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了,心境更应该变
2017-11-07郜玉芳
郜玉芳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财富获得了双丰收。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一课题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令人深思。
案例
我新接的八年级一班有个叫吴某的男生,他聪明活泼。尤其是学习成绩特别突出,老师很欣赏他,同学也很羡慕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他自信中透露着自负,高傲中映射出不安分,做事斤斤计较不说,在平时与同学的交往中还喜欢搞恶作剧。尤其进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特强烈。
对此我多次帮他纠正,同学给他指正,他不但不改,反而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上课讨论问题他不但不参与,反而嘲弄同学,顶撞老师,时间一长自然引起老师、同学的不满,甚至是讨厌。
记得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有一道默写题,默写对记忆好的他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他偷偷从柜子中抽出语文书作弊。在批阅试卷时,我只在他成绩的总分里扣去了五分。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他蹙着眉,拿着试卷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上,为什么给我扣分?”当时我确实很气愤,但我静下心想,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在学生心中的 “成绩”“第一”是多么的有诱惑力啊!
直觉告诉我,必须及时教育好这位学生。于是我找来其父,一分为二地分析了孩子的优缺点,但孩子父亲竟然说:“不可能吧?没有那么严重吧?我拼命地在外挣钱也是为了孩子,没钱以后能做什么。”听了孩子父亲的回答真叫我欲哭无泪,无奈中的失望,惋惜中的同情油然而生。孩子父亲没有认识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是没有对比衡量的对象,没有全面教育孩子的观念。他的思想、行为观念已经严重地误导了孩子,如果家长持有这种态度的话,学校的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吗?但良知使我不放弃这个孩子。于是我前去家访,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分析
结症一:隔代袒护
吳某是个独生子。父亲常在外打工,母亲种地。从小爷爷奶奶很疼爱他,父亲一年半载回来更是宠着,其母看不惯要管教,就出现了一个要管、一个要护的问题,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能良性的发展吗?而现在85%的独生子家庭都存在这种状况,其表现为:
(1)家长看不到孩子性格上的弱点和问题。案例中的吴某同学在父亲的眼中永远是出色的,但生活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他又表现出那么多性格的缺憾和习惯上的懒散,令人深感惋惜。
(2)孩子提出的要求一概满足。好吃的只让孩子一个人享受,孩子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长此以往他便形成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在家中是“小皇帝”,在班级中难道还是“小皇帝”?
(3)包办太多。很多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有些长者说:孩子小不会做的,长大了自然会做好,是这个道理吗?
结症二:重智轻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父母已普遍重视家庭教育了。但是有一种误区——重智轻德。这种倾向影响较大,前述中吴某的家长便是一例。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一切都好。这就影响到孩子有了“成绩” “名次”是最重要的想法,而忽视了健全人格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略了思想教育;只看重成绩的提高,而忽视生活能力的训练;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社会实践锻炼,令人倍感心疼啊!
结症三:负面影响
不同的家长性格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教育的观念也不同,自然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就不同。如父母平时不文明的言谈举止,不健康的娱乐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等,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所以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应该常常审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结症四:教法不一
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不愿意别人指正自己孩子的不足,有时做错了事不但不让老师批评教育反而包庇、纵容,甚至还和老师过不去。比如,对于学生玩手机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产生了分歧。这样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一些恶习的形成,使学校教育陷于困境。面对这些班主任应引导家长要对老师、孩子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会;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距离;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遗憾。
反思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寒门出贵子的古训模式一直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家庭教育的思维观念。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富足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并不希望每个家庭倒退归“寒门”而希求“贵子”,不希望优越的生活条件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烦恼。我们不能为自己辛辛苦苦地走向了富裕而抱怨自己,而应为我们生活富裕后精神依然贫瘠抱怨自己。富裕不是一种错,富裕后没有正确的富裕观念,不会利用优越的条件,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才是我们的错。
惯厉冰霜因有节纵凌霄汉尚虚。环境变了,心境也要跟着变,心境突破,是因为“心节”的突破,竹子惯历冰霜,终于有“节”,我们的生活条件“纵凌霄汉”,何不再留一份谦逊之心呢?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