和精神损失费来填补海誓山盟的虚幻;一个孩子刚刚满月的女人,丈夫流着泪、极其诚恳地找她谈话,自称早已皈依佛教,和她结婚就是为了留下血脈,和有人照顾父母,然后无牵无碍地出家,补偿是一套房子和30万的婚前积蓄。
没有一个职业律师喜欢情绪化的、冗长的诉说,即使它价值每小时500-1000元——何况,很多时候在对方的泪眼迷茫以及“没帮上忙”的莫名指责中,这个钱是拿不到的。
“为什么我的人生成了这样?”有人会这么问他,也或许是在自语。这超出了他的专业能力。
《婚姻法》规定,借婚姻骗取财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以刑律处理。然而,《婚姻法》对以合法婚姻形式诈骗他人财物的不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在真实的案头上,故事繁多,解读纷纭。
实质上,婚姻诈骗难以立案的关键,在于它利用真实身份和证件进行合法登记结婚,法律工作者无能为力即在于它的合法性,在案卷中被归类为“新型诈骗”。
基于骗婚是合法婚姻的定性,在现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框架内,只能通过离婚的途径来处理。
金色马车没有通向完美童话里的水晶宫,而是引向了一摊只能留给律师的烂账。
不必用力解读社会。但在这间玻璃墙闪耀的十平米办公室里,古老的婚姻围城正在被新的价值体系解构和重建。田园时代的诗歌和童话,像是一夜之间消失了。5年增加131%的离婚概率,以及新闻里冲击着视野的骗婚事件,使关于婚姻的定义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神圣——至少一部分人认为如此。
《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数据揭露的悬殊对比,暗示着作为一门生意的骗婚具有卓越的回报率。2017年上半年,涉及“骗婚”的诉辩共计2532次,刑事判决文书455件,其中只有25个案件被法院明确认定被告有“骗婚”行为,更多案件证据不足,草草了之。
季律师案桌上还有另外一组对比数据,婚姻纠纷的咨询者中,新婚不到一年的案子,大约占四分之三,三个月之内的又占了这里边的大部分。“那么有些目的就很明显了。”他用手指敲敲桌子。
“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王朔的《过把瘾就死》勾勒出一个鲜明的隐喻,他说他喜欢这本书。
因为孤独吗
沉重的东西隐藏在数字背后。清洁工每天早晨6点前来,把揉着眼泪的面巾纸清理一空。可即使是大号垃圾桶又能装下多少眼泪呢?
在天涯论坛上,以“骗婚”为关键词搜索,会跳出7017条主题帖,“三观正的进”、“求诅咒”……“我这种情况是遇到骗婚了吗?”
“严格意义上说,大部分不是。”
从堆积的案卷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标准的骗婚情节:用真实或者虚构的身份接近被害人,订婚或结婚,期间索取大额金钱或礼物,甚至车房。然后寻一个借口分手或离婚。这个借口包括:“我思考了很久,还是觉得你长得丑,遗传孩子会从小就自卑,所以……”这个确实其貌不扬的男孩子愤愤不平地复述这句话,耳朵爬上一大块红晕。
季律师说,骗婚或者声称这是骗婚的咨询,往往各执一词。尤其是双方结婚之后,“非法占有”便极难认定,主客观犯罪构成要素哪个都不能缺。即使在全网刷屏的“自杀程序员”一案中,也很难认为女方是借助婚姻占有财产,即“诈骗”的控诉很难成立(一幢海南的房子,一台特斯拉汽车,日常恋爱花销……1300万)。遗书只是单方面的说法,即使那是一份字字泣血的遗书,背后是年轻的生命。
我在自杀程序员的微博话题下看到那些语气激烈的留言:用词触目惊心,审判意犹未尽,宣泄一种私刑的快意。“恶毒女人应该凌迟处死。”我想或许是相似的经历才能点燃这样的同仇敌忾。
说这话的人是一个29岁的女孩子,声音甜美,头像是一只可爱的灰色龙猫。她的电话是在深夜打给我的。女孩和男友交往57天,为他购买的东西接近10万块,包括一根6万8的皮带。一个问题是,这个花销就是她的年收入,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她觉得花这笔钱畅快而愉悦,导致信任崩塌之后更加疼痛。
加在“公敌”翟某身上的另一想象中的私刑,是希望她“被运到伊斯兰国家,乱石打死”,这句话来自一个在江西某地级市工作的青年,他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得知“自己的女朋友并不是处女”。此前,他一直认为女朋友把第一次给了他。因为感激和“愧疚”,青年说他承担了两个人合租的全部花销,从房租到水电网费。自己工资只有三千多块,却经常给女朋友买很贵的水果。
“我的天都塌了,我觉得我的一辈子都被她骗了。”青年咬牙切齿:“她欺骗了我的感情,这个比钱还重要。”
他们已经订了婚,在小地方,亲朋好友的眼光像一张束缚的网,他不可能改掉结婚的既定议程。
相比于严格的法律意义,普通人定义的“骗婚”往往宽泛得多。譬如,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财产的一定是有形的财产,而前来寻找律师“要一个说法”的人们,控诉的很多内容都是无形付出。包括:“为了能组建一个家庭而到女方家帮助干农活,之前干的活需要报酬。”以及,“一直把文章的第一署名权让给女方,但自己有资料、录音等很多证据,证明自己是文章出力最多的人,希望重新分配稿酬。”
在更多接近“骗婚”实质意义的案件中,往往会呈现出引人深思的特征:两个人认识时间很短,期间却伴随着毫不犹疑甚至迫不及待的金钱付出。
季律师有时很困惑,单方面索取的虚幻明明一戳就破。
手机里52条道歉短信,像一份坚贞爱情的控诉状。闪婚闪离,没有礼单。后期录音吗?人家已经不理他了。这是季律师新近咨询的一桩案子。
“坦白地讲,我觉得有些人就是判断力有问题。”他指的是那声泪俱下的52条道歉短信,无望的挽留。彩礼4万,首饰1万,一幢商住小公寓40万,只写了女方的名字。他们没结婚,女方抓住他打游戏,大闹一场消失了。
“他或许觉得一个家值得这样的付出吧。”
季律师来北京快十年了,每天晚上披着南三环繁华的灯光,回到一室一厅空荡荡的家,附近所有外卖吃了个遍。大部分时候,他觉得事业稳妥,生活自由,是一个潇洒的单身汉,但也有一些被孤独击中的时刻,他觉得可以理解为什么渴望陪伴的心情会使人的判断力全面败退。
季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刘和卓共同印证了一条规律,骗婚的案例中,越到后面付出越疯狂,当一段关系散发出若即若离的讯号时,有的人指望金钱付出能填上这个空洞。“套路是,你把自己逐渐树立成为感情里权威的一方,给对方建立希望,再不断打击。”
刘和卓告诉我,他发现的一个有趣事实是,见诸媒体的骗婚案件中,许多人承认自己习惯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抓住人性的弱点。”一个犯人曾在看守所里这样介绍。他相貌平平,同时交十几个“女朋友”,最多一个被他骗了五十多万。“成功经验?”犯人说那是因为“苦读心理学”。
北京顺义区的一名法官告诉我,大部分骗婚的主角都没有任何相貌优势。关键是外包装。某个活跃在相亲网站的骗子穿着香港定制的西装,黑框眼镜,声称自己在证券公司工作,有内部信息,可以帮助操作。他也为了行骗的成功率努力学习,金融知识侃侃而谈,撒下的网里困住了好几条鱼。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在程序员新闻的微博转发中,很多人这么说。
“我觉得我也不相信爱情了。”季律师自己还没结婚,恋爱经验停留在校园里,走出去,律师的工作让他见证了离奇百态,别人的故事砌了一堵墙,挡住了他对婚姻的幸福想象。
证据
目前,有关骗婚的民事官司涉及的证据大致是:共同上当受骗的人的证人证言(团伙骗婚,这种案子极少);骗婚过程中的收据;针对“不正常行为表现”的录音或录像。而取证往往是最困难的环节。季律师总结,恋爱花销大都说不清楚,很少有沉浸在爱情气氛中的男女会想到保留证据。
彩礼或许不同。在通常判例里,彩礼被视为婚姻的前置步骤,缔结婚姻是赠送彩礼的最终目的。那么,在未婚或婚姻存续较短、或能证明婚后并未在一起生活的情况下,彩礼判决归还的希望很大。但需要礼单和订婚仪式等证据来定义这是“彩礼”,而非其他用途。至于恋爱中赠送的礼品,在司法判决上争议更大:你怎么定义送礼物是为了结婚还是仅仅为了维系感情呢?
但往往,就彩礼是否退还的事情,两家风俗不一,各自坚决捍卫。律师们却很少在证据上获得满意的回答:协议,转账记录,等等。一个夸张的例子是,有个“浪漫”的男人把彩礼折成星星堆在新房里,女方亲戚收拾了整整一个上午。
“请手下一个工人帮忙,用了四天,终于把证据都折没了,那些钱,女方亲戚拆星星的时候都得骂他。”季律师边说边笑。
假如礼品价值极大,又另当别论。譬如十几万的江诗丹顿表。一个家境优裕的女孩委托律师索回了手表,据说转身就把它摔了。
季律师传来《南方都市报》对程序员自杀案件的分析。虽然几乎不可能认定结婚目的为不当得利,但在财产分割的环节,要综合考虑程序员对翟某赠与财产的目的,以及隐瞒了什么情况、欺骗的过错程度如何等因素。很显然,程序员之所以会赠与翟某大量的财产,是基于对夫妻婚姻生活的长久预期。而翟某在和他结婚后不到40天就要挟离婚,进行财产分割时基于民法的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等原则,法庭可以考虑对翟某少分甚至是不分财产。
高楼一跃,一切都结束了。
季律师说,在某种程度上,死亡的惨烈事实,正是后续诉讼中,精确厘清财产分割环节的助推力,而且此案“恋爱花销”数额过大。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恋爱花销”方面的控诉更像是一笔糊涂账。
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咽下苦水。
如何寻找证据。对方出轨的疑云笼罩着大部分骗婚案例,跟踪,是大部分人的第一个想法。实质的出轨证据在离婚诉讼中确实有作用。
那名顺义法官告诉我,此前团伙骗婚案件被查获,起因就是案犯悲伤的女朋友暗暗跟踪,本想和情敌谈判,但越查越不对劲,男方向她和她的“情敌”借钱的理由都是一样的。
关键的风险来自法律。跟踪行为极易触犯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实际上,幾乎所有隐秘式和远程遥控式的偷拍工具都属于这个范畴。譬如最常用的方式:把GPS设备安装在车里。
总的来说,由配偶本人完成跟踪,在法律后果上要好些,至少多数与后一种罪名无关:关键看跟踪目的和过程有无获利,男女朋友在这两点上清清白白。而且,按常规判例,婚姻案件中配偶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存在冲突时,会给予知情权较大的倾斜。
换言之,跟踪配偶获得欺骗的证据,在不“过度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被法院采信。
但即使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跟踪取证的业务也生生不息。当你把“被骗”、“出轨”这类苦水倾诉在网络上的时候,私家侦探的广告会自己找上门。林小姐的邮箱里至今躺着好几份这样的广告。她在即将结婚的男友手机里发现了很多小孩子的照片,眉眼相像。那段时间他们常吵架,她不知怎么生长出一个坚定的念头:对方有私生子。
在愤怒和迷惘中,她加了“回心”的QQ号,预付1500元定金,提供了男友的汽车牌照、活动规律和场所。跟踪一天800块,无论是否有结果。好在对方不是骗子,两个星期后,她得到了一张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宾馆门口的模糊画面。但那个孩子,确实是她想多了。
“侦探”张辉,62岁,在家清清闲闲,有时在QQ上帮人刷单。在一个兼职群里,他发现了跟踪这门生意。
通常而言,委托公司进行不轨行为调查,接触的是调查公司的业务员,而不是侦探本人,见到照片或者录像算结束交易,之后删联系方式,但张辉是“野鸽子”,没有组织,加群揽业务,后来发现我把问题绕来绕去就是不付钱,就也删掉了我。
张辉挂的价格是每天500块,据他自己说,找他的人很多。“服务成本”实报实销,包括坐在调查对象附近吃饭的餐费之类。有一次捅了篓子,被人家“打了一耳光”,张辉把这事儿也算进了账单,“如果受到意外伤害……”
套路是相似的,跟踪人进酒店再通知客户捉奸,要靠天时地利。有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出击的小伎俩,譬如掖藏着微型录音或者录像设备,去和被调查者搭讪,推销一份精致但不太贵的情侣饰品,这可以快速测试出那两个人是不是情侣。
这些都要慎用,隐身的侦探才最安全。更高级、更贵的手段也有:恋人的电脑总是容易拿到,直接植入木马就可以了,这是公司一套专业班子的本事,张辉干不了。
但干这一行,八卦总是听说过。有些客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从聊天记录里捉出“情敌”——没有是最好不过。但却从电脑里发现了别的猛料,譬如,浏览同性恋社区的历史记录,甚至,特殊性癖好的聊天群。
“现在的人好乱啊。”张辉这样说。
“我好是好在我敬业。我冬天都守在人家楼道里。”
自己做活不用给公司分成,但也有一些地方不方便,譬如“侦探”出门都是开豪车,豪车不容易引起怀疑,张辉没豪车。还有,他没有公司撑腰,如果对方硬要赖账,就没什么好的办法,所以他更愿意接女客户的单子,“不经吓,好说话。”
“有一次跟着一个老板,花了半个月啊,人家什么事都没有。”张辉说,人家在公园湖边坐着,他也得去坐着,安安静静,湖水明亮,有鸭子游泳。他后来也带着妻子去那个公园,干着需要绷紧心弦的工作,他很留恋奢侈的安适时光。
“痛苦会让人失去理智。”“戴草帽的猫咪”说,这是她的微信名字。同样是根据发来的广告,她花了3500元买到一套“使配偶良心发现”的秘笈,由“小三粉碎公司”留言推销,当然,秘笈里没有神功,男朋友还是离开了她。
戴草帽的猫删除了这份秘笈,据说里面有157种攻略,针对“孕期内的小三”、“真爱小三”、“已婚小三”……
她给了我卖家的号码,但已被注销了,线路那边是空号提示音。六个月之前,她听到这个声音愤怒地哭了,为了留恋的一丝温情,以及父母花掉的五万块。那是给男朋友介绍工作的人情费,可他在新岗位上迅速结识了新的女朋友,她却要不回那五万块了。
“确实很难要回。”季律师补了一刀,五万块打点在各个环节,且对方不是直接付与方。证据,还是证据,你没有。
抱团
“受害者”结成“反骗婚”主题的QQ群,互相倾诉。我加了九个,共同特征是:活跃。
“你爸妈就是想要卖女儿的!”才加进一个群,刺眼的对话就撞上来。
林丁丁告诉我,看到程序员自杀的那条新闻,她也曾经在自己11楼的窗口徘徊很久,感觉窗外的黑暗,像是要把人吞进肚子里。
在婚姻咨询办公室的案卷中,“彩礼”是最显眼的关键词,这是婚姻中理直气壮索要大额金钱的最正当理由,但40万这个数字,超出了很多人对彩礼的认知。
但对律师来说,彩礼是相对容易的官司。季律师说,一场订婚仪式,宾客来来往往,证据不太容易湮灭。大部分人放弃追讨,是困于冗长的诉讼程序,精力和钱折算下来的性价比不高,如果一方消失了,那更麻烦。
林丁丁老家在湖北一个贫穷封闭的县城,父母供她呕心沥血,倾尽所有。父亲落下肾病,家里的房子从没翻修。她在广州读到博士,做科研,但学历和薪水暂时不成正比。在她的老家,一个高中毕业、打一份简单的工、父母有医保无负担的女孩子,彩礼可以收到20万,父母觉得博士女儿无疑值双倍。
快订婚的男朋友一口答应了,但不愿父母承担,这笔钱两个人挣,林丁丁把自己省吃俭用的九万块也交给了他。
她至今说不清他们是为了什么分手的,为了钱吗?可是明明又不是。他们年轻、学历高,谁都没有把这笔彩礼看得有多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朋友越来越烦躁,经常无缘无故陷入沉默。分手的时候,九万块钱飞了。似乎是他为了尽快凑齐彩礼,背着她投资了什么,赔得很彻底。
男朋友认为这一切都是林丁丁父母的逼迫,他不觉得这笔钱应该由他来还。
这不是一起萍水朝露般的骗婚事件,他们大学相识,感情很好。林丁丁向我倾诉的时候哭了,她很矛盾,直觉上也不认为男友该负全责,但这笔钱不拿回来,她就觉得命少了一半。
“你不知道,九萬块是我多少年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对我的家又有多重要,如果不是为了凑彩礼,我早给家里盖房子了。钱没了就是要我的命,你以为博士工资多高吗?”
在群里说这些的时候,“都在骂我的父母”,“为什么?”林丁丁的眼泪一直一直流。
“你想……用法律解决吗?”
“不行,不忍心。”她说,并希望这篇文章能打动或“威胁”到她的男友,让他还钱。
“就像把一颗糖放进孩子嘴里,又活生生抠出来,孩子不哭死才怪。”《新京报》记者在一篇关于骗婚的文章中,描述骤然失爱却又难以自拔的心理。而当失去的不仅是爱情,还有金钱,这种心理又会放大。在“受害者”之间,轻蔑和怜恤都显得很激烈。“为什么受骗”的问题经常会指向一个“活该”的结论。尤其是,当你的案子沾上某一个标签的时候,收获的嘲讽是扑面而来的。譬如:凤凰男、有弟弟的女孩……当然,“穷”本身就是置于一切之上的原罪。
不过,季律师说,在法律的苛刻门槛下,“入门”的骗婚案件,往往擅长用光鲜的外表和慷慨的花销武装自己。钓鱼需要钓饵,把骗婚者标签化为穷人大错特错。
“沾上凤凰男”的林雪在群里也收到了几句嘲笑,分手的时候,他的男朋友一笔一笔给她算账,得出的是一个让她惊讶的数字。不是礼物,而是辞去高薪工作来她的城市陪她,导致薪水减半的差价。两年了,这笔钱滚成了一个特别大的雪球,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跟我结婚,这个钱就一笔勾销。”男朋友这么对她说。
《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一个大男人在她面前哭着闹着,这似乎不属于“暴力”。
但男人为达目的是坚持不懈的,骚扰也是真实存在的,她必须还钱,否则过不安生。
至少,相比于讽刺,还是温暖更多。林雪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痛骂那个伤害你的人的时候,会有一种“班集体”的力量感。
自认为被“伤害”历练过的人,练就了鹰隼般警惕的本领。“怎么分辨同性恋骗婚?”是群共享文献的第一条,我好奇打开来看,可按照这个手册的分辨方式,大概有一半你接触的男人都是同性恋。
压力
很多人是因为逼婚的压力,被推进骗婚的黑洞里。年龄不小,在外打拼,父母期望成家的压力总是沉甸甸的。在上海工作的程灵记得,她有次回家和母亲开玩笑,说你每天锻炼,身体好一点,我才放心嫁出去离开你呀。于是妈妈就真的每天6点起床,出门跑步。欣慰和愧疚交织,这成了程灵心里的一根刺,她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嫁出去”。
顺义区那名法官介绍说,大部分骗婚的结识渠道都是相亲。而非校园、工作单位等熟悉的圈子。
相亲网站是孤独的城市青年的首选平台,也繁殖了无数骗局,生生不息。一跃而下的程序员,砸起一片不甘的呼应,“公敌”妻子和世纪佳缘网站随即成了众矢之的。今年3月,他们在这个网站相识、闪婚。
程灵也是程序员新闻下面的留言者,淡淡地一句话:“唉,我能理解他。”
程灵在船舶基金公司工作。她在与世纪佳缘齐名的一家相亲网站上认识了一个喜欢读书、和别人合伙开咖啡馆的男生,这与她学生时代放弃了的梦想合拍。男生有一只灰色的猫,尾巴很长,她觉得爱猫是一种温柔的品质,她也有一只小花猫,两只猫瞪着电脑屏幕里的对方,爪子挠来挠去。
他们不在一个城市,但感觉很好,交往两个月,几乎无话不谈。男生说咖啡馆需要装修,向她借钱。程灵有朋友是学设计的,就推荐给那个男生。朋友的反馈是,对方显得敷衍和不耐烦,“好像不是真的想装修。”
程灵慢慢注意到一些端倪。她觉得对方的很多信息都模糊不清。她托人去查他的大学,根本没有这个学生。询问的时候,男生显得沉默而紧张,说他的父母离婚了,他改了名字,随母姓。以前的名字?他说牵扯旧日的伤疤,不愿意告诉程灵。
“不只这个,很多东西都是假的,我后来甚至觉得这个人也是假的。”程灵和男生分了手,借给他的11万要回了6万,另一半说周转完再还。程灵很是难过了一段时间,没好意思找他要钱。半年后,她确证了她的怀疑,另外一个婚恋网站上也有这个男生,又是一套新的身份。
那笔钱现在还没要回来,程灵没把这件事撕破,她担心对方恼羞成怒,这个钱就彻底要不回来了。
“美好的婚姻是糖,慢慢熬出来的,不是随手就能捡到的。”程灵说,她再也不相信任何相亲,这件事让她几乎“不再相信感情”,而她的母亲,依然每天早晨坚持跑步,有时发微信告诉她今天天气好,多跑了半个小时。
小蓝的相亲网站账号是父亲代注册的。父亲“擅自”给她交了VIP会员费,两万块,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小蓝哭笑不得。
小蓝在北京做记者,同事写过一篇关于栖息在婚恋网站上的骗子的报道,她把这个报道拿给父亲看,父亲生气了:“你别用这个东西蒙我。”过了一会,语气软下来,说我们钱都交了,你多大了,你也该找一个了啊。
伤痕
很多人和我谈起发现“受骗”那一刻的幻灭。“天都塌了。”有人对我说:“如果是街头随便一个骗子骗了你,那你使劲恨他,你损失的只是钱,但感情不同,那是一个和你度过了很多快乐和悲伤的日子的人。”金钱损失以及种种疑团,是痛苦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试图烧掉一个恋人手绘的花瓶,但点燃了自己的床单。也有人在清醒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之后,觉得“这样了我还要对他好”是一种伟大的人格,最终会感化对方。她在一个帖子上详细地诉说了自己的爱和牺牲,被多人劝说,但不改己见。
爱情中的欺骗很多时候是模糊的,但那个骗子的确符合一个骗子所能拥有的全部特征,他声称自己的父亲是某某某(当地一个级别不低的干部),可女孩的家人就在那个部门工作。
“可是我真的爱他,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这么爱一个人了。”女孩说,好像有些苦恼,但声音里漾起一种让人感动的温柔。
相似的悲伤回忆,连接千张面孔。在季律师的记忆里,有些叩门者一心一意的目的就是“把对方送进监狱”,但对如何把那几万块钱追回来,则兴趣寥寥。还有一些人仿佛对找律师这类事儿抱有愧疚,不经意会流露:“我好像把对方想得太坏了。”
梁生心里一直盘旋着这种愧疚,淡淡的。他家境优裕,父母年收入过百万,恋爱中出手大方,几乎为女友购买了每一样他从前不知道名字的奢侈品,总计二三十万。后来发现女友还和大学同学如胶似漆,从他千方百计查得的证据来看,女友更爱对方。
愤恨之中,他在小圈子里公布了所有证据,女友一时间几乎人人指责,她删除了所有社交记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了。
梁生后来给女友单位的地址寄去了水晶项链和一架古筝,以及一封长信,信里写了他的矛盾。理智上,他还是觉得她在利用他,一直骂自己“无可救药”。
刘和卓表示,对处在刺激和分离状态下的人而言,渴望回到依恋的环境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不过,重要的是,努力让自己处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状态中,慢慢地恢复。
《新京报》刊载过一则更加极端的案例:一个42歲的广州女性,曾谈过三个男友,都是世纪佳缘上认识的,也都是做传销的。到了第三次,她仍然不肯放弃,还想救男友出来。“她就是觉得这个人对她好,就像中邪了一样。”
很难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婚姻被害者”的特征譬如一些人套在程序员身上的标签:性格单纯,寡言少语。实际上,这些人的职业包括报纸记者、干练的银行职员、演讲比赛亚军、单位里的开心果以及严肃的公务员,等等。因为爱情,或者只是因为孤独,他们跳进了这样一张网,生命中多了一道伤痕,甚至走上了不归路,譬如那个用生命在舆论场里砸出声响的程序员。
但心理咨询师可以大致总结出这类伤痕的共性。骗婚者的需求往往是尽快分手或离婚,而且这个分开最好是由对方提出,使自己占据正理。那么可能的征兆往往是,脾气突然暴躁,或者极度冰冷,甚至装疯卖傻。在一则新闻中,为了离婚并且不退彩礼,那个女人蓬头垢面在村里抢男人的烟抽,用脚踢别人家的门。但尴尬的的是,即使这样,男人坚持要回彩礼,两人拉锯、冷战,一直到骗子的身份露出线索,随即被捕。
爱是什么
陈树的故事最长,时间跨度达到八年,而这羁绊或许是半生。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他从视他如子的舅舅手里接手了一家小皮鞋厂,没日没夜地干,挣下一份积蓄。他通过相亲认识了妻子,婚后,感情越来越淡,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现妻子的家里人几乎把控了工厂,包括财务等重要岗位,他渐渐被架空。他发现,此刻离婚,一手挣下的家业将蒸发大半;而不离婚,又心怀郁闷。
他说得很慢,声音被一次又一次的叹息分割,那些故事由所有平常家庭都可能有的那些拌嘴和琐碎组成。他耿耿于怀的地方在于,结婚太草率,妻子可能并不爱他,而最初的心机已经慢慢展露出来了。
陈树一直没要孩子,他把这看成某种试探,但妻子对这点没有任何反对或者抱怨。他觉得他的想法更加正确了。“这个日子过的,不尴不尬,没意思。”
陈树说自己总爱和哥们喝酒,手发抖,怕出事,车开得很慢,汽笛声融入无边的黑夜。
他就是不想回家。
陈树坚持认为妻子是为了他的钱而嫁给他,也或许不是,从法律意义而言,并不是任何在结婚时隐瞒一定事实和想法的行为就属诈骗行为。这个定义,季律师也和很多人解释过,但“为了钱而在一起”,这个猜测,会洞穿心扉。
爱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橙阳觉得这个问题太大,她从来不想。第三次见面的时候,在火锅店裹着香味的烟雾中,男友就向橙阳求婚了。婚后多如牛毛的证据证明,男友是同性恋。可是橙阳在群里求助的核心是,怎么能让他对她好一点,好好过日子。这不仅是为了三岁的孩子,也是为了“问心无愧”。当年,橙阳的父亲精神分裂,母亲用温柔和爱化解了一切,母亲是未受洗的基督徒。在他们一家的观念里,婚姻是神圣的,神圣到不可以用分离来亵渎。
可是爱真的能战胜一切吗?
很多群友勸说橙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她一直沉默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