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策略分析
2017-11-07张倩倩
张倩倩
摘 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教育要求之一。从初中学习物理一开始,应当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发展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过程,去思考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形象思维;实验教学
物理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提供形象支柱,便于对物理问题的把握和分析,对于初中生而言,更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同化和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在实验教学中认识并善于利用物理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提倡学生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动手实验,而且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发问,这样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要动手,更要动脑,做到勤于思考,重在理解,以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挂图、借助教具等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生动形象的物理世界,尤其是学习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一些物质,对学生的想象力要求较高。
例如,在《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对于光的路径显示成了本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传播路径并没有进行过有目的的观察,但是在学生的记忆中存在着这些物理表象,只是难以表达出来,例如,晚上激光笔的光束可以看到,晨光射进屋子在尘埃中的轨迹,这些都经常出现。如果教师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会变得毫无说服力,而且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表述十分模糊,根本达不到要求。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激光笔、水、牛奶、烟雾、玻璃砖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到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在烟雾中的轨迹沿直线传播,在光通过滴有牛奶的水中和玻璃砖中的轨迹同样是直线。有了实验的佐证,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然后,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生活图景,如手影、瞄准器、日食月食的形成等,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引导进行作图,将其转换为物理图景,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二、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形象思维的习惯
学生在习得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之前,事先以一些物理现象或者事物为材料,获得感性认识,抓住主要表象进行抽象和概括。这一过程其实是学生物理形象思维与物理逻辑思维的相互作用过程,但是没有良好的物理形象思维作为基础,也就难以得出准确的定义和结论。
例如,在《物态变化》整章的学习中,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六种物态变化成了学生区分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对熔化、升华、液化和升华进行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对相应的过程有初步的印象。学生在对比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中,会发现常温下固态的物体在加热状态下逐渐变化为液体,就像生活中常见的冰捂在手中,会慢慢化成水。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变化过程中吸热并由固态变为液态的共同特征,认识并了解到熔化的概念。像凝固、凝华的过程,由于操作关系无法直接演示给学生,但是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水在寒冷的经过一晚上结成冰块,玻璃上出现的漂亮的冰花等现象,让学生转换成学习过程的物理图景,就很容易地理解凝固和凝华的意义。初中物理对物理形象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形成运用形象思维的习惯后,在学习其他物理概念时,便可以通过自己对已有的物理形象进行加工利用,让自己在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在习题教学中运用物理的形象思维
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对形象思维的利用,而是单纯地依靠套用公式,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就变成了机械化的解题过程,不注重物理過程的建构,长此以往,在遇到更加抽象复杂的过程中,无路可寻,变成无头苍蝇乱套公式,陷入苦战。
例如,运动学的习题: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 36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经过3秒后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离山多远?(2)汽车鸣笛时离山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此题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题中涉及相遇问题、回声问题,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在学生初学速度之后,习惯于利用公式直接作出计算,从而忽略了运动过程。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图形展示,一味地语言描述,学生一定是满头雾水。教师应引导学生画出汽车的运动过程、发声和接受回声的大致位置,然后再寻找各运动路程的关系。这样对学生而言,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严谨的逻辑性,通过培养学生基本的形象思维方法,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提升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金铎.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03.
[2]张义生.论创新思维的本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11).
编辑 鲁翠红