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实战中恐惧心理的探讨

2017-11-08张杨萍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技战术教练员

张杨萍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实战中恐惧心理的探讨

张杨萍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实战中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行探索,以期为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克服恐惧心理方面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运动员恐惧受伤、实战经验和体能储备不足等是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建议:可以通过赛前热身法、模拟训练法等来克服运动员在实战中的恐惧心理。

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实战;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个体遇到或知觉到特定的情境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威胁,而且个体又对这情境缺乏懂得和了解或者不能适应、控制所诱发与产生恐惧。散打是一项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在实战中,当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处于劣势时,会因为潜在的威胁而产生恐惧心理,运动员会感到精神高度紧张,全身肌肉紧绷,心跳加速,发挥不出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恐惧心理不仅会在比赛中出现,在日常训练中也经常会发生,如果不克服这种心理,会严重阻碍训练的效果,难以实现竞技能力的提升。因此,探讨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表现出的恐惧心理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相关数据库对有关散打和恐惧心理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对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出现恐惧心理的情况,同指导教师、有关散打教练员进行走访和约谈,了解学生在散打实战中出现恐惧心理的原因、恐惧心理的变化以及如何减少或克服恐惧心理等,参考和汲取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查阅了恐惧心理问卷编制与干预研究等相关文章,制订了调查问卷表。问卷发放对象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2016级散打专选的学生,共发放55份关于“大学生散打实战中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表,收回5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所得到的问卷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形成合理的观点。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恐惧心理的表现及成因

在竞争激烈的散打实战比赛中遇到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时,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时常会产生一些反应,如情绪急躁、肢体僵硬、面部表情冷漠恐慌、面色发白、手脚冰凉、动作缓慢、心跳加速、四肢无力、只防守而不攻击、厌战情绪出现,甚至有放弃比赛的想法。持续下去,会丧失赢取比赛胜利的信心,从而想尽快结束比赛。这些异常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不同程度的出现在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身上。

表1 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调查表

2.2 造成散打运动员实战中恐惧心理的原因

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2016级散打专选的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得知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具体数据见表1。

2.2.1 选手实力悬殊,实战经验不足调查表明,33%运动员认为一开战局面就无法控制,眼前一片混乱,不知所措,囫囵乱打一番,平常训练的技战术均不能合理的发挥出来,尤其是遇到对方穷追猛打时更是不知所措,无法应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运动员对散打的技战术掌握的不够好,实战经验不足,不能根据场上的变化随机应变,不能沉着应战。在实战中与对手的实力相差悬殊,从而惧怕对手,缺乏勇气和自信心,比赛中时常放不开手脚,使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惧感。

2.2.2 体能储备不足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25%的运动员认为在实战中当体能储备不足时,身体机能就不能满足运动负荷的要求,在生理上产生不适感,往往会出现动作反应慢、力量较弱,面对对手变幻莫测突如其来的拳法和腿法无法判断和抵挡,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2.2.3 恐惧受伤情况再现 调查中有19%的运动员实战中害怕再次受伤。在以往的实战训练中受过伤的运动员,当再次进行实战训练或比赛时,担心受伤的情况可能再次出现,从而引起恐惧心理的发生。对以前没有参加过散打实战比赛的运动员,可能会想象对手的某些技术动作伤害到自己,就会产生望而生畏之感。情景恐惧在散打训练中经常发生,是造成学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2.2.4 缺乏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有12%的运动员对散打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对散打项目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运动员就会对日常的训练产生冷漠的心理,进而引起积极性不高,勇气不足,学习散打不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大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兴趣是影响运动员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有较强的求知兴趣的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较好,能够克服训练和比赛中的种种困难,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相反,对训练缺乏主动性,缺乏兴趣、学习情绪低落的运动员在实战中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

2.2.5 运动环境因素 调查中有7%的学生对新的场地不适应,担忧垫子打滑,拳套、护膝、头盔等防护设施达不到标准会让自己受伤。季节性因素也会影响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产生恐惧心理,当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容易给人的心理、生理上带来一定影响。天气寒冷时,运动员的身体不容易活动开,机体免疫和反应速度都会有所下降。天气炎热时,运动员会出汗较多,体力消耗快,这些因素都会对运动员造成恐惧心理。

2.2.6 比赛失败后,担心教练员责怪

三个人对突兀出现的我,惊奇了约一分钟之后,一个满脸横肉、身材臃肿的胖子突然扑过来将我抱住,疯狂地摇晃着身子,口中发出吃吃不断的笑声。他说,何泽,我说这是一棵金弹子树吧,你他妈的偏不相信。

在平时的散打训练中,教练员应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多多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若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对学生要求特别的严厉,则运动员必然会产生比赛失败后教练员责怪的心理。调查中显示,有4%的学生都在担心教练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因而无法满足教练的要求,由此造成了对散打比赛的恐惧感。

3 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实战中克服恐惧心理的对策

3.1 全面提高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

任何的训练都应加强专项素质训练,提高专项技术水平,一般的专项素质包括柔韧、速度、协调、耐力、力量等。通过科学系统的专项素质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强壮、反应灵敏、动作快速有力,还可以高强度的较长时间的进行持续对抗训练。这些都是提高散打实战比赛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3.2 合理安排运动员抗击打训练,提高技战术能力

散打是一项竞争激烈、对抗性很强的技击运动,在拳来腿去的搏斗过程中,受到对手的重击是在所难免的,久而久之,心理素质再好的学生在实战中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要克服这一心理障碍,以抗击打法增强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练习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当学生抗击打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运动员“怕被打”的恐惧心理便会有所减少或逐步得到克服。

3.3 贯彻区别对待原则,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

在日常的实战训练中,应根据不同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他们进行单独训练,着重训练他们的动作要领,因人而异全面的挖掘运动员的心理潜力,促进心理发展平衡。还要通过加强训练弥补自身不足的地方,采取措施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大胆的实战;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对那些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力的运动员,不经过实战训练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是怎样。因此,对平时训练缺乏信心的运动员要多鼓励赞美他们,使他们有勇气战胜困难,克服恐惧心理。对性格低调、不活泼的运动员要采取措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通过一些小小的成功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重新认识自己,积极参与训练。

3.4 加强诱导性的心理训练

教练员的任务不仅是带着运动员训练,还要能在运动员训练、比赛的过程中使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放下思想包袱,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每一次的训练、比赛结束后,教练员应及时的与运动员进行沟通,让运动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帮助运动员制订正确良好的应对战术,这样以稳定运动员的不良心理,而且还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较强的自信心,使运动员比赛场上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技战术水平。教练员要对表现好的运动员和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练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疏导,开设思想教育课程。运动员第一次成功的战胜了对手,就会改变对实战的看法,很少再有顾虑和畏惧,为之后更高层次的训练做足准备。

3.5 合理、适当、区别运用负强化

负强化是通过对某种行为的惩罚来强制人们不产生某种行为,实际上就是使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使压力变为动力。在散打训练过程中,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而产生恐惧心理且害怕上赛场的运动员,应及时提出适当的批评和惩罚,有助于增强其意志力,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促使他们敢于搏斗。不过此方法不可乱用,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采用。对训练与比赛中具有良好表现的运动员,则应合理的采用奖励手段给予积极强化。

3.6 模拟训练法

3.7 赛前安排专项准备活动

在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自己进行“我能赢”的心理暗示,能够有效的减少心理的恐惧感。做好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激发运动员生理机能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很快的进入比赛的状态。赛前的准备活动内容可分为3个部分:(1)15min左右的准备活动,可以是游戏、慢跑、徒手操、拉压韧带等,目的是使各个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开;(2)练好专项基本动作,不仅是技战术动作的练习,如单个拳法、腿法、组合动作等,而且练习的时间、强度、密度等都要合理控制;(3)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调整赛前的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使运动员的情绪能够及时调整到最适合的水平去迎接比赛,并且快速地进入比赛状态,克服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

3.8 实战比赛后的总结

每一次的实战训练或比赛前后,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相互主动的加强沟通。比赛前,教练员对运动员多加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运动员赛前做好相应的身体热身和自我心理疏导,默念“我能赢”的心理暗示,以减少不良的心理情绪。针对运动员在实战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训练中要加以完善,力求做到、做好。还要让运动员知道“落后就要挨揍”的道理,要明白自己的怯弱是不会得到对手的同情,反而会招致对手更严厉的打击。这样一来更能激发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在心理上战胜对手的欲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实战中,恐惧心理的出现是羁绊运动员的最大障碍,克服实战中的不良心理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因此要十分的重视。4.1.2 身体素质是所有体育比赛项目能够进行的必要保证,运动员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能够提高技战术水平。

4.1.3 模拟训练法可以有效帮助运动员克服恐惧心理,提高运动成绩。

4.1.4 运动员在充满自信心的情况下,头脑清晰,能够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根据对手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技战术进行反击对抗。

4.2 建 议

4.2.1 任何项目在比赛中出现的恐惧心理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实战比赛前,教练员给予一定的鼓励,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4.2.2 教练必须对运动员的实战训练有严格的要求,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通过心理训练来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时的恐惧感。运动员必须严格根据教练提出的要求完成训练。

4.2.3 心理素质训练是训练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必要结合实战内容,制造出赛场比赛的氛围,有灯光、有观众、有裁判员等,长此以往,运动员习惯这种模拟的比赛环境,在赛场上会减少很多心理压力。

4.2.4 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与教练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找出运动员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并且转变训练方式,提高运动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武士利.越南初中生学校恐惧心理问卷编制与干预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1.

[3] 赵先朗.警察类院校武术散打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34):201-202.

[4]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18.

[5] 杨胜魁.跨栏跑教学中的恐惧心理及教学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4):76-78.

[6] 周锐,曹庆华.浅析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72-74,77.

[7] 白永刚,哈达巴特尔.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33-34.

[8] 张忠.跆拳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117.

[9] 宋楚林,蒋宏宇.试析跆拳道实战教学中的恐惧心理现象[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8):90-91.

[10] 张罗克.拳击教学中如何缓解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J].新西部:下半月,2008(6):234,239.

[1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 王清生.论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J].体育学刊,1999(6):35-36.

G852

A

1674-151X(2017)16-03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18

投稿日期:2017-05-25

张杨萍(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技战术教练员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2016 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浅析恐惧心理对学生体操动作技术形成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