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爱里会有灰尘吗?

2017-11-07陈佩莹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常德变老母爱

陈佩莹

每个妈妈年轻时都是满脸的胶原蛋白,后来有了我们这些闹腾的熊孩子,她们操心、变老。“变老”两个字听起来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它们会没有一点点防备地变成几根白发,几条皱纹在不经意间就出现,

不管是在书上,还是电视上看到,讴歌母亲的分布密集,连“祖国”后边儿都要加上“母亲”二字。啊!我爱你,我的祖国母亲!似乎中国文化一直有一个标配———浓厚的恋母情结,从古至今,母爱这个名词都自带神圣、伟大的光环,在人们看来母爱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但是,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她们爱孩子的方式一定科学吗?

很多人赞扬着那些为了孩子牺牲娱乐、牺牲事业,甚至牺牲身体健康的母亲,作为一位母亲,她們的付出值得“敬佩”。牺牲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围着孩子转,可能她们心里一直都有一句话:我痛,我快乐着啊!从母性本能的角度出发来说,母亲会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毕竟怀胎数月,都是在小心翼翼地护着肚子里的“太子”和“公主”。母亲和有些大大咧咧的父亲比起来,会觉得孩子非她不可,于是开始默默地无私地奉献,从小到大,母亲所要扮演的角色太多。

平日里最常见的是医院里带着孩子就医的母亲,生怕医生凑漏检查到哪里出了差错,医生问孩子哪里不舒服,母亲急切地张口道来,站在旁边干着急甚至总希望难受的是自己,紧张地揪着自己衣角不放,花多少钱算什么,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母亲的爱用寥寥数语表达出来,也会显得沉重。说重一点的话,谁敢质疑母爱,谁就是大逆不道了。可有人出来质疑了。

2010年沈阳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作家、作词人许常德的一本图书《母爱真可怕》,初听书名,我忍不住地惊讶,“可怕”怎么和母亲有关系呢,书里内容说不定更劲爆。

许常德在书中写道:“一个拿爱当武器的妈妈,根本就是披着妈妈皮囊的杀手。”母爱不一定是一种美德,大多时候因为被期许和称颂,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惯性思维“大多数人认为好的和对的,那就是正确的”。

很多母亲对待孩子有着过度的关注和担心。孩子中午在幼儿园没吃饭,不能饿着他,得去送点吃的。天冷了,想到孩子早上起早去幼儿园觉得心疼,那就迟到一会儿吧———这种母爱是不会让孩子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怎么让她们戒掉大量的囤积的母爱才是重点。没有适当休息,母爱就会增加很多灰尘。”这是作者在书中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想一想,当一个员工二十四小时全身心守着公司,没有假期,没有让自己放松的方式,没有感情的滋润,没有自我的开发,这生活一旦失衡,他难道不会山崩地裂吗?母爱也是如此,一个母亲把对孩子的爱当作最重要的事,全身心地投入,母亲就会渐渐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更加赋予孩子身上,让爱中的期待成为一种负担。

其实,许常德的这本书并不是用来说坏话的,我觉得它可以换一个名字,如《怎么成为一个不成功的母亲》,又如《怎样爱孩子才会让他不需要爱》,书中举出了种种戴着“枷锁”的母爱,可能这么说是有些讽刺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例子是真,作者愿少一点错误的爱是真。

其实,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很多时候以为是爱孩子就去责备孩子,真的完全是为了他好吗?对孩子抱有着极高的期望,真的完全是为他好吗?死死护住孩子在自己身边,真的完全是为他好吗?

抚养孩子,爱孩子,不是什么超出人性的博爱,孩子的降临是一个惊喜,于千万人中,千万种可能中,一家人手牵手走着短短几十年,这种相逢之缘,实在是可贵。爱人的方式有多种,只愿有生之年,用正确的方式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去爱。

猜你喜欢

常德变老母爱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在变老的路上,好好善待自己
《清溪雅集》
母爱大于天
他们陪我长大,我陪他们变老
美丽常德
我越来越喜欢变老这件事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