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职业能力培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以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为例
2017-11-08唐玉文
唐玉文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依据职业能力培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以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为例
唐玉文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通过对用人单位等的调研,针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的两大难题,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知识点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重构知识体系;创新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无论是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毕业后学历的提升、职称的评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都离不开本课程的知识。然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不争的事实。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就如何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1〕。
1 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建筑材料、工程制图与CAD、房屋建筑构造,后续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力学与结构”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本课程主要学习建筑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掌握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和绘制与识读结构施工图,是下一步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必需的知识,是培养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保障。
2 本课程教学中的难题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内容多课时少,建筑力学与结构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周课时只有6课时。二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公式多、系数多、符号多,且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高职学生理科基础普遍薄弱,且70%以上的学生是文科毕业。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被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吓住,从而产生抵触、厌学的消极情绪。现有高职教材不符合高职特点,其内容和知识体系与本科教材一样,只是删除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而已。教师在教学时很难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和调整讲授顺序,从而导致讲授的知识零碎、缺少连贯性与主线〔2〕。
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应有的技能,还能让学生不厌倦复杂和枯燥的理论学习,这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3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对于内容多学时少、理论知识跨度大,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能力弱,如何构建内容精炼、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突出、体系完整,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课程知识体系,这是“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难题。课程团队通过对建筑企业、行业管理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研,明确工程造价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和工作标准,分析与之相应的知识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1〕。
图2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改革思路
4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4.1 上好第一堂课
由于入学时专业介绍的粗泛化,因此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提高学生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第一堂课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主要讨论两个主题:一是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认识,特别是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以及就业前景的认识;二是介绍“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能力目标)。通过第一主题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面宽、就业岗位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通过对就业岗位职责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从而唤起学生对未来事业的憧憬。第二主题是告知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是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清单计价,要编制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造价,就必须会识读工程施工图,而结构施工图是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不能是肤浅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必须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知识。而学习建筑结构设计,就必须学会结构受力分析,掌握力学基本知识。
图3 “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结构
第一堂课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然,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仅是第一堂课的任务,在后续的教学中,都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4.2 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解决该课程教学的两大难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课程团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见表1。
表1 “力学与结构”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课程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想,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将力学基本知识融入具体工作任务中,解决了力学抽象的问题和学习力学有什么用的问题,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的主动性就强了。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按建筑结构设计的流程,设计相应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序化课程内容,形成课程知识架构见图4〔3〕。
图4 课程知识架构
4.3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能有效实现知识点的合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4〕。如钢筋混凝土外伸梁的设计,将力学知识点和结构知识点进行融合如图5。教学内容围绕目标任务展开,既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又能强化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学习热情自然就高了〔5〕。
图5 任务驱动法——钢筋混凝土外伸梁设计
2)现场教学法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强实验、实训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开展钢筋工、砌筑工等操作培训,进行施工图识读和钢筋翻样实训。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增加学生对房屋工程的感性认识,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具体岗位工作,培养职业技能。
3)案例分析法
在项目教学法中,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引入相应的实际工程案例,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开展讨论,实现师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4)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并用
对于推理、演算类知识的讲授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思维接受知识。如对力学基本知识以及结构设计理论的讲授,更适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
对于信息量大、需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更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的环境,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例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制图规则,可通过PPT、图片展示和讲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构造,可利用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将实际工程中各种钢筋、重要节点区的配筋等展示于课堂中,以及利用多媒体或工程施工仿真软件将真实、直观的施工现场引入课堂,增加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感性认识〔6〕。
4 结语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课程团队成员将继续研究和探索,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成就未来的事业。
〔1〕王鑫.建筑类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2):56-58、98.
〔2〕 陶莉,戴庆斌.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12,32(9):105-106.
〔3〕王慧英,林龙,李转学.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7,228(20):60-62.
〔4〕范凌燕.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铁道学院学报,2013,14(4):133、206.
〔5〕 罗芳,潘文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6,(16):247-248.
〔6〕 林丽,冯丽杰,王易安,张志凡,奚海鸿,武桐,宋士龙,于新民.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5,(28):161、204.
1008-3723(2017)05-052-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22
2017-09-02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筑结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563JZG010).
唐玉文(1962-),男,安徽含山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
G64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