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20周期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艺术编排分析
——以世界杯法国站3人操、集体操为例

2017-11-08马凌波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评判协作数量

闫 傲,陈 巍,马凌波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体育组,上海 200241)

2017—2020周期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艺术编排分析
——以世界杯法国站3人操、集体操为例

闫 傲1,陈 巍1,马凌波2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体育组,上海 200241)

评分类项目的评分规则对项目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对成套动作的评判起到决定性作用。2017年初,国际体联开始在国际上启用新版评分规则,规则中对成套动作艺术价值评判进行大幅修改。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周期首次国际比赛—2017年世界杯法国站比赛3人操、集体操项目的前3名成套动作进行对比分析,解读各队对新评分规则的理解和使用,以期为其他队伍在新规则视角下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最前沿的指导和建议。

新周期;评分规则;竞技健美操;成套分析

2014年世锦赛前,中国健美操队成套动作难度分值高、完成质量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艺术价值的欠缺。但2014年世锦赛,在国际体联“高艺术、低完成”的评分引导下,在有女性参加时3人操、集体操难度被除系数降低的情况下(难度被除系数由1.9降至1.81),中国队集体操、3人操成套动作编排未能正确把握规则,劣势完全暴露;2016年世锦赛中,中国队吸取上届世锦赛的经验和教训,在艺术编排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结果收获集体操冠军、团体操冠军。

评分项目对规则的理解和把握对项目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新周期的开始阶段面临新规则的实施,在进行成套动作编排时能把握规则引领方向、掌握规则并判断其发展趋势才能赢在起跑线。新周期评分规则实施后,第一次世界比赛对各参赛国队伍都是极大考验。本文根据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进一步剖析规则在新周期里对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引领方向,为国内健美操队在进行成套创编时提供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世界杯系列赛法国站比赛3人操、集体操前3名为研究对象,以前

3名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为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东师范大学电子资源导航中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cience Direct等中英文搜索工具检索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研读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参阅本次比赛成绩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对本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为本文论据提供借鉴。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对8名新周期健美操国际级裁判员(6名教授、2名副教授)进行访谈。

1.2.3 录像分析法 分析2017年健美操世界杯系列赛法国站比赛视频,包括3人操决赛前3名、集体操决赛前3名共六套视频,统计相关数据,为本文提供数据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评分规则都对该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走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难美项群的打分项目。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每4年1个奥运周期更新1次,相对于上一周期评分规则,《FIG Aerobic Gymnastics 2017—2020 CODE OF POINTS》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和修改。从专家访谈的结果及新周期“全国健美操裁判员培训班(北京)”的培训内容来看,其中艺术裁判指南变化最大的部分包括操化动作、主体内容等的评判方式等。

2.1 操化动作编排对比分析

2013—2016版评分规则、2017—2020版评分规则中都将操化动作纳入艺术评判的主要内容。上一周期规则对操化动作艺术评判的描述是复杂性、多样性、创新性,裁判员在评判过程中虽对操化动作的评判标准有一定判断,但在最后的打分过程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尤其像韩国、法国等队伍的操化动作冲击力、节奏感较强,虽然动作简单、重复率高,但仍然会给裁判员一定误导。新周期评分规则中对操化动作的评判进行定量、质化:用“+”号、“-”号来对操化动作的艺术价值进行评定,“A+”表示该操化单元艺术价值高给予加分,“A”表示一般不加分也不减分,“A-”表示艺术价值差要给予减分。规则要求,8个A+就可以取得此项艺术价值评判的满分2.0分,每少1个A+就减去0.1分,每有1个A-就再减去0.1分;另外此表未能展示另外一个减分内容,就是成套动作中每少1个8拍操化动作即“A”,就在分值基础上再减去0.1分。

表1显示,3人操前3名队伍操化动作数量均满足规则要求达到8个,第1名CHN2的A+数量仅为4个,故其艺术分也仅为8.40分;第2名CHN1的A+数量达到7个,在次评分元素上与法国队持平,操化动作艺术价值的评判均应得到1.9分,但法国队因发生其他重大失误故艺术分大幅降低。

表2显示,集体操前3名的操化动作数量均满足规则要求,在未发生其他重大失误的情况下,3支队伍操化动作艺术价值的分数与艺术分的排名一致,足以体现能记为一个“A+”。满足“A+”的条件多、难度大,但既然规则已经明确,教练员在进行操化动作编排时要逐一满足上述条件。

森林面积的管理在有效的更新造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做好林区管理工作,对林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林区管理者应重视林区管理,加强管理,为员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做好林地清理、植树造林工作;在苗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干旱、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保护苗木,减少损失;同时,要搞好森林环境的改善,做好防火、防虫等工作,注意湿度对树木的影响,保护树木。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适宜的造林,以天然林为基础,巩固和发展原有的生态建设;呼吁群众积极响应与合作,爱护树木,参与造林活动,做出贡献。

表1 3人操前3名操化动作艺术价值分析

表2 集体操前3名操化动作艺术价值分析

表3 3人操前3名主体内容艺术价值分析

表4 集体操前3名主体内容艺术价值分析

表5 3人操前3名团队协作动作使用分析

表6 集体操前3名团队协作动作使用分析

2.2 主体内容编排对比分析

2013—2016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中,主体内容包括托举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动力性配合动作、技巧动作等。作为艺术价值评判的一个重点,主体内容的满分为2.0分,裁判员在进行主体内容评判时,主要依据主体内容的数量、复杂多样性、难度、流畅性等。2017—2020周期评分规则对主体内容的界定则是过渡与连接动作、配合动作(托举动作、团队协作动作)、技巧动作,评判的标准则是复杂多样性、流畅性。但在评判过程中,新规则同样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定量、质化的界定:用G来记写一个或一段主体内容动作,满足评判标准的G记作“G+”给予加分,没有满足标准的动作就记作“G”不加分也不减分,评分规则中要求主体内容的数量要达到4个或4段。规则中要求成套动作必须要达到4个G,若少1个G,则把按照G+数量评判的分值向下降一个等级,如成套动作中共有3个G,其中有2个G+,分值本应是2个G+对应的1.6~1.7分,但因少一个G,故须将至1.4~1.5分档。

表3、表4显示,3人操、集体操2个项目6支队伍成套动作中的主体内容数量均达到规则中要求的4个G的数量要求,但只有集体操第1名CHN1的G+数量达到“优秀”标准所要求的4个。G+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不再单独要求主体内容动作的数量和绝对难度,精妙的串联和编排、具有主题思想或故事情境、同伴间肢体或眼神或灵魂的相互触动都可以视为G+,这为一些不具备高超竞技能力的运动员提供了提升成套动作艺术价值的契机。

2.3 主体内容编排对比分析

2013—2016周期评分规则中对托举动作的界定是底座运动员将尖子距离地面。但2017—2020周期评分规则对托举动作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释,其中一条就是底座运动员要将尖子托举至肩肘及以上,而且底座要有向上托的动作,而非将尖子拉、甩至肩部高度。此外,新规则对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动作托举动作定义为团队协作动作。团队协作动作虽不能像托举动作一样给予加分,但从专家访谈的结果来看,此类动作可以作为主体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考虑到过渡与连接动作、技巧操化动作艺术价值对艺术得分的影响。

根据裁判员参加洲际裁判员培训班、国际裁判员培训、全国裁判员培训班的反馈,以及专家访谈的结果,国际体操联合会在界定A+时,认为运动员在做操化动作满足面向有转变、层次有变化、有运动轨迹变化、手臂动作速度快变化多不对称动作多、基本步伐重复少这些条件时方动作数量的局限,团队协作动作的创编可以成为G+级主体内容创编的一个重要元素。

表5、表6统计结果显示,6套动作中2套动作未使用团队协作配合,而利用了此元素的成套动作一般情况下成套动作中G+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尤其是集体操比赛冠军队伍CHN1使用了4个团队协作动作,编排中将这4个动作分成2组完成,每组中由2人或3人同时完成2个不同的团队协作动作,大大提升了成套动作的复杂性、观赏性和流畅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新周期评分规则中关于操化动作的评分标准进一步量化,标准更加清晰。6支队伍成套动作中操化动作单元数量均达到规则要求,但均未达到满分的A+数量标准。操化动作是健美操项目的运动特质,

是健美操运动员从事本项目训练时练习的基本功,本身并没有难度,因此,教练员在进行操化动作创编时,在运动员上下肢肌肉耐力、动作清晰度有所保证的前提下,根据A+动作的要求进行细致编排,这是高水平、低水平运动员均最易拿到满分的艺术价值元素。

3.2 新周期评分规则中对主体内容的评判标准进一步量化、质化。6支队伍主体内容G的数量均达到规则要求,但仅有CHN1的G+数量达到满分标准。以往周期中教练员在进行主体内容动作编排时往往将高难度过渡与连接动作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要素,但新周期中G+的评判标准并非仅着眼于高难度的过渡与连接动作,不同类型主体内容动作精巧的编排及串联,尤其是该片段动作还具有一定主题思想或故事情境才是新周期G+的评判思路和方向,这就为一些能力有所欠缺的运动员进行主体内容编排时提供了思路和契机。

3.3 团队协作动作在新周期评分规则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6支队伍中有2支队伍未有效使用此类元素,另外4支队伍则有效使用并对提升主体内容艺术价值做出贡献。团队协作动作既丰富了成套动作元素,还可以与其他动作元素有效结合、串联,从而创造高艺术价值的G+动作,这同样是各层次水平健美操队需要充分考虑的艺术价值创编元素。

[1] 邓枭枭.2014年健美操世锦赛成套动作艺术价值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146-147.

[2]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GYMNNASTICS. Aerobic Gymnastics 2013-2016 CODE OF POINTS[ S ].FIG Executive Committee,2013.

[3]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FIG Aerobic Gymnastics 2017-2020 CODE OF POINTS[ S ].FIG Executive Committee,2017.

[4]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3-2016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 S ].中国健美操协会审定,2013.

[5]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7-2020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 S ].中国健美操协会审定,2017.

G831.3

A

1674-151X(2017)15-04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21

投稿日期:2017-06-10

闫傲(1995—),本科。研究方向:健美操、啦啦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评判协作数量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统一数量再比较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协作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